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遠
【摘 要】人口老齡化問題在我國比較嚴重,加強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的必由之路。對養老服務業的金融支持,迫切需要創新和改善金融服務,大力推動金融創新,完善運行機制,拓展融資渠道,真正地提高養老服務水平。
【關鍵詞】金融;養老服務業;醫養結合;建議
一、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中國已于二十一世紀進入老齡化過程。隨著老齡化速度的不斷提高,一個新的產業——養老產業已經出現在中國。隨著我國養老市場逐漸擴大,養老產業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可觀的,如何使養老服務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不僅是對人口老齡化壓力情境下的反應,也是保護老年人的人身權利,更重要的是刺激了國內需求,改善民生,擴大消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家庭養老模式是中華幾千年遺留下來的養老模式
在幾代人根深蒂固的頭腦中,家庭養老模式會降低下一代的經濟負擔,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在今天的社會中,由于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這就增加了他們贍養父母的費用,經濟負擔急劇增加,導致家庭養老模式向社會養老模式轉變。
(二)機構養老模式
這意味著老年人是由養老院、福利院等特殊機構聚集起來的,有專門的人員來照顧老人。制度養老雖然是基本養老模式,但需要嚴格的制度安排和嚴格的管理,不能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三)社區養老
在每個社區都成立養老服務中心,但老年人仍然居住在家里。養老服務中心將定期關照老人,并提供各種服務。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產業具有空前的發展潛力,但由于我國的養老產業發展目前僅在起步階段,政策,服務水平較低,市場缺少完善,迫切的需要提高和改進。
二、養老產業的挑戰
首先,家庭養老模式在中國已深深植根于老年人的心中。老年人不熟悉各種養老模式,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獨生子女家庭不能滿足公眾的養老需要。
其次,當退休之后,老年人一般不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退休養老生活,不知如何在家庭、機構和社區養老中選擇。另外,如何改變老年人的養老觀念也是一個大問題,從老年人的一般觀念到老年觀念的更高層次是很難改變的。
最后,老年人退休后靠養老金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保證老年人的合法權利。
三、金融支持
首先,因為中國之前的生育政策,造成了獨特的“421”家庭結構,家庭養老變得越來越難。在中國,大部分養老院是由政府投資支持,水平低,不能滿足多層次的養老需求。養老產業結構的失衡,為金融提供了介入養老市場的機會。
其次,投資養老市場也拓寬了金融的投資渠道,我國每年供給養老市場的產品與養老市場的需求失調,這樣的供給差距說明了養老產業的巨大投資空間,為金融在養老產業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最后,養老產業與金融資本相輔相成。我們都知道,養老行業不能吸引短期資金的原因是投資資本大,投資回收期長,但金融資金正好與養老產業相互補充,他不僅可以解決養老產業資金不足的問題,還可以實現自身保值增值的快速發展。
四、建議
首先,將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結合起來,以“醫養結合”的形式促進醫療保健的一體化,是一種新的形式。在中國,醫療和醫療保健服務的組合作為緊急供應不足。一方面,主要依靠政府,普及基本服務,特別是為老年人提供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激勵和指引社會力量參與這種新型養老模式。
其次,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設。長期的護理保險制度在我國尚處于摸索階段,融資方式、財務管理、收入分配和發放等關鍵環節還沒有定論。作為一個國家發展基金和專業的金融機構,國開行參與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設,將有力支持中國這一制度的最終確立。
最后,探索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從世界上看,老年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是提高老年人需求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補充。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在我國是一個嶄新的理念,需要對相關產物的開發、運作、風險管理進行全方位的探索。
【參考文獻】
[1]李東衛.老年人金融服務問題探析[J].青海金融,2012(11).
[2]胡繼曄.美國養老金保值增值的法律保障及其經驗借鑒[J].保險研究,2012(5).
[3]胡繼曄,養老金融:未來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J],中國社會保障,2012(10).
[4]曹雪琴.談我國投保養老金融的發展對策 [J].上海保險,2008(11).
[5]劉云龍.養老基金與金融結構變遷[J].全球化,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