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孟蝶
一、前言
不良資產一直被視為金融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把不良資產控制在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與不良余額在2011年以前一直持續“雙降”局面,然而,從2012開始,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出現新的狀況,不良貸款率雖然下降了0.05個點,不良貸款余額卻以15.2%的增幅由降逆轉為升,且2013年商業銀行“雙升”局面拉開序幕,這就使人們把視線放在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資產上。
二、商業銀行新增不良資產的特點
由于1989年撥改貸政策的廢除,商業銀行不良資產面臨新情況。不同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不良資產政策性明顯、主要來自國企和不良貸款率高的特征,新一輪的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不良貸款率低,但不良貸款規模大
自2012年以來我國不良資產率雖呈逐步上升之勢,但仍在2%以下,遠低于5%的國際警戒線。表1反映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情況。從國際對比的角度來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0—2016 年世界范圍內不良貸款比例分別為3.89%、3.71%、3.69%、4.03%、4.07%、4.09%、3.92%。我國不良資產率雖處于較低水平,但上升幅度較大,2012年至2017年增幅持續上漲。相對于較低的不良貸款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相當龐大,2017年不良余額規模約等于2010年的四倍,并呈現持續上升趨勢,我國不良資產處置問題愈發嚴峻,需引起政府的重視。
(二)大型商業銀行占比高,中小銀行風險較高
2010—2017年我國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新一輪不良資產出現在各種類型的銀行機構中,但仍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主占比50%以上,但其占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股份制商業銀行占比第二,但其占比卻呈上升趨勢。此外,從不良資產率的角度來看,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一直維持較高水平,并在2015年超過了2%,而外資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不良資產率較低。但近幾年,不良資產率指標在各類銀行機構中都呈上升趨勢,值得我國金融監管機構重視。
三、商業銀行新增不良債權原因
(一)微觀角度分析商業銀行新增不良債權形成原因
1、銀行信貸人員素養低
近年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時期,供給側改革,虛擬經濟大熱,市場漏洞比較大。一些信貸從事人員專業知識未及時更新,對政策的解讀能力低,風險管理的意識淡薄,因此發放貸款時不能綜合考量企業的還款能力,降低了信貸資產質量。同時,商業銀行的激勵機制動力不足,一些基層行出現信貸人員為了個人利益收收賄賂,利用職務之便來發放的人情債。由于人情債的違法性,當其演變為不良資產時,銀行無法利用法律手段收回。
2、銀行風控機制不健全
由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金融具有脆弱性,銀行注入競爭機制卻又無有效的監管,這就必然導致貸款數量增多,貸款質量與效益難以提高,銀行出現“以貸引存”“以存定貸”等不合理現象。金融風險的防控不僅依靠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更重要的是要強化對風控人才的儲備,防范因從業人員道德風險而產生銀行業的聲譽風險。
3、企業經營能力有限,內部管理失調
政府要支持引導分享經濟發展,在共享經濟經營中新技術的運用、新產品的推廣、產品的更新換代都需要企業的決策者與執行者有極高預見能力與極強的適應能力,而實際中企業往往缺乏這種能力。我國傳統的實體經濟逐漸衰落,虛擬經濟與共享經濟進入市場,企業內部缺乏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監管不力,內部的工作安排得不到很好的組織安排,內部不團結,經營自然無心搞好,造成利潤流失,從而缺乏償還貸款的資金。
(二)從宏觀經濟背景分析商業銀行新增債權成因
1、國家的財政支持力度不夠
企業在創建初期,沒有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企業的資金主要靠銀行借款,導致企業債務負擔過重。近年來房地產與商業銀行不良債權大熱,企業爭相加入這場狂潮,但是由于我國在這方面缺乏嚴格的監管,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許多違規現象,我國近年來逐漸加強對虛擬經濟與房地產的監管,這也導致了商業銀行出現很多新增的不良債權。
2、出口增長緩慢
從我國出口增速來看,2015年6月增速為6.3%降至2016年3月-12.6%,2017年有所改善。對于依靠出口創收的企業,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企業生產的產品銷售不出去,就沒有歸還商業銀行借款的資金來源,商業銀行收不回發放的貸款,這為商業銀行新增不良債權埋下了隱患。
3、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拐點,經濟結構不合理
2013年以來我國人口紅利進入新拐點,經濟增速由中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我國資本積累開始受到嚴格監管。而創新效果的滯后性和企業創新力不足,進行創新的企業的平均利潤率比不進行企業創新的平均利潤率沒有明顯的增幅,這說明我國企業沒有進入依靠創新脫穎而出的發展階段,同時也說明我國企業創新缺乏盈利性驅使。
四、處理商業銀行新增不良債權的措施
(一)資產證券化
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關鍵一步是選擇證券化的資產化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實踐證明并非所有的金融資產都適合證券化,它必須要求貸款專業化、規?;⑴炕⒘鲃有詮姟㈩A期收益比較高。實際生活中適用于住房抵押貸款、車貸、消費貸款、信用卡透支。由于不良資產證券化有其使用的領域,并不是化解商業不良債權的萬金油,所以,我們還需要探索其他的途徑來解決商業銀行的不良債問題。
(二)債轉股
學術界與金融界主流觀點認為,在當前我國金融業進程中不宜再直接實行“債轉股”。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指導意見中提出,銀行不能直接持有股權進行債轉股。為有效緩解不良資產受災嚴重地區壓力,五大商業銀行出資設立資管公司,通過子公司參與收購處置本區域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探索,資產管理公司在維護地方金融系統穩定和收購處置地方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完善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機制
首先,建立有效的商業銀行內控機制。投資部要通過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信用業務經辦部門應該對信貸業務的經營狀況進行定期的管理,內部審計部門要對經辦部門進行檢查評價,要形成商業銀行內部的互相監督。其次,完善對信貸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建立獎懲機制,完善約束機制,堅持權責統一原則。最后,信貸業務的貸前、貸中與貸后環節進行調查、檢查與審查,一旦發生對還款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立即要求貸款者提供抵押品或者擔保品,當不良債權真實發生時,可以通過對抵押與擔保物進行拍賣進行債務清償。
【參考文獻】
[1]陳英華.中國商業銀行的監管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5,16:75-77.
[2]成思危.路線及關鍵:論中國商業銀行的改革.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3
[3]李金迎.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置方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4,9:134-158
[4]劉潔.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面臨的障礙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5,9:56-58
[5]毛瑩.論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5,02:98-102.
[6]陶婭娜.商業銀行不良債權發展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13,11: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