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國停車困難問題已成為廣大車主最棘手的問題,解決問題的不是停車場的建設,占用綠化用地,破壞環境,而是應該在解決停車位缺少問題的同時,增加了環境的綠化,使兩個矛盾體達成和諧共生。這就成為了“停車樹”構想方案時,就充分考慮到的綠色設計,通過了解和分析綠色設計的產生背景、原因以及優秀案例,了解綠色設計的重要性也成為“停車樹”的靈感來源。
關鍵詞:“停車樹”、綠色設計、停車難
1、“停車樹”提出的背景
隨著我國工業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轎車數量成倍增長,伴隨而來的停車難問題也日益凸顯,已經發展成為全國城市的共同問題。并且隨著住房樓層不斷加高,小區可容納人數增加使小區停車位更是出現了車位比車貴的現象,并且由于車位緊張,亂停車的現象時有發生,使得本就狹窄的小區道路更加容易出現車輛剮蹭等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停車位的劃分也使小區綠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原有城市的基本車位和現階段我國汽車數量產生巨大不平衡。因為這樣的問題,一些大城市的小區車位甚至比一般的小汽車的價格還要高。當車位的價格一旦過高,車位慢慢逐漸成為了車主爭相購買的對象,有的時候在大城市出現了一位難求的現象。
2、綠色設計提出背景及原因
在人類設計的悠久歷史中,工業設計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它還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并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品外觀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為鼓勵不受控制的消費的重要媒介。難怪人們稱“廣告設計”和“工業設計”是促進人們消費的罪魁禍首,引起了許多批評和指責。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設計師必須重新思考工業設計師的責任和角色,并以綠色設計出現。
從歷史可以看出,綠色設計的直接影響是美國設計理論家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他就出版了一本名為“為現實世界設計”的有爭議的專著。“本書側重于設計師人類需求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和道德價值。他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包裝和風格的競爭,而是在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一個要素。他還強調需要認真設計地球資源的使用并保護地球的環境。對于他的觀點,當時能理解的人并不多。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爆發“能源危機”以來,他的“有限資源理論”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綠色設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和認同。
綜上所述,綠色設計的產生是伴隨著資源破壞后人們的驚醒,是對資源大肆揮霍后的反思,讓人們思考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反思與分析停車難問題,不也是人與自然的土地之爭嗎?我們需要更多的土地來發展,而對土地的開發正危害著本就岌岌可危的自然。如何能夠通過綠色設計,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也是“停車樹”設計中的哲學。
3、“停車樹”中的綠色設計
從綠色設計提出的背景和原因分析中,不難發現,綠色設計的提倡和重視正是順應了時代快速發展的產物,是直面問題尋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突破口,而“停車樹”在設計與研發階段就充分考慮了相關方面的問題。停車場的興建占用了許多城市用地,也壓縮了綠化用地的比重,如何能夠在兩種用地之間找到平衡,使得兩者不再相互沖突,形成共存,也成為了“停車樹”的設計初衷和靈感來源。
“停車樹”的設計是一個利用垂直空間的立體停車裝置,它不同于以往的地下車庫、地上車庫和地上停車架。模型是將車架“隱藏”在綠色植被下,使之與生態環境相協調,與周邊環境中的景觀樹木相融合,巧妙地達到在不影響環境的情況下有效地增加車位的目標。在這種交互模式下,不但能實現停車位的合理優化配置,還能讓多人共享同一車位,價格明確、實時信息有效且傳達迅捷。該模型的開發包括視覺外觀和結構設計,以及用于整套在線促銷系統的視覺通信設計。在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下,兼顧功能性和審美性,通過共享經濟模式和生態設計、綠色設計,解決城市生活中“停車難”的實際問題。
當下的綠色設計不僅僅要關注產品和環境之間的關系,也應該考量“如何通過設計促進人們參與環保行為”因此,除了使產品“綠色”外,綠色設計還應使用戶“綠色”。通過設計“停車樹”來改變人們對開車與停車的思路,甚至帶來生活方式的變化。
4、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充分的調研與分析,發現了停車難問題的成因以及未來停車難問題將會愈演愈烈的痛點問題,以及通過現有方法無法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并且還會造成城市綠化用地被大量縮減的問題,影響城市環境。通過了解、研究和分析綠色設計的背景及優秀成果,了解到綠色設計才是解決現如今人與自然無法和諧相處的突破口,也成為了“停車樹”的設計靈感來源,使停車位有效增加的同時,讓鋼筋結構隱藏在綠色植被之下,不但在視覺上更加美觀,也使立體停車位成為一顆真正會呼吸的“樹”,抵擋風沙,增加綠化,美化環境。并且“停車樹”的設計也能夠為綠色生活的觀念進行很好的宣傳,通過設計促進人們從事有益環境的行為,人人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志峰、劉光復著《綠色設計》 工業出版社,2000年
[2] 劉光復著《綠色設計與綠色制造》 機械出版社,2000年
[3] 王隆太《先進制造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
[4] 維克多·帕帕奈克著. 周博、劉佳譯. 綠色律令:設計與建筑中的生態學和倫理學[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5] 繆樸編著. 亞太城市的公共空間:當前的問題與對策[C].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郝俊山(1990-),男,漢族,北京市海淀區人,藝術學碩士,單位: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專業碩士2017級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