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縣編辦
近年來,蒙陰縣以提升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為目標,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著力點,努力實施“一二三四”機構編制工作法,為建設教育名縣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培樹一種思維,構建教育大編制格局
積極培樹“教育大編制”發展思維,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機構編制支持教育發展工作,認真研究“教育大編制管理”事項,建立教育編制專項核定、系統內統籌管理辦法。一是統一核定、專項管理。2016年,根據省市要求,對全縣教育專項編制進行了新一輪核定,重新明確了全縣教職工編制總量。對新核定的教職工編制,實行嚴格管理、專編專用,劃定教育編制用編紅線,嚴禁其他行業擠占教育編制,切實保障教育教學用編需求。二是統籌調控,動態管理。按照“嚴控總量、統籌城鄉、結構調整、有增有減”的原則,對于已核定的教育編制,由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學校生源數、教職工配備、教學點設置等多個情況,具體量化到各中小學。對學生規模較小的村小及教學點,按照教職工與學生比例和教職工與班級比例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職工編制,并報編制部門和財政部門備案后實施。同時,堅持總量控制、動態調整基本原則,打破縣直與鄉鎮之間層級限制、鄉鎮與鄉鎮之間地域限制,合理配置編制資源,最大程度發揮編制配置人才的作用。通過建立和實施教育大編制,切實保障了農村教育用編需求。
二、理順兩個體制,加強規范內部管理
加大中小學學校管理體制探討力度,著力理順城鄉教育管理體制,大力推廣扁平化、簡約化管理模式。一是理順城區學校管理體制。把城區隸屬蒙陰街道的兩處中學、兩處小學調整為縣直學校管理,分別設立為蒙陰縣三中、蒙陰縣一小、蒙陰二小的分校區,撤銷原有4處中小學機構設置,整合編制人員,實施了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優化縣直中小學校設置,受縣政府委托,由縣機構編制部門牽頭,教育主管部門、財政、人社、規劃管理部門以及發改部門共同參與,增加設置了8所中小學,初步形成蒙陰縣城市教育未來10年發展格局。二是在鄉鎮推行中小學“一體化”管理。采取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方式,自2016年開始,蒙陰縣選取桃墟鎮、聯城鎮作為試點,深入探索教育教學“區域化、一體化”管理模式。2017年上半年,在各鄉鎮全面推開,撤銷了鄉鎮中學、中心小學,在各鄉鎮成立中心學校,實行一個法人,一套班子,一體化管理的教育體制改革,由鄉鎮中心學校全面負責本轄區內幼兒園、小學、初中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調整優化了鄉鎮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加強了內部管理,為推進教育領域的后續改革奠定了基礎。
三、推進三項改革,激發發展活力
著力深化教育領域各項改革,激發內部發展活力。一是積極推進中小學去行政化、校長職級制。成立蒙陰縣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領導小組,出臺《蒙陰縣關于開展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制定了《蒙陰縣中小學校長選聘管理辦法》《蒙陰縣中小學校長職級評審認定辦法》《蒙陰縣中小學校長績效工資發放辦法》等5個規范性配套文件,保障了改革任務的全面完成,為加快構建現代學校制度、全面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了規范。二是扎實開展法人治理結構。堅持“管辦分離”、“政事分開”的基本原則,在全縣中小學扎實推行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工作,組建了理事會和監事會,重新構建了中小學內部管理體制機制,擴大了學校和校長辦學的自主權、用人的選擇權,充分激發了學校內部辦學活力,最大程度釋放了改革紅利,加快了教育名縣建設步伐。三是大力實施教師“縣管校聘”。全面落實中小學教職工“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縣機構編制部門會同縣教育、人社、財政等有關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縣域內教師推行縣管校聘的實施意見》,制訂了崗位結構比例標準、公開招聘和聘用管理辦法、培養培訓計劃、業績考核和工資待遇方案,規范人事檔案管理和退休管理服務,進一步擴大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教師招聘、人員調配、培養培訓工作中的決定權, 為優化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強校長、教師交流,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構建四個機制,助推教育名縣建設
在理順體制的基礎上,著力構建四項機制,努力完善教育名縣建設長效保障機制。一是建立教育事項部門聯合辦理機制。堅持教育事項優先研究、優先辦理的工作理念,構建以編制部門牽頭管總,組織、人社、財政、教育等部門協同推進、共同參與的聯動工作機制,對教育教學中涉及的體制機制、機構設立、人員編制調整、經費保障等方面問題,拉出清單、建立臺賬,第一時間研究解決,為教育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二是推行人員考聘優先保障機制。把及時補充人員、保障師資力量,作為建設教育名縣的一項關鍵舉措,按照“空編進人”、“退補相當”等原則,切實落實教育用編進人優先的工作機制。三是落實教師調配教育部門主導機制。嚴格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有關問題的意見》要求,制定印發《關于教育系統內人員調配辦法》,規范教育系統人員調配程序,全面給予教育主管部門人員調配主導權,原則上,按照每年調配一次人員的頻率,由教育主管部門提出人員調配方案,報編辦、人社、財政等部門共同審議通過后實施,切實保障教育主管部門用人主導權。四是建立教育編制補充機制。針對教育編制總量不足和需求強烈之間的矛盾,蒙陰縣積極探討教育編制管理使用辦法,建立教育用編補充機制。下發《關于對事業單位空余編制實施集中管理的通知》,對全縣事業單位空余編制實行集中管理,適當精簡壓縮部分編制作為教育周轉編制,用以解決部分超編或滿編學校不能進人問題,較好地解決了編制供求之間的矛盾,破解了建設教育名縣的制約瓶頸,助推了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教育? 機構編制?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