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自2014年以來,勝利油田不斷適應內外部環境形勢變化,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推進“四化”建設(標準化設計、模塊化施工、標準化采購、信息化提升)。本文在對該油田部分“四化”模式采油管理區進行崗位寫實和專題調研的基礎上,總結“四化”建設給采油管理區生產運行模式和勞動組織形式帶來的變化,指出目前“四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初步提出進一步優化調整的方向和措施,為同行業同類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四化”建設;采油管理區;勞動組織形式;人力資源優化
自2014年以來,勝利油田加速推進油氣生產單位“四化”建設,即:標準化設計、模塊化施工、標準化采購、信息化提升。運用信息化手段和物聯網模式,建立高速、高效的信息傳輸和生產指揮網絡,推動油田整體發效率效益的提升。截至目前,已有60多個“四化”模式采油理區建成運行。隨著“四化”建設的完成,管理區的生產運行模式和勞動組織形式均發生了變革,員工的工作內容和方式發生了轉變,也暴露出一些生產和管理上的矛盾與問題。筆者通過對油田部分“四化”建設完成的采油管理區進行崗位寫實和走訪調研,總結了“四化”建設在勞動組織形式優化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議。
一、“四化”建設取得的效果
(一)信息化生產數據采集,提高了分析診斷水平
“四化”建設完成后,油水井、計量站、配水間和注水站資料(溫度、壓力、電參數等)由傳統的人工錄取變為實時自動采集;量油方式由傳統的分離器量油變為抽油機示功圖實時量油;注水量的采集由傳統的人工調整閘門計算注水量變為人工設置注水量、自控閥實時調整;數據入庫由傳統的人工錄入變為實時入庫、人工審核。員工的工作量和勞動時間均顯著下降,數據采集的效率和可靠性卻大大提升。
(二)視頻化電子在線巡井,打破了駐站值守模式
“四化”建設完成后,通過在井場、站庫等重點部位和關鍵節點加裝智能視頻監控設備,實現了由傳統人工現場巡井向電子視頻巡井的轉變,提高了巡井效率和實時監控能力。同時,通過電子視頻監控的電子圍欄、闖入報警、自動巡查等功能,可以采取白天分片運行管理,夜間電子巡檢與值班人員重點巡察相結合的新型勞動組織形式,打破了傳統的24小時駐井、駐站值守模式,大大減輕了一線職工的勞動強度,也為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供了技術支撐。
(三)自動化設備遠程調控,提升了生產指揮效率
“四化”建設完成后,抽油機起停、注水量調控、加熱卡爐等設備的開關等工作均可實現遠程操作,結合實時在線視頻監控,有效提高了突發狀況的發現、預警、處理及時率。同時,通過建立以生產指揮中心為核心的新型生產運行體系,縮短了生產指揮“鏈條”,管理區直接管理到單井、單泵、單兵,生產指揮和信息傳遞效率顯著提升,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管理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
(一)“四化”建設覆蓋水平需進一步提高
從調研情況看,不同采油管理區的“四化”建設程度有較大差距。比如:油田初期啟動“四化”建設的示范區,投入資金大,建設水平高,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一些后期建設的管理區改造投入相對較少,造成了“四化”建設程度弱化的現象。這給推行統一的采油管理區“四化”運行規范造成了一定困難。
比如:A管理區的油井全部實現了遠程起停,而B管理區只實現了一部分,在大面積停電后的搶開井時間上存在明顯差距;C管理區只實現了部分單井的視頻監控,無法完全打破駐站值守模式,仍需使用傳統方式巡井;D管理區屬于稠油開采區塊,冬天格外依賴水套爐保障原油外輸和管網穩定,而其水套爐未安裝遠程起停和壓力、溫度監控裝置,仍需使用人工完成工作,很大程度限制了“四化”建設效果的發揮。
(二)“四化”模式配套決策、指揮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油田第一批“四化”示范區建成以來,各類配套軟、硬件的開發逐漸趨于完善。目前,各“四化”管理區結合自身地質、區域條件和生產、隊伍實際情況,努力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但仍處于適應新模式、學習新技能、選育新人才的過渡階段,對于“四化”模式下的開發決策模型和生產指揮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還缺乏實質性的成果和可推廣的經驗,應用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
三、下步工作建議
(一)加強觀念引導,凝聚轉型發展內生動力
“四化”建設給采油管理區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對于管理層,要轉變原有的經營思路和管理模式,打造快速聯動、高效執行、精準考核的新型管理區運行體系。對于技術層,要快速適應新的技術工具,深入挖掘、總結“四化”模式下開發決策技術體系,將應用發揮到極致。對于操作層,要正確認識“四化”建設對日常工作方式、時間安排的改變,理解改革、順應改革、支持改革,努力在這場采油管理區大變革中發揮更加堅實的核心作用。通過政策宣傳、觀念引導,讓三支隊伍同步發展,更好地催生“四化”采油管理區轉型發展的合力。
(二)合理規劃設計,完善“四化”建設規范標準
從目前采油管理區“四化”建設過程來看,必須建立規范的建設標準,統籌考慮建設單位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設計數據采集、視頻監控和自動化控制等功能的覆蓋范圍,嚴格把控施工質量和工期,在功能實現上以真正“能提高效率、能節約人員、能產生效益”為目標,保證“四化”管理區建設一個完成一個,建成一個見效一個,真正全面提升效率效益,真正引發兩化融合深刻變革,真正為油田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提供可靠支撐。
(三)廣泛開展培訓,提高整體應用水平
在第一批試點管理區全面完成“四化”建設之后,及時總結“四化”管理區在管理和應用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組織教師力量分對象、分業務、分形式籌備培訓課程,以座談的方式組織管理區經理進行交流討論,以輪訓的方式對注采班站長進行全部培訓,以抽訓的方式對管理區業務骨干進行重點培訓,以便在各管理區之間、管理區各班站之間,班站各崗位之間形成爭標奪標,對標追標,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的良好局面,以快速提高所有開發單位的“四化”建設進度和應用水平,推進勞動組織形式優化,真正實現采油管理區勞動效率和勞動生產率的“雙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建英,龐先斌,譚吉輝.30年創新成長路——記全國勞動模范、河南油田江河采油管理區生產運行中心主任張海斌[J].中國石化,2016(01):73-74.
[2]徐姿.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引領 深化采油管理區“三服務”活動[J].現代國企研究,2017(02):219.
[3]黃成龍.采油管理區信息化建設現狀及發展建議[J].江漢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6,29(02):10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