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對于加強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應該堅持兩點: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二是要堅持合力共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種力量的廣泛支持,特別是需要農民的親身參與。要建立健全由文化部門牽頭、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的聯動機制,抓實抓好以宣傳教育、信息服務、科學普及、文化娛樂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服務;同時,要根據本地的自然資源、文化習俗和經濟水平,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需制宜,開發文化資源,建設特色明顯的文化產品,以此努力形成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研究思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設》,提出了“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大政府對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步形成覆蓋全社會的比較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以說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實現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手段,是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文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它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意義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
縱觀目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現狀,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文明水平的逐步提高,民眾對文化的需求也逐漸趨于專業化、標準化及普遍化。社會中文化的不斷發展對基層的文化輔導工作有著更多的需求,為其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但是,很多文化館依舊沿用以往的工作模式,文化輔導工作以無法適應當前發展需求,落后于社會發展。如果僅依靠文化館當前的工作人員進行輔導工作,很難完成任務,無法滿足社會對文化的需要。文化軟實力是經濟發展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發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既可以幫助農民群眾掌握新知識、新經驗、新技術,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思想觀念,在人才培養、信息傳遞、科技普及、市場開拓等方面發揮作用,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也能為廣大農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修養、知識文化素質和精神文明素養,為深化農村改革發展提供精神動力。
二、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從實現和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出發,不斷加大公共文化建設力度,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取得了顯著成果。
(一)政府和社會對文化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進一步健全。近年來,我縣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特別是在推進城鄉文化設施網絡建設進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構建了覆蓋城鄉的文化陣地網絡。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按國家出臺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設標準,全縣各個鄉鎮全部建起了符合標準的綜合文化站。
(二)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實施文藝創作精品工程,加大對藝術創作支持力度,打造了一批優秀文藝作品。近年來,先后有不少文藝作品獲省以上獎勵。不斷創新公共文化運作機制,大力開展公共文化社會辦,先后組織舉辦全縣職工文藝匯演、農民文化藝術節等系列公益品牌文化活動,進一步活躍了城鄉文化生活。為把農民群眾最需要的科技、政策知識和文化活動送到廣大農村,創新工作思路,文化下鄉服務“三農”工程,每年送戲送書畫下鄉成為深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文化下鄉品牌。充分發揮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作用。
(三)深挖區域資源, 保護和弘揚優秀地方文化。以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為依托,積極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活動,元宵節燈會、新春文藝晚會、荷藕節文藝晚會等節慶文化活動常年開展,對傳承、弘揚地方文化發揮重要作用。
(四)加大扶持力度,城鄉文化隊伍建設邁出新步伐。
我縣的文化事業雖然有了快速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不斷上升,但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比,還存在諸多不足。
當前,基層文化輔導團隊的業務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存在的問題較為嚴重。主要包含以下內容:其一,業務從業人員趨于老齡化發展。因為多種原因,很多文化館長時間沒有接納新人,一些年輕的、專業技能熟練、文化素養較高的干部無法參與到文化輔導團隊中;其二,從業人員的學歷較低,專業技能相對薄弱,無法勝任當前基層文化輔導工作;其三,基層部門中行政管理人員、業務從業人員及文化骨干的自身素養有待提升。相反,很多地方的社區文化較為閑散,沒有人員進行整合,嚴重浪費了資源。
三、實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策略
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探索更為長效的實現策略。因此,必須針對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研究,有的放矢地制定或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
我們要充分認識文化工作的特性,認識文化軟實力在競爭中的作用。要把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擺上同等重要位置,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各級財政支出預算,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的內容,確保文化建設各項工作的落實。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評審機制。一要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二要認真抓好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劃。三要加強文學藝術界各專業協會建設,經常組織專業藝術團體下鄉演出,調動各種文化藝術人才在豐富城鄉文化生活、傳承民間傳統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四要充分發揮鄉土文藝人才的作用,建立鄉土文藝人才庫,著力解決基層文化工作人員不足的問題,聘用一批有一技之長、熱心于基層文化工作的鄉土文藝人才擔任鄉鎮(社區)和村居專兼職文化輔導員,催生基層文化。五要積極培養文化經營隊伍,制定落實優惠政策和人才激勵新機制。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