摘要:對于古典舞教學來說,其基訓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其直接影響著古典舞整體教學質量的優劣,需要相關教師進行重點的關注。基于此,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分析了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功能特點,重點闡述了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重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實現古典基舞訓的藝術化等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在我國的舞種中,古典舞是一項重要的組成。而對于古典舞教學來說,其基訓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其直接影響著古典舞整體教學質量的優劣。相比于古典舞教學中其他的訓練項目來說,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枯燥程度相對較高,所以在實際的課堂中,其教學效率并不理想。這就要求著相關教師要轉變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方式,引進更多樣的教學策略,最大程度的提升學生對于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興趣,實現基訓效果的提升。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對于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
一、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功能特點分析
在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基訓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主要實現了對學生軟開度的訓練、素質與能力的訓練、技術技巧的訓練。重點利用地面、中間以及把桿三個環節對學生的軟開度、技術技巧、力量方面的能力進行了培養與提升。其中,在軟開度訓練及能力的提升中,就是學生的柔韌度的訓練與能力提升。在進行該項訓練中,相關教師要重點對學生身體各個部位的軟和開度進行了開發,使用“凌空躍”、“步幅”訓練、蹲、身體訓練等方式完成;對于能力與素質的訓練來說,由于古典舞是以一種具有時間性以及藝術性的舞蹈,所以必須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提升。相關教師要通過上肢、中間部分(胸腰以下、胯以上)、跨跟、下肢部分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能力;在技術技巧的訓練中,相關教師要重點組織學生進行跳躍訓練、旋轉訓練以及翻身訓練,提升古典舞技術美的效果。
二、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探究
(一)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展開教學
相關教師在進行實際的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進行播放,營造出良好的基訓課堂氛圍。通過在古典舞基訓課堂中播放伴奏音樂,能夠完成對于樂理知識的更好普及,使學生對于音樂有更好的理解,同時,也能為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烘托出更好的氣氛,提升教學的效率。
在利用伴奏音樂的配合進行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相關教師要確保選擇的伴奏音樂與古典舞基訓動作的規律與特點相符合,實現音樂與舞蹈的和諧統一。同時,相關教師在進行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伴奏音樂的選擇中,也要確保音樂與教師的舞蹈指揮相吻合,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伴奏音樂在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的效果[1]。另外,還要確保伴奏音樂與學生的動作配合程度較好,通過音樂與舞蹈的融合,使得表現力提升。
(二)利用鋼琴曲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結合伴奏音樂的播放能夠顯著的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是現在的情況來看,由于中國古典舞基訓課堂的伴奏音樂數量相對較少,而教師若是反復的就幾個伴奏音樂進行播放,則會導致學生的興趣降低,無法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伴奏音樂在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的效果。
針對這樣的情況,相關教師可以對鋼琴曲目資源進行充分的挖掘,對于伴奏曲目進行二次加工與處理,使得較為單一的伴奏音樂更加生動,具有更多的活力。通過使用這樣的伴奏曲目展開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相關教師也可以對古典、流行音樂進行靈活的應用,例如《青花瓷》、《菊花臺》等等,在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引入更多的流行元素,不僅更加符合學生的音樂審美、滿足其審美需求,也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三)重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
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個人資質、學習能力等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相關教師在進行實際的古典舞基訓教學中,要重視起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最大程度的實現“因材施教”。
在實際的古典舞基訓教學中,相關教師要確保能夠將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教師的指導進行有效的結合,側重于對學生實際需求的滿足。對于學生來說,其進行古典舞學習的目的是多樣的,例如提升氣質、增加涵養、興趣愛好等等。相關教師要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目的進行準確的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指導。
另外,相關教師也要針對不同學習能力、個人資質、學習時間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對于進步相對較慢的學生,可以適當的降低要求,并針對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指導,逐漸提升其學習效果。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再一次展示、講解、練習的方式進行解決;而對于個別性的問題,要在實際的練習中進行個別的指導與糾正,整體上提升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水平。
(四)實現古典基舞訓課堂教學的藝術化
相關教師在展開實際的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要對其藝術化程度進行重點的提升。通過藝術化的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能夠實現對學生藝術修養、藝術素質、藝術意識等的全面培養,使得學生的舞蹈更有魅力。筆者認為,除了使用合適的伴奏音樂之外,還要將身韻貫穿于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就能夠實現古典基舞訓課堂教學的藝術化。通過身韻的貫穿,可以轉變傳統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單純的從人體科學的角度對于學生身體進行開發的方式,實現在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融合風格性的舞種特性[2]。例如,相關教師可以在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使用功能水袖、扇子等道具,也可以結合創作劇目的使用,實現身韻與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融合。
為了進一步的實現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藝術化,相關教師還要對語言進行控制。筆者認為,要盡可能的避免在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中使用芭蕾的術語,要使用古典舞專用的術語,最大程度的提升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藝術化,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
總結:綜上所述,在古典舞教學中,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地位,需要相關教師使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重點的展開。通過選擇合適的伴奏音樂展開教學、利用鋼琴曲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重視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實現古典基舞訓課堂教學的藝術化,提升了古典舞基訓課堂教學的效果與效率,實現了對學生藝術修養、藝術素質、藝術意識的全面培養。
參考文獻:
[1]于洋.在古典舞基訓教學中伴奏音樂風格的把握[J].黃河之聲,2018(01):105.
[2]楊菁菁. 中國古典舞身韻在古典舞基訓中的探索與思考[D].四川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