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雪松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對具有強大保健功能,同時具有迷人口感的普洱茶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流行形勢從南洋港臺傳至廣東,回及云南,再迅速影響全國。同時國家也對普洱茶知識的普及以及普洱茶文化越來越重視。文章主要對云南少數民族的普洱茶文化進行了闡述,以期進一步推進茶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云南少數民族;普洱茶;文化
普洱茶是云南省的特有地理標志產品,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征。這里的地理標志保護范圍特指云南省。云南省低緯度、高海拔,加之熱帶雨林季風使其形成了獨特的大的自然生態循環系統。其中,云南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與微生物種群加之獨特的普洱茶加工工藝、旖旎的民風民俗,造就了色香味俱全的普洱茶。與此同時居住在這一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也在普洱茶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普洱茶文化。
一、少數民族的飲茶習俗和茶藝
云南省少數民族眾多,不同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茶文化。比如布朗族,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酸茶。將五六月份的鮮葉煮熟,放在陰暗處待其發霉后放入竹筒,然后埋入土中,經月余便可食用。酸茶可幫助消化和解渴,是布朗族人一種很好的饋贈禮物;哈尼族的煎茶,哈尼族人民將茶分量加重后煎服,用以治療細菌性痢疾;彝族的隔年陳茶,每年茶葉大發之季,彝族人到大森林中采摘野生茶將其發酵后制成隔年陳茶來治病;拉祜族的燒茶、烤茶和糟茶,燒茶就是將一芽五六葉的新梢采下來直接用火烘烤至焦黃,然后放入茶罐中煮飲;烤茶就是在火燒熱的小茶罐放入茶葉進行抖烤,待茶焦黃后沖入開水煮飲;糟茶是一種古樸而簡便的飲茶方式。將鮮葉采下加水煮至半熟后,取出茶葉放入竹筒中,待要用時取出少許放在開水中煮片刻即可飲用,有解渴開胃的作用;佤族的燒茶和擂茶,佤族的燒茶叫“枉臘”,先用壺將水燒開,另用薄鐵板盛茶在火塘上燒烤,待茶葉焦黃后倒入開水壺中,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擂茶是在茶葉中加入姜、桂、鹽放在土陶罐內用開水煮飲;傣族的竹筒茶,將曬干的春茶放進剛砍回的香竹筒中,放在火塘上燒烤6~7分鐘,用木棒將竹筒中的茶葉舂壓后再裝入茶葉,這樣邊烤、邊舂、邊裝直至竹筒內茶葉填滿舂緊為止,待茶葉烤干后,剖開竹筒取出圓柱型茶葉,掰下少許放入碗中沖開水約5分鐘即可飲用;還有就是景頗族、布朗族和阿昌族的鮮竹筒茶,將裝滿泉水的大竹筒放在火塘上烤至水沸,再將茶投入竹筒中煮幾分鐘飲用。
二、云南少數民族普洱茶文化價值分析
(一)我國傳統文化的積淀
傳統的茶文化在我國有很深的發展根基,人們常說“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茶是一種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茶余飯后”,生活安足,人們聚在一起家長里短也是幸福;若論陽春白雪,“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茶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安寧與慰藉。在越發浮躁的現世,人們奔波、掙扎,思來想去,聞到了流淌在血液中的茶香,那一碗清茶便成了心靈的良藥,傳承千年的茶文化在遭受短暫的冷漠待遇后便復興了。普洱茶“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茶文化復興這個大前提。
(二)少數民族宗教活動中的祭品
在云南省,很多少數民族都有其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茶也成為他們宗教活動中的必需品,是一種重要祭品。在布朗族的宗教生活中,有祭竜活動,每年必須舉行一次,時間是傣歷八月的屬馬日。茶葉是布朗族農耕祭祀中必備的祭品。版納布朗族在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按照歲時節令的變遷,從選地、砍樹辟地、燒地、選種、下種、收割、谷物裝倉都要舉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動。曼峨寨布朗族燒地要擇吉日進行,燒地前,請僧侶或巫師在地中念經、滴水、驅鬼,并用飯、竹筍、茶葉為祭品,分別祭祀天神、日神、月神、火神,請它們將鬼靈趕走。施甸縣的布朗族每到春耕播種時,也要用茶、酒、飯若干及豬尾巴一根祭祀秧田,另置煮熟的雞蛋、茶、酒、香火及紙錢等祭品到大田進水口處祭祀大田,在祭拜完后才能開鐮收割。云南景東一帶的彝族也有著悠久的種茶歷史和高超的種茶本領,在彝族祭祀中茶葉也有一席之地。茶葉是少數民族群眾普遍喜愛的飲料和治病的良藥,可以說一生都離不開,在利用茶的同時還將其神化,認為鬼神也很喜歡這一植物,認為它是通神的靈物,將茶作為供奉神靈的必備祭品。
(三)社會交往的重要符號
茶葉在當前的社會交往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我國是禮儀之邦,以茶待客,以茶交友,以茶表示深厚情誼的精神,不僅深入每家每戶,而且用于機關團體乃至國家禮儀。茶,因為其極強的包容性,成為了禮敬、友誼的符號。又因為古人認為茶只能直播,不能移栽,所以將茶稱為“不遷”,表示對感情的堅定不移。因此友人間互贈茶品,不但表達了尊重、思念,更表達了一種不變的情誼。
(四)少數民族葬禮中必備的物品
茶葉在少數民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在葬禮中,茶葉也是一種必備的物品。比如佤族人死后通過鳴槍敲铓通知死訊,寨子里眾人來吊喪,會帶上酒、米、茶葉、鹽、檳榔等,這些東西各取一小部分隨死者下葬。拉祜族人死后,人們要舉行吊唁活動,除要殺牛或豬或雞,視各家情況而定,棺前必須供有死者生前用過的生活用具、并供上一杯茶水、一碗米、一坨鹽等,還要點上蠟燭。德昂族人死后有送魂指路的儀式,就是出殯之前,要用竹蔑扎一個小竹房,叫“合帕”,其中也要用到茶葉作為死者帶去陰間受用的陪葬品。白族在為老人送終的過程中,茶是一種重要的物品。家人要拿一顆去核的紅棗裝入少許碎銀、幾粒米、幾片茶葉和一小撮鹽,放入死者的口中,意思是給死者到陰間的路費,讓死者到陰間后有吃有穿,豐衣足食。
(五)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商品
茶是少數民族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樣也是少數民族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商品。目前,在云南的整個普洱茶區交易市場中,茶葉在市場中的占比非常大,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其對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并在茶葉商品化的現代社會之初形成了文明中外的茶馬古道,是茶葉市場化下的文明標志。隨著人們對云南普洱茶的認識,尤其對它具有的藥用、保健作用的認可,使普洱茶的生產和貿易又有了新的發展。現代醫學家研究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尤其是云南普洱茶因其獨特的制茶工藝,茶中含有豐富的生物堿、茶多酚、維生素、氨基酸、芳香類物質等。還含有維生素P、B1、B2、C、E等,其嫩茶中含有氨基酸二十多種。此外普洱茶還有治療肥胖癥、降低人體內三酸甘油脂、膽固醇、血尿酸等的功能。由于茶葉是一種很好的保健飲料,近年來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促進了茶葉生產貿易的發展,茶葉的價格也有了上升的趨勢,而且在國內外茶葉市場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總之,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積淀,在其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內容,具有非常大的社會和精神功用。茶文化不僅僅促進了人們的交往,同時也幫助人們增進修養,助人內省。普洱茶文化以中國傳統茶文化為載體,又加速了傳統茶文化的復興。普洱茶,創造了將虛化的“文化”轉為有形財富的神話,人們品飲普洱,在很大程度上是關注它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如健康、平和的心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歲月的厚愛。
【參考文獻】
[1]朱力平,董正曉.云南少數民族普洱茶文化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7(02):52-55.
[2]鄧玉函,葛恒君.神話、禮化與商化:云南少數民族茶文化功能變遷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8(0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