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我們單位認真研究新的環境,迅速清晰定位,明確職責和任務,及時轉變經營觀念、調整經營考核思路,圍繞保油上產快速優化、調整生產經營運行模式,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一套適應于現階段生產經營要求的管理機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以保油上產為己任,強化生產運行,提高生產效率
(一)優化生產運行模式,履行保油上產職責
以產量優先為原則,組織實施“兩先一保”的生產運行模式。兩先:根據采油廠的作業生產計劃,在井號分配上優先安排高產井、大頭井、重點井的作業施工;在車輛保障上,優先保障高產井、重點井的施工需求,確保按計劃、按進度及時完工。一保:優先組織采油廠上產措施項目施工,積極加強與業務部門的協調溝通,協同作戰,一體作戰,快速組織隊伍和動力,確保采油廠上產措施的高效實施。
(二)建立疑難作業井內部激勵政策
疑難井是指在作業施工過程中由于地層或套管因素造成的與正常生產井相比可能存在的質量風險大、施工進度慢的一類油水井。因存在一定的難度和風險,作業隊一般都不想搬上這樣的井,造成生產運行出現脫節現象。為此我們探索建立和完善了疑難井內部分配和考核的激勵政策,在確保公平、合理的情況下,全面做好作業工作量的平衡運行。
(三)建立和完善生產計劃考核機制,提高車輛使用效率
⑴實施生產計劃定點運行,提高計劃的準確性
作業生產計劃不準確,容易造成車輛到井場后達不到施工條件而產生車輛怠工,甚至造成放空車現象,降低了車輛的使用效率,造成運費的浪費。生產計劃定點運行就是作業隊根據現場施工的具體情況,對施工進度作出較為準確的預測,確定下步施工需用車輛的時間,調度室根據作業隊的需求以及車輛情況,定點安排相應車輛到施工現場,提高生產計劃的準確性和執行率,減少因準備不足等原因而造成的車輛怠工,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減少運費的無功投入。
⑵建立計劃執行率考核激勵機制
在生產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對運費支出影響較大的主要是水泥車和配套搬家車輛,因此我們建立了水泥車和搬家車輛計劃執行率兩個方面的考核機制。
①水泥車計劃執行率情況
水泥車計劃執行率C=(計劃正點實施次數A÷計劃總次數B)×100%。下面是2008年第一、二季度的水泥車計劃執行率統計表。
②搬家車計劃執行率情況
搬家車計劃執行率C=(計劃正點實施次數A÷計劃總次數B)×100%。下面是2008年第一、二季度的搬家車計劃執行率統計表。
③建立計劃執行率考核激勵機制
(四)建立生產運行協調配合機制,提高運行效率
針對目前作業生產運行中存在著協作機制不完善、協作不利的問題,我們建立了以生產運行辦為主,技術管理辦、經營管理辦共同參與的生產運行協調小組,統一協調各基層在作業施工過程中生產、質量、結算等遇到的難題,做好與管理區、機關相關部室的協調溝通,科學調度施工隊伍,實現作業隊伍與作業需求的最佳配置。
日常運行中,大隊根據采油廠的任務要求,制定嚴格、精確的生產進度計劃,每日由生產運行協調小組對作業運行情況進行現場督查指導,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努力縮短占井周期,提高作業時效,保證作業施工按計劃運行,做到按時搬上、按時施工、按時投產。
二、以延長油水井免修期為目標,強化質量管理,提高施工質量
(一)引入質量道德理念,強化質量意識
⑴以質量道德觀念調控職工工作動機
工作動機是施工質量的起點,動機質量決定施工質量。為此我們建立健全了員工崗位責任制,對每一個崗位的行為進行明確的約束,實施崗位承諾,嚴格按照崗位承諾的內容考核和評價職工的質量行為,并用道德思維方法來調控工作動機,促使每個職工總是抱著良好的主觀愿望和動機來履行自己的職責,建立起個人信譽,樹立起良好形象。
⑵以質量道德觀念樹立起誠信形象
在作業施工過程中,教育員工把遵守道德規范當作一種對企業負責的使命,只有在符合道德規范的前提下從事經濟效益的活動,才能有效避免短期的缺乏經營道德的質量行為出現,對外樹立起“誠信經營”的企業形象,肩負起“井深千米、負責到底”的重任。
(二)實施工序回溯法管理,提高作業工序能力
⑴作業工序回溯法管理
運用質量功能展開,從質量保證的角度出發,用質量分解矩陣(質量屋)將質量目標的實現分解到各個環節中去。回溯法工序管理策略按照最終的需求,從最后一道工序向第一道工序反向分配相應需求要求,并使緊鄰工序相互匹配,保證整個整體處于最大效用狀態。在完成整體需求要求分配及匹配之后,各個工序相互獨立,各個工序只需對自己活動負責。回溯法工序管理策略能充分保障各工序按照產品設計和過程設計的要求。回溯法管理策略指按照生產工藝流程逆項分解內外部的工序要求,形成逐級分解的要求滿足展開圖,同時保證緊鄰的上下游工序之間的能力匹配。如果出現不匹配,應馬上調整。對于一個工序級數較大的施工項目而言,工序之間的微小偏差,經過逐級放大作用,會產生很大的放大效應,造成巨大的風險損失。
回溯法工序管理策略按照最終的需求要求,從最后一道工序向第一道工序反向分配響應需求,并使緊鄰工序相互匹配,如圖三所示,A、B為緊鄰的上下游工序,A為上游工序,B為下游工序。圖中陰影部分表示A、B工序相互匹配的部分,右圖空白為A工序能力不足部分,而左圖空白則為A工序能力剩余及無效部分。
⑵建立作業工序質量指導書制度
根據作業工藝流程,通過工序回溯法確定了59個關鍵控制點,制定出相應的施工質量控制要求,由作業隊工程技術員根據每口作業井方案的具體工序及井況建立“質量控制指導書”,確定出每道工序的責任人,并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和質量交底,嚴格按標準要求組織施工、監督落實,把好每道工序質量關,做到工序控制點跟蹤到位、杜絕質量失控現象。
(三)完善內部質量管理流程,優化質量體系
⑴建立和完善作業質量第一責任人制度
質量第一責任人是指各作業隊負責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工程技術員和地質技術員,大隊與作業隊質量第一責任人簽定《質量責任狀》,質量第一責任人對作業施工質量負總責,并把責任分解到班組和崗位。在施工過程中,不按質量第一責任人要求施工,質量第一責任人有權制止。大隊根據生產經營指標,確定作業質量管理目標,確定大隊作業措施井成功率和維護井成功率,全年兩項指標同時完成或超額完成上述指標的作業隊,大隊獎質量第一責任人600元,否則扣質量第一責任人400元,以加強作業施工質量的監控管理。
⑵強化監督,全面落實標準化施工
為提高質量管理實效,大隊建立和完善了作業方案運行和質量管理工作流程,在技術辦設置了專職質量監督崗位,每日對重大施工、重點工序進行現場督查,監督作業隊嚴格按標準化施工。同時開發應用了作業施工跟蹤系統,每日對作業施工用料情況、標準化施工進行及時跟蹤、公示,監督作業隊嚴格按設計施工,確保標準化施工落實到位。
⑶積極開展質量管理活動,促進施工質量提高
大隊積極開展了“工序經驗交流”和“我來上堂技術課”活動,對工序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和成功經驗進行廣泛的學習、交流,對典型經驗進行總結,對典型案例進行剖析,豐富實踐經驗,提高了技術人員處理復雜情況的能力,促進了施工能力和質量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森. 淺談如何加強油田井下作業及安全管理[J]. 中國科技博覽, 2016(4):310-310.
[2]付紅. 精細油井管理,提高原油上產[J]. 工程技術:引文版, 2016(7):00238-0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