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君
【摘 要】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對傳統的“水污染、誰治理”責任模式豐富與完善。排污行為人將自己的治理責任轉移給環境服務公司,并向環境服務公司支付一定的費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污染治理效率,促進政府對于環境污染治理的監管,同時也有利于環境利益的保護。目前,我國環境第三方治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責任劃定的不均衡和政府監管不到位的問題。為了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更好地應用于環境保護領域,應當構建合理的第三方治理責任分配模式,減輕企業責任。同時,完善政府在第三方治理中的監管責任。
【關鍵詞】第三方治理;責任分配;政府監管
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概述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環境治理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代替污染企業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能夠降低污染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成本。專業化的環境服務公司能夠同時處理多個環境污染項目。對于環境污染的集中化、統一化處理,降低了污染企業購買治污設備的經濟成本。對于治污過程中所需材料的費用,環境服務公司的大批量購買價格低于污染企業的小批量購買價格,直接降低了污染企業的污染治理成本。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有助于提升污染治理效果。環境服務公司具有環境污染治理的專業能力,同時具有專業的環境污染治理設備。污染企業在治理環境污染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將污染治理設備閑置,僅在接受國家環境行政機關檢查時才予以使用的現象。這導致了環境污染現象的普遍存在,企業污染治理的效果普遍低下。環境服務公司的環境污染治理,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將污染治理落到實處,切實保障環境利益。
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污染責任劃定不均衡
環境責任劃定不均衡是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存在的最主要問題。環境相關法律法規中規定承擔污染責任的主體是排污企業,即由排污者承擔污染責任。在污染治理過程中,引入環境服務公司后。環境服務公司也就成為了環境污染治理責任的承擔者。環境服務公司成為污染治理責任承擔者是由于排污企業與環境服務公司之間締結的服務合同。當排污企業按照合同規定排放污染物,由于環境服務公司的污染治理不到位等問題造成的環境污染,仍由排污企業承擔違法排污責任。這大大削弱了排污企業主動與環境服務公司合作治理污染的積極性。
(二)政府對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監管不到位
政府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中存在著監管不到位的問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市場準入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在這種發展現狀之下,我國目前還尚未建立環境服務公司的信用評價制度。第三方污染治理企業信用評價制度的缺失導致了排污企業在選擇環境服務公司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參考依據。同時,我國尚未在國家層面制定一套完整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的框架和標準,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有較大的隨意性。部分地區之間的規定存在明顯差異性,不利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整合。政府對于排污企業以及環境服務公司的獎勵機制也未曾建立,這對于進一步推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完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有效途徑
(一)明確排污企業與環境服務公司的責任承擔
環境污染責任主要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類。明確排污企業和環境服務公司所應承擔的責任,應當以這三類責任為基礎,分不同的情況確定主體的責任承擔方式。環境服務公司治理后的環境數據滿足服務合同中關于污染物排放的規定,但不滿足環境行政許可的標準時,產生的環境責任應全部由排污企業承擔;污染物的排放滿足環境行政許可的標準,但不滿足服務合同中約定的標準。應當由雙方根據事實存在的違約行為,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污染物的排放既不滿足合同約定的標準,也不滿足環境行政許可的標準時,可能會同時產生民事責任、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應當規定由排污企業和環境服務公司對外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對內則可以依據合同中規定的內容,由排污企業和環境服務公司承擔各自的賠償責任和罰款金額。對于除罰款外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應當由國家環境行政機關或者法院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參考合同中約定的內容,結合污染行為對環境造成損害的程度等因素,綜合確定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的承擔者。
(二)強化政府對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監管
政府應當自國家層面建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框架和標準。由國務院制定施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行政法規,地方政府在此基礎之上制定《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辦法》。目前部分省市已經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制定了當地適行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藍本。對于該藍本的規定,應當明確排污企業和環境服務公司必須以此藍本為基礎,僅能對合同內容進行適度調整。對于治理期限、治理水平等的相關規定,可以約定較國家標準更為嚴格的標準。
政府應當在對于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深入考察后,建立第三方污染治理企業的信用評價制度。綜合考慮環境服務公司的專業能力、設備水平等因素,將環境服務公司分為三個等級。排污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污染治理的需要,選擇與自身相適應的環境服務公司。這種信用評價制度能夠在排污企業選擇環境服務公司的過程中,為排污企業提供一定的參考。使得排污企業對第三方污染治理企業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增加排污企業對于環境服務公司污染治理能力的信心。
國家應當在第三方環境污染治理的推廣過程中制定獎勵機制。對于污染治理過程中的合法排污企業以及完全實現合同目的的環境服務公司,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同時給予經濟獎勵或者精神獎勵。如,在稅收方面,制定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于環境服務公司污染治理設備的購買,采取免稅等政策傾斜措施。對于排污企業因通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實施,使得其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濃度低于行政許可標準的,應當在給予獎勵的同時,向社會廣泛宣傳。以企業帶動企業,使得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能夠快速、高效的發揮作用,降低因工業生產給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能夠降低排污企業的污染治理成本,同時提升污染治理的效果,提高排污企業的達標排放率。在這個過程中,吸引了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到環境保護領域,這對于加強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通過明確排污企業與環境服務公司的責任承擔,強化政府對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監管,能夠進一步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推進環境保護事業的專業化和產業化。從而實現政府的綠色發展理念,保護公民的環境利益。
【參考文獻】
[1]張革新.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監管思路[J].環境影響評價,2017,39(04):26-30.
[2]榮燕燕.我國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發展及相關建議[J].上海節能,2017(06):360-362.
[3]劉俊敏,李夢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法律困境及其破解[J].河北法學,2016,34(04):39-49.
[4]周珂,史一舒.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法律責任的制度建構[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5,30(06):168-175.
[5]胡麗珠,呂成.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監管[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04):100-104.
[6]駱建華.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發展及完善建議[J].環境保護,2014,42(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