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恒杰
【摘 要】紅樹林濕地是全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元素,對于保護全球瀕危鳥類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海南東寨港作為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種類最多、自然生態系統基礎較好的濕地地區。灘涂地區成為鳥類過冬和覓食的重要生態基礎,每年冬季有大量候鳥遷徙到此地。國內外學術界對紅樹林濕地有著獨特的理解,正如哈佛大學里弗爾所說:“我們對紅樹林濕地的研究僅局限于鳥類的認知層面,對生物多樣性理解較少。”我國對海南東寨港紅樹林鳥類的研究在六七十年代較為頻繁,進入21世紀后雖然學者也做過一些調查,但在東寨港停留時間較少,記錄的物種數量也有限,不能滿足學術界深入研究的需求。因此分析海南東寨港紅樹林鳥類多樣性,對加深學術界對紅樹林鳥類的認知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海南;紅樹林濕地;鳥類多樣性,問題研究
一、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研究概況
海南東寨港位于海南島東北部,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靠近赤道,屬于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豐富的海洋資源和良好的自然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候鳥過冬。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面積5400ha,紅樹林面積占濕地總面積1/3左右,灘涂和淺水區域占道面積總數的2/3。東寨港紅樹林濕地有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成熟性紅樹林生態系統,紅樹植物有11科24種,半紅樹植物占到植物科目總數的2/3。因此讓東寨港紅樹林濕地成為我國第一個由政府主導成立的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上世紀末,紅樹林濕地被納入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重要濕地保護名錄中,很多瀕危的動植物記錄在案,為國際學術界進行紅樹林鳥類多樣性研究提供了參考。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自然保護區屬于典型的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差1.2度左右,平均氣溫23.8攝氏度,潛水水域海水最高溫度32℃,最低溫度18℃,年降水量1700毫米,平均濕度78.3%,海水含鹽量較低,僅為普通海水含鹽量的1/3,獨特的地理條件為鳥類生存提供了物質支撐。
二、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鳥類的季節性變化
東寨港鳥類的多樣性存在明顯的季節分布,灘涂鳥類無論是從總的物種數量還是到水鳥種類數量上來看都存在著相關的自然季節分布變化,冬季鳥類種類明顯增多,夏季呈相關性遞減。總的變化趨勢是,冬季鳥類數量大于秋季鳥類數量大于春季鳥類數量大于夏季鳥類數量。由于水生鳥類和陸生鳥類的生物習慣不同,在季節分布上可能略有差異,但總體變化趨勢不存在相悖的現象。通常,紅樹林鳥類總數每年的3到4月最多,6到8月與鳥類種類數量最少,有著明顯的全年季節周期性分布變化趨勢。這主要與候鳥的遷徙路線、種群遷徙密度有關。
三、鳥類分布種類及變化狀態
統計資料表明,目前海南紅樹林濕地共有鳥類78種,隸屬于26個科,12個目,其中以水域生存為主的水鳥為45種,占鳥類分布總數的57.7%,陸生鳥類為33種,占總數的42.3%。海南紅樹林保護區78種鳥類中,過冬候鳥有30種,留鳥43種,遷徙過境鳥5種。其中屬于國家二級及二級以上保護動物的鳥類有11種,重要保護鳥類有23種,瀕臨滅絕鳥類十種,協議保護鳥類33種。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海南東寨溝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自然基礎環境,這給鳥類生存及鳥類生活提供了物質條件。值得注意的是,紅樹林鳥類作為紅樹林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然生態環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分布的78種鳥類必須單獨依靠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生存,各種鳥類形成資源和生物互補性,保障紅樹林的物種多樣性和基本的生態平衡條件。從20世紀80年代,受人類活動影響,在20多年的自然環境變化中有一些水鳥、陸生鳥類數量明顯減少,鷺科鳥類由15種減少到12種,鴨科鳥類由六種減少到三種,秧雞科鳥類由六種減少到三種,鵝科鳥類由八種減少到四種。這些鳥群種類呈相關性自然遞減變化,除了因人類史活動所引起的環境變遷之外,最重要的是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的變動,包括氣候、水文、降水等自然相關因素變動。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黑臉琵鷺自1991年首次出現在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以來,2013年到2017年連續出現,不過出現頻次有相對遞減性。可以肯定的是,自國家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戰略制定實施以來,人們的自然環境保護意識不斷上升,紅樹林基本生態秩序達到平衡狀態,可利用的自然資源有所恢復,為一些候鳥遷徙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支撐。
四、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鳥類多樣性
海南東寨港鳥類多樣性主要是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和空間范圍內陸生鳥類和水生鳥類呈現區域分布狀態和時空分布狀態。夏季時,陸生鳥類數量明顯增多且種群密度較高,這主要與陸生鳥類生存習慣有關,遷徙鳥類大多都已遷徙到目的地,種群密度明顯降低,鳥類總數銳減。物種的選擇性決定了所在群落的優勢。遷徙性鳥類往往有著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在不同的季節必定在不同的時空進行生存,這也就決定了紅樹林在不同的季節中鳥類多樣性有所偏差。從鳥類分布的整體變化趨勢來看,紅樹林鳥類的多樣性主要分布在陸上、灘涂,因鳥類生活習慣的不同,可以看作是陸生鳥類、水生鳥類以及遷徙性鳥類在不同的時間節點中受到季節變化影響,由生物選擇性作出的自發調節。,選擇原地維持生存或進行遷徙。由于鳥類群落發生整體性改變,生物種群密度會相對遞減,整體的物種相關性會明顯降低,導致紅樹林鳥類在不同的季節形成不同的多樣性分布特征。
五、海南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鳥類多樣性的周期變化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決定了鳥類的生存狀態是否穩定,進而影響著鳥類的種群結構和鳥類的多樣性。進化論認為:“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和空間范圍內由于生物個體受到環境信息的刺激,其習性與生存習慣會發生自適應改變。”而紅樹林鳥類多樣性受到自然變遷、人類活動的影響,鳥類的多樣性結構總是呈現不同的關聯性,每種鳥類受到周圍環境信息的刺激在生物本能的作用下都會發生自適應改變,這也導致不同的年份鳥類多樣性會呈現相關的周期性變化。值得注意的是,鳥類多樣性的這種周期性變化的影響因素包括自然環境、人類活動、食物鏈、降水條件、氣溫、自然生態鏈等。主要變化趨勢是鳥類的多樣性相關性遞增或者相關性減少,整體組織架構呈現正相關性聯系或者逆向遞減聯系,達到因環境因素所產生的極值狀態后呈現穩定,不再產生劇烈變動。其主要影響維度包括基因遺傳性、自然相關性、物種選擇性、環境適應能力等,在不同的空間信息刺激下會產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因此,紅樹林濕地的鳥類的多樣性有著典型的周期性特征,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維度內找到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海南紅樹林濕地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為了加強對紅樹林濕地系統的保護就要加強對其鳥類多樣性研究,探究鳥類多樣性的選擇性和周期性變化,了解不同鳥類的習性和生存狀態,找到其共同特征和差異,總結出有價值的科學結論,為后期從多個角度研究紅樹林鳥類提供經驗指導。
【參考文獻】
[1]馮爾輝,陳偉,廖寶文,李華亮,陳玉軍,黃勃.海南東寨港紅樹林濕地鳥類監測與研究[J].熱帶生物學報,2012(01).
[2]楊濤,張玉銘,李鵬飛,周承志,蔡家奇.湖北石首天鵝洲故道濕地鳥類多樣性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06).
[3]劉波.安陽市重點濕地鳥類資源現狀及保護對策[J].河南林業科技,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