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個性化油畫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情感表達的媒介。個性化語言特征明顯的作品能夠使欣賞者直觀的感受到它的內涵和精神,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體現藝術創作的價值。因此要在不斷地學習實踐中探索形成個性化語言的主客觀因素,把對世界的認識和對藝術的理解通過富有個性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來。
關鍵詞:油畫;個性化語言;客觀因素;主觀因素
一、油畫創作中個性化語言的含義及重要性
油畫創作中的個性化語言是指藝術家通過對事物本質的理解與認識,按照自己的藝術理念,在掌握了一定的繪畫原理和技巧之后,為了方便與觀者的交流,把自己想說的話和想表達的文化內涵通過特定的題材、獨特的構圖、主觀的色彩、特殊的筆觸以及藝術家自己情感和意識的運用等表現在畫面中,個性化語言不僅是技巧,而是藝術家主觀意識后的產物。
從個性化語言明顯的作品中能聽到藝術家的心跳,油畫創作中個性化語言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能夠最富有表現力地呈現一位藝術家的內心真實,并通過畫面展露給觀者;其次,個性化語言往往具有巨大的創造力,能夠將人內在的潛能充分表達出來;再次,個性化語言能最大程度的保持藝術家的思想上的獨立性。
二、油畫創作中個性化語言形成的客觀因素
受地域性的影響,環境有很明顯的差異。古、秀、精、雅的蘇州園林、小橋流水的婺源風光和信仰宗教的藏族人民都是極具地域性特色的。由于地域性的影響,藝術家創作的呈現不同的藝術面貌。從某種程度上說,油畫創作中會不自覺地帶有地域性特色,呈現相對明顯的本土化的地域性風格。
生活環境、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的根基不同,藝術家的感受也不一樣,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是不同的。但這種民族烙印會深深的印在藝術家心里,潛移默化的影響藝術創作。
紅衛兵和工農兵美術、傷痕美術、星星美展、八五新潮美術和九十年代國內當代藝術,都是時代的產物,是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不同的時代影響著不同人的思想,激發藝術家的不同形式的藝術語言。
每個人都是獨無僅有的,個性特質是先天因素,受后天環境影響,是藏在藝術家骨子里的東西,別人看不見摸不著,不同性格的人對于內心情感的支配是不同的,經過心理加工表現出異彩紛呈的作品。例如向日葵向梵高展示出的是一種強烈的生命力和張力,而對于一個喜歡靜謐的藝術家來說,它也許是一種較為安靜的形象。人的性格使然,有人天生對色彩比較敏感,有人對形式有獨特的見解,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中刺激著藝術家的神經末梢,影響著個性化繪畫語言的發展。
三、油畫創作中個性化語言形成的主觀因素
心理學上說:“強烈的情感會使人們在分析事情的能力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急劇減弱,這時的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會導致情緒激化,并且釋放出想象機能。”主觀情感是藝術家內心的真實感受,是思想觀念的折射。林風眠先生說道:“談到藝術便談到感情,藝術根本是感情的產物,人類如果沒有感情,自然也用不到什么藝術;換言之,藝術如果對于感情不發生任何力量,此種藝術已不成為藝術。”藝術家的主觀情感是獨立的、隨性的,在藝術家追求個性化語言的過程中,直接的動因是自身情感的抒發。
題材內容在藝術創作中是藝術家的主觀選擇,是有意而為之,題材是表現自己觀點的最好突破口,表達自我情感最有力的寄托,而這個題材往往會印上藝術家的烙印。比如莫奈的教堂系列、干草垛系列,塞尚的靜物系列,米勒的農民題材,閆平的母與子題材,忻東旺的農民工題材等等。合適的題材讓欣賞者理解作品寓意,藝術創作更易進行,藝術家的情感更容易表現出來,個性化語言也更易形成。
構圖、造型和色彩等表現形式是畫面中的直接表現。構圖是把畫面當中的構成因素在繪畫作品的整體構思與組合的思路下,形成有規律的美的位置安排。魯道夫.阿恩海姆在《中心的力量》中說道,“構圖是創造一個自足的、平衡的整體的一種諸視覺元素的布局,它以諸力的構型反應藝術家陳述的意義這樣一種方式的構成。形狀的構圖涉及二維或者三維空間中諸元素的布局。”構圖是一張創作中的重中之重,合適的構圖能最大程度的符合藝術家的立意,會幫助欣賞者理解作品脈絡;藝術家通過視覺和大腦來整頓感覺,生成既有理性結構又有直觀意味的創造性形象,借此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不管是寫實還是抽象或者其他表現形式,如果可以從現實實物本身中抽離出來,將藝術家主觀處理獲得的藝術形象赤裸在外邊,展現給觀者獨特的造型形式語言,會最直接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個性;色彩具有象征性、抽象性和聯想性,最能引起觀者共鳴并進行情感交流的色彩是個性化語言形成中的關鍵因素。色彩能引起視覺的興奮與心情的轉化,藝術家可以通過色彩來創作出其他表現形式無法達到的效果。藝術家要有色彩想象力,伴隨著自我藝術的理解,經過提煉、點化的情感色彩和自然色彩的完美結合,會產生獨特視覺效果與感染力。
我們的眼睛要像我們的胃一樣給它些好吃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啟發,有助于拓寬想象力和表現力。藝術家的知識儲備量越大,涉獵的范圍越廣,對藝術的理解能力越強,表現在創作上的個性化語言氣質越明顯。人文修養和審美取向越強的人能夠讓他表達的事物富有一種符合他藝術本質的特色風格。藝術家的才華有多大,他刻畫的事物中就賦予多少個性化的特征。
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藝術家在對生活和藝術有著深切的認識和感悟的基礎上,如何運用油畫創作中的主客觀因素并在大量的藝術實踐中對這些因素消化吸收后獨辟新徑,創作出表達自己藝術思想的作品,值得每一個人去體會和反思,否則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新穎獨特,在作品中是按不到創作者的脈搏的。
參考文獻:
[1].《藝術的精神》/[俄]康定斯基著;李政文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藝術與視知覺》/【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著 藤守堯 朱疆源 譯,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1984年7月第一版
[3].《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形式》/殷國明著.——浙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