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高職藥物分析課程的傳統教學現狀,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藥物分析課程的特點,對藥物分析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進行了探索與研究,以期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出具備創新意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藥學人才。
關鍵詞:高職;藥物分析;教學
藥物分析是藥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其貫穿于藥物研發、生產、供應、臨床應用及監管的各個環節,從而保證人民安全、合理、有效的用藥。高職進行藥物分析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藥品質量觀念,能夠掌握常用藥物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術,具有較強的專業素質,能夠運用現代分析技術獨立完成藥品檢驗工作,能夠勝任藥品研發、生產、銷售和臨床使用等相關技術工作。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日益加強使得專利品種的仿制受到制約,而非保護品種生產的低水平重復也受到市場競爭的威脅,研制新藥已經迫在眉睫,市場迫切需要國家藥典和藥品質量管理規范不斷提高,盡快與國際標準接軌,這使得我國在生產和研制藥品上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1,2]。針對新形勢下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應通過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使學生能夠具備創新意識以及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在我國藥物研究從仿制為主到創制新藥為主的歷史性轉變中能夠發揮所長,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藥學人才[3]。
一、高職藥物分析課程教學的弊端
藥物分析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向學生灌輸一定的知識量,而忽略了學生的需求和接受程度,忽略了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特點。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也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相違背。因此,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理論知識的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當今的教學,必須結合藥物分析課程的特點,對藥物分析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進,強調實踐教學和教學方式的靈活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二、理論教學改革
1、優化教學內容
目前高職《藥物分析》教材都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其排版是按“藥典-性狀檢查與鑒別-雜質檢查-定量分析方法-藥物制劑分析-典型藥物分析-中藥、生物藥、體內藥物分析-新藥研發與申報”為順序,典型藥物分析是以“結構-性質-鑒別-檢查-含量測定”為順序,涉及的內容繁多。對于基礎薄弱、對理論知識理解能力較差的高職學生來說,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這些內容是很有難度的。因此,讓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藥物分析基本理論知識,具備熟練地操作技能,有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
藥學專業的就業單位主要涉及藥物生產企業、銷售企業以及醫院藥房、監管單位等,工作內容主要包括藥物及其相關材料的生產、采購、銷售、和監管,故而《藥物分析》教學內容的選擇應當以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作為立足點。此外,藥物分析是建立在分析測定技術基礎之上而應用于藥學研究的專業學科和課程[4],是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這兩門課程在藥學專業上的深化和實際應用,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和藥物分析是相輔相成、相互交叉的三門學科[5]。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課程間的聯系,在藥物分析教學中加入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的相關知識內容,再次鞏固分析化學和儀器分析基本理論知識并將其與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有機結合,使三者相互穿插,互為補充,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應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有效的整合,適當縮短理論課學時,增加實驗課學時,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基礎上確定藥物分析課程新的教學目標和大綱,以此提高學生將分析原理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
2、教學方法多樣化
藥物分析課程的特點是內容繁多、知識瑣碎,傳統的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一方面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學生面對教學帶來的大量信息難以消化,教學效果不好。因此,在藥物分析的教學過程中應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將過去以教師為主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教學過程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教師不僅要傳授課程知識與技能,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專業感情、塑造職業風尚,融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與素質教育于一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結合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同時可開展啟發式、案例分析式、開放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6,7],改變以往學生被動聽的呆板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熱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將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3、豐富課程資源
藥物分析的任課教師應合理使用各類素材,如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及時將各種教學資源上傳至學校網絡學習空間等平臺,建立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資源庫,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學習本課程,利用網絡實時互動、即時反饋的特點,在網絡互動平臺上提出問題、開展答疑討論等,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完成藥物分析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
三、實踐教學改革
藥物分析是一門對實踐能力有較高要求的學科,在實驗教學上應著重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踐內容上應減少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以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7]。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從儀器的養護、使用,實驗數據的準確記錄等都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使學生樹立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此外,可讓學生承擔實驗室的部分工作,例如,在實驗課前由學生自己準備實驗課所需的儀器、試劑等用品,提高學生對實驗課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參加藥物分析相關的科研項目,組成學生興趣小組,便于學生了解常用實驗儀器的操作方法,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礎。
四、考核方式改革
藥物分析作為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課程,新形勢下已無法通過傳統的以書面閉卷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準確評判,也不適用于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發展需要,必須將實踐技能、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放在重要地位。可根據藥物分析課程的特點,注重過程考核和階段測試,將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理論考核,綜合成績為兩者之和。
平時考核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平時學習的表現,如課堂聽課狀態、回答問題、動手操作能力、實訓參與程度,獨立完成作業和實驗報告情況、考勤等,并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操作的熟練程度等綜合評價學生;另一方面適當增加實踐課堂分值,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占比,增加對實踐技能和探究能力的考察。在實驗考試中,可將學生分組,增加開放式的題目,從設計實驗、準備實驗儀器、配制實驗所需試劑、操作實驗過程、記錄數據、書寫實驗報告等全過程都由每個小組的學生獨立完成[8],考核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獨立設計實驗能力的同時,也考核了學生查閱資料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期末考試的題型以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計算題為主,考試內容應注重實用性,重視學生的應用能力,以此考核學生對藥物分析課程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此外,可舉辦藥物分析技能比賽,給予參與、獲獎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加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操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五、結語
藥物分析作為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執業藥師必考科目之一,其改革的主要方向在于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據新形勢下社會對藥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學相長,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以及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具備創新能力的應用型藥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侯曉峰,全紅,白小紅. 從歷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的定量分析方法看我國藥物分析方法的發展[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34(6): 592-594.
[2]賀浪沖,田頌九. 藥物分析基礎與應用研究發展趨勢探討[J]. 藥物分析雜志,2004,24(2): 221-225.
[3]劉文英.藥物分析課程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藥學教育,2005,21(1):39-41.
[4]杭太俊.藥物分析學教學特色的彰顯[J].藥學教育, 2005,21(3) : 30-31.
[5]許同桃. 高職化學制藥技術專業藥物分析教學探討[J]. 時珍國醫國藥,2008,(2) : 398-399.
[6]馬廷升,朱蘭翠. 案例教學法在藥物分析中的設計與應用[J]. 藥學教育,2006,22(3) : 35-36.
[7]蘇夢翔,狄斌,等. 藥物分析探究式教學法探索[J]. 藥學教育,2014,30(3) : 35-38.
[8]楊潔,段文君,謝寶平. 藥物分析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 基礎醫學教育,2007,9(3) : 287-289.
[9] 劉德洪. 高職高專藥物分析課程考核新方案[J]. 職業教育,2015,2(2) : 3.
作者簡介:
周會艷(1988-),河南濟源人,濟源職業技術學院高新校區醫學護理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