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試通過京胡曲《夜深沉》與古箏曲《夜深沉》的比較,了解到不同樂器在進行演繹時的不同的獨特的音樂魅力。全文由前言、正文和結論組成,分別從創作背景、樂曲演奏的形式兩個方面,分析闡述古箏所詮釋出的《夜深沉》這一曲牌在保留京腔京韻的同時所展現的獨特魅力。就不同的樂器演奏同一曲目的對比分析提出對兩種樂器關于音樂的不同演繹之美的看法。
關鍵詞:分析;旋律線條
一.前言
古箏與京胡同屬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二者的普及較廣,都有許多優秀的作品流行與當今的社會,更有許多杰出的演奏家活躍于當今樂壇。而作為京劇曲牌的《夜深沉》,除了在京劇《擊鼓罵曹》、《霸王別姬》中作為伴奏音樂有突出的表現,還在京韻大鼓、蘇州彈詞中多有運用。因此試通過對此兩種樂器演奏版本的闡述分析來深入了解到樂器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與優勢,為更好的理解此曲提供幫助,感受音樂的美。
二.創作背景
1.京胡曲《夜深沉》
《夜深沉》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京劇曲牌,它是由昆曲《思凡下山》中的一支過曲《風吹荷葉煞》的四句唱腔為基礎,其曲名源自于首句“夜深沉,獨自臥,起來時,獨自坐”的前三個字。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存在著幾個《夜深沉》的版本,在配器上大都采用了大堂鼓與京胡的對比,情緒上比較接近《擊鼓罵曹》。而作曲家吳華在構思《虞美人》組曲時,整理改編出第五樂章《夜深沉》的京胡協奏曲,表現了虞姬與項羽在生死訣別時深沉的愛、無畏的精神等情感世界。
2.古箏曲《夜深沉》
《夜深沉》的古箏版本由王中山先生借鑒了《霸王別姬》中《夜深沉》作為伴奏時的曲調,并且吸收了京胡的演奏特色所移植改編而成的現行的版本。通過箏樂與鼓樂的相和的形式,保留了原曲的剛勁有力的風格,表現《霸王別姬》中項羽與虞姬的深刻的愛戀,充分運用古箏的發聲特點與優勢,彰顯出不一樣的音樂魅力,成為他又一流行于箏壇的力作。
三.樂曲表現形式的差異
(一)演奏形式的不同
1.京胡與樂隊
京胡為我國的傳統民族樂器,屬拉弦樂器,又名為胡琴。最早產生于清乾隆年間,其琴身短小,音色高亢嘹亮,能夠與京劇演員的唱腔貼合,獨具京劇的特色,從而成為京劇藝術中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
而如今的京胡曲《夜深沉》,演奏時多為京胡獨奏再配以樂隊、鼓伴奏。不少著名演奏家都演奏過此曲,樂曲為F大調,4/4拍,以曲牌體的旋律為外形,以板腔體的節奏為骨架,形成了由散板、原板、中板、流水、快板等多板式的音樂結構。整首曲子一氣呵成,快慢結合,富有強烈的律動感。[1]
2.古箏與大鼓
古箏,同樣作為一個古老的中國傳統的樂器,最早流傳于戰國時期的秦國一帶,因此也稱“秦箏”。建國以來,古箏先后也發生過許多的改革,在傳統的演奏技巧上又有了新的突破,解放了左手,又突破五聲調式體系創作了許多的人工調式定弦的作品和一些日本箏曲。后來又出現了蝶式箏、多聲弦制箏、低音箏等多樣的形制,促進了現在箏藝的發展。
箏曲《夜深沉》由“箏壇圣手”王中山先生所改編,表現京劇《霸王別姬》中虞姬與項羽的愛恨情仇。樂曲不僅保留了京胡的演奏特色,還充分利用了古箏音色特點的“點”狀和顆粒性,且仍用鼓樂伴奏的形式,使得京劇中的音樂特色——“有板有眼”得以體現。
樂曲為E大調,開始部分,由大鼓演奏,鼓聲由慢漸快最后在一聲邊擊后,箏進入演奏。慢板以兩個琶音開始,如同京劇主角的一個亮相,音樂正式拉開了序幕。[2]樂曲的左右手配合的雙聲部旋律,因此加入鼓聲的配合并不顯得單調,而鼓聲則可以更好的襯托出古箏所獨有的韻味與顆粒感。
(二)旋律線條的差異
1.京胡曲《夜深沉》的旋律呈現
京胡,作為胡琴的一種,同樣為兩根琴弦發音。一手持弓,一手把琴,通過弓子與琴弦的摩擦而發聲,通過左手的把位等變化得以呈現樂曲,因此京胡曲的旋律為單聲部旋律。又因為京胡屬于拉弦樂器,其樂音為連續的長音,所以在演奏樂曲時,旋律線條更加的流暢延綿;同時,因為弓子與琴弦的摩擦發聲,可以通過摩擦的時間長短控制樂音的時值長短,控制音色的流暢與顆粒性。因此,京胡對《夜深沉》的演奏就主旋律來說是較單一的。
2.古箏曲《夜深沉》的旋律呈現
古箏這種樂器,由于建國以來的不斷改革,從單一的演奏方式變為現在復雜樂許多的演奏方式,在旋律上也由單一的右手演奏變為左右手交替演奏或同時演奏。由于彈撥樂器的特性,單弦上撥動發聲,因此樂音是點狀的,沒有連續性的長音,而古箏中的“搖指”也是為了彌補這一缺點而產生的,但不能完全算是“長音”的音效。
在古箏版本的《夜深沉》中,也采用了“多聲部”的作曲方式,而本文所提到的這種“多聲部”的是不同于西方的多聲部音樂的概念。是右手在高中音區演奏,左手在中低音區演奏。樂曲中左手的演奏或為和弦或為旋律性的補充或為單音的左右手交替,而不再是單一的旋律線條,對樂曲結構進行的豐富,對音樂的表達也有一定的豐富。但是,雖然由左右手交替、齊奏等變換,對樂曲旋律進行豐富,使得箏曲的表現力大大增加,并有搖指來彌補長音的缺少,但音樂的音響效果還是不如拉弦樂的綿長,這也是對于彈撥樂器來說不可避免的一個獨有的缺憾。
四.結" 語
通過對《夜深沉》兩種版本的比較研究,讓我們能夠了解到不同的樂器在對音樂進行演繹時有不同的優勢與魅力,所體現的不同的音樂美。使其發展更加具有多樣性,更好的認識到其本身的演繹特點和優勢,且在今后的發展中,有良好的交融與觸碰。也為古箏這一樂器在其他樂曲中的演繹時充分了解樂器自身的優缺勢,從而提供幫助。促進不同的樂器多元化的發展,更好的展示音樂之美。
參考文獻:
[1] 顏雪嬌.二胡移植曲《夜深沉》音樂風格及技法表現探析[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6:4.
[2] 彭聰慧.箏曲《夜深沉》音樂分析與演奏詮釋[J].當代音樂,201(01):66-67.
[3]耿越.淺談京胡技巧在獨奏曲中的運用——以《夜深沉》為例[J].人文天下,2016(03):78-80.
[4]黃睿琦.箏曲《夜深沉》的藝術風格與演繹分析[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3:7.
[5]巢霞.改編古箏曲《夜深沉》演奏淺析[J].民族音樂,201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