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倡導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勵性評價”就體現了這一要求。
激勵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從不同角度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誘發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策略。
一、語文課堂的評價應情真意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課文是作者“血管深處奔涌出來的生命情思,從骨髓宣泄出來的生之靈泉”,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具有豐厚的人文底蘊,與語文教學相適應的課堂教學評價也應做到情真意切、激情勃發。正如:羅素所說的“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同樣一個“好”,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得激情滿懷,讓人感受到是你發自己內心的贊賞。例如,兩年前我在上《說不盡的橋》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填空“______的橋”,有的填“宏偉”,有的填“可愛”……正當我贊嘆于學生詞匯量豐富時,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快樂的橋”。“快樂”這一與眾不同且賦予橋靈性的詞,著實讓我內心充滿驚喜,我不自主地贊嘆這位令我驚喜的學生,動情地說:“多么有生命的橋啊!”對學生的特殊評價產生了特殊的結果,其他學生紛紛舉手,于是“幸福的橋、傷心的橋、調皮的橋……”紛至沓來。那位學生呢,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本來上課如此美妙!真情的評價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有時也許是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個會心的微笑,或親切地握手,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無聲,那也是勝似有聲。這樣的課堂評價發自肺腑,動人心魄,遠離虛偽與做作,就能喚起學生的傾情投入。
二、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把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組織者、促進者、啟發者、幫助者、激勵者,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多元激勵性評價。如:在朗讀教學中,數名學生朗讀課文后,即可讓他們分別談談自己朗讀的效果如何、優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間評一評誰讀得更好、好在哪里、還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進的,然后再讓其他同學進一步的評議,最后教師做總結性歸納補充。學生在這種廣泛的交流中取長補短、學習他人、認識自我并不斷改進自我。再如,作文教學中進行的習作互評、互改、組內評議、集體點評等都旨在以學生激勵為評價主體,通過學生互評互議,構建各抒己見、張揚個性的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以達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自信心的作用。
三、瞬時評價,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課堂口頭評價是一種瞬時評價,教師本人要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地進行激勵性評價,還要引導學生也學習在評價時善于捕捉、把握時機,進行對話交流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溝通。
素質教育要求小學語文教育應建立在“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這一理念上。因此,課堂上的激勵性口頭評價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激勵性口頭評價。更重要的一點,評價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施縱向評價。考察受教育者個體進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學生個體自身的發展狀況,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評價反思,調整心態和評價行為,不斷進步。課堂上的評價語言不應只拘泥于一種形式,應該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發生的情況而異,教師要有創造性的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被評價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成功的滿足,都能提高學習的興趣,都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這就是課堂評價語言的魅力。
當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有其閃光之處,如語言文字組織嚴謹,用詞恰當,語氣語調合理,儀態大方,思路清晰,有創新意識等情況出現時,教師給予真誠激勵。
四、多角度評價,給學生成功的體驗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激勵,特別是學困生對激勵評價的渴望更甚。行為科學實踐證明,一個人在沒有受到激勵的情況下,他的能力僅能發揮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勵,能力就可能發揮80%—90%,以至更多。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們在充滿愛意的激勵中體驗成功,從而得到滿足、快樂、積極、穩定的情緒,洋溢著創造的激情和進取的動力。“多元智能理論”也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去激勵、評價學生,并且要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及對教師的評價時,都要從多個角度去評價。如果教師能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學生,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有許多閃光這處。而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也從多個角度去發現同伴的閃光之處,使課堂口頭評價在尊重、寬容和等待中進行,在欣賞、發現和激勵中進行,在和諧、主動和引導中進行……在今后的小學語文課堂中,要求老師放棄所謂的“師道尊嚴”的包袱,徹底轉變觀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學生的評價,參與學生的評價并指導學生的評價。我們更提倡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之間的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占主導,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到“四多四少”,即“多一點賞識,少一點苛求;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多一點信任,少一點懷疑。”
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評價,其中,肯定激勵性評價語言應是課堂評價語言的主流,這是由教育的特質決定的。課堂上適時、靈活、有針對性地運用精湛的激勵性評價語言,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開啟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自由、和諧、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