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創新實驗將把課程和實際工廠實踐相結合,傳承歷史優秀的表現語言,運用現代表現形式進行創作。首先先通過課程的前期教學學習,了解陶藝設計的整個設計流程和理論。其次,進行對會理、大理等附近傳統陶藝廠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實踐,進行制作,并燒制。最后,整個作品結合攀西地區文化特點和現狀運用視覺傳達專業的專業知識進行設計表現,以教師指導和小組成員分工的形式來完成實踐課題的創新與文化研究。主要研究了堆塑的技法,分析了常用技法,結合攀西文化設計制作作品。
關鍵詞:堆塑法、裝飾法、審美心理
一、堆塑法在陶瓷造型中的裝飾技法
堆塑,陶瓷器裝飾技法之一。將以手捏或模制的立體人物、動物、亭闕等密集而又有規律地粘貼在器物坯體上,然后直接或施釉入窯燒制。縱觀南北眾多窯系各時期裝飾技法,首推堆塑藝術成就最大,堆塑主要以捏、貼、雕、塑等技法為主,或追求寫實、或濃縮提煉其中貼塑多見兩種手法:模制粘貼和塑形拼貼,也就是將模制或手工捏塑成型的半成品粘貼、疊加于坯體所需的位置。陶瓷裝飾中堆塑技法的工藝特征,始于南北朝的三彩在初唐重裝登場,一舉成為中國彩陶藝術的不朽巔峰。唐三彩在制瓷技術和絢麗多姿的彩釉裝飾方面貢獻巨大,對彩瓷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為景德鎮及各窯口彩瓷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唐三彩吸取了國畫、雕塑、建筑等造型藝術語言,靈活運用堆貼、刻畫等裝飾手法;巧妙地運用澆釉、蘸釉等施釉技法,入窯高溫燒制,釉料經流淌、交融,出窯后兼有原色、間色、復色,構成色彩美與審美雙重美的視覺沖擊和藝術效果。
二、堆塑藝術常用技法分析
裝飾手法指古陶瓷的裝飾工藝,有胎裝飾、釉裝飾、彩裝飾和化妝土裝飾四大類。 胎裝飾是直接在胎上施藝的裝飾手法,主要有鏤空、堆塑、堆貼、刻花、剔花、雕花、劃花、印花、瀝粉、堆花和玲瓏等,多運用于單色釉瓷。劃花、刻花、剔花和印花是唐宋時期的重要胎裝飾手法。堆塑:以手捏或模制的立體人物、動物、亭闕等按一定的構思或表現主題有規律地粘貼在器物坯體上。捏塑:將泥料用手捏塑成型。如婺州窯堆塑作品中各種人物和動物俑大都用手工隨形就勢捏塑而成。貼塑:亦稱“模印貼花”、“塑貼花”,就是將模印或捏塑的各種人物、動物、花卉、鋪首等紋樣的泥片用泥漿粘貼在已成形的器物體表面,然后施釉入窯焙燒。這是婺州窯堆塑作品之中最常見的一種作品裝飾手法,其代表作品有西晉網格紋折沿鋪首洗、堆塑貼花紋龍虎蓋瓶等。鏤雕:亦稱鏤空、透雕,就是在器物坯體未干之時,將裝飾花紋雕通,然后施釉入窯燒造。婺州窯鏤空的紋樣一般較為簡單,多為幾何形圖案,或建筑造型之中的門窗之類。
三、本項目的新意和獨到之處及主要作品分析:
傳承歷史優秀的表現語言,結合攀西地區文化元素進行設計。運用初學陶瓷設計者眼光,單純的創新思想理念進行設計。用傳統的堆塑手法結合現代的創新理念設計出的新作品。
以上系列作品創作造型主要運用了堆塑手法里的堆貼、刻花,作品圖案來自古代,進行巧妙的疊加和組合,釉料運用是會理非物質文化典型的綠釉,自然大方,裝飾性極強,中間作品獲得了全國藝術作品成果大賽學生組一等獎。
四、減法在陶瓷堆塑法中的審美心理重要性:
審美心理主要是指人類在美感的產生和體驗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以及德國心理學家閔斯特伯格和叔本華都認為審美基于直覺,所謂直覺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間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維。審美心理也受到審美主體的性格和情趣的影響而發生變化[5]。 陶瓷雕塑從出現至今,實用和審美都是不可分割,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的出現以服務于人人日常生活的方便使用為發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在現在藝術思潮的影響下,藝術審美作用逐漸強化,這是社會經濟和審美等多種因素下的重要產物,是現代生活和審美的適用品。
當代社會由于科技迅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人們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塵囂中,品種繁多、花樣百出、外表新穎的物質欲念,構成的巨大的吸引力,讓人眼花繚亂。人們渴望在藝術中尋到簡約和簡單,渴望返璞歸真,給自己的靈魂一片憩息的凈土。另一方面生活的快節奏和寶貴的時間觀念,愈來愈多的人在藝術的審美上也要求簡潔明快,一目了然。“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響徹在每個人的耳邊,目不暇接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視覺疲勞的癥狀已經十分嚴重,人們亟待新的藝術形式來擦亮他們的眼睛。而減法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應用,恰到好處的響應了人們的心理需要和審美需求。發揮好減法在陶瓷雕塑造型中的功用,才能迅捷的捕捉到社會時代的脈搏節奏,把握住當代人的審美心理。應該敏銳的意識到當代世界陶瓷雕塑藝術發展的轉機,應該更多的思考如何創作更加嶄新的藝術形式。
導師結論:
堆塑法在陶瓷裝飾藝術上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各種方式使陶瓷更加的多姿多彩,不同的形狀,樣式堆塑在陶瓷,使陶瓷更為生動,且包含每一位陶藝設計師的情感,堆塑法是在陶瓷上美與情感的體現。該課題在陶瓷的手工制作上有很大的市場價值,首先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興趣,制作的作品可以投入市場產生經濟價值,其次在裝飾環境中具有欣賞價值,通過不確定是的燒制窯變過程中,產生獨一無二的效果。此方案通過周密的計劃,每個步驟都是可行的,最終也達到預期的結果。但是學生的操作和技能上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和學習,建議在項目結題后能繼續設計相關作品參賽,一定在設計的過程中多考察相關的項目,多請教考察的大師,在制作的過程,把前期考察的資料和方法能加以鞏固、變化,理解性消化,充分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來。
參考文獻:
[1] 雷國強《古代陶瓷堆塑藝術集大成者——對婺州窯堆塑藝術的探討》[J]. 東方收藏, 2010(11):56-58.
[2]《中國陶瓷》[J] 2008(8):67
[3]曹春生《景德鎮瓷塑藝術審美》[M].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106
[4] 高原《融之意韻──婺州窯瓷器堆塑藝術特征分析》[J]. 裝飾, 2014(4):82-83.
[5]宗白華《中國美學史論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