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新興 胡俊宇
【摘 要】高校專業設置要考慮七大原則,市場導向原則、為地方經濟服務原則、科學規劃原則、特色性原則、集群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前瞻性原則。這七大原則綜合考量畢業生的未來。由于,遼寧省的社會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模式,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遼寧高校在專業設置與調整上要立足于遼寧。遼寧經濟的發展的變化,使得高校不得不調整專業設置,要跟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跟上遼寧本土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
【關鍵詞】專業設置;區域經濟;產業結構;預測機制
一、遼寧高校專業設置的應該堅持的主要原則
高校專業設置要考慮七大原則,市場導向原則、為地方經濟服務原則、科學規劃原則、特色性原則、集群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前瞻性原則。這七大原則綜合考量畢業生的未來,在這里主要論述前兩個原則的重要性,即市場導向原則和為地方經濟服務原則,這兩大原則最為基本,我們培養人才首先是與市場吻合,被社會接受,為大學生就業開辟一條通道,順利的過渡到市場上,有人需要,按照市場的需求設置就業,呵護邏輯,順應人才的流向,緊緊跟蹤潮流,不會被市場所淘汰,培養出的人才可以順利地融入到市場經濟中去,按照這里原則設置專業雖然有點急功急利,但是必須的,不可忽視的。
(一)市場導向原則
專業設置要考慮職業性,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作為高等教育必須順應職業規范,考量職業與就業的順利,應當是高等教育設置專業主要依據,以及辦學的前提,市場化需求不可避免,我們的一切文化首先考慮的生存文化,不能生存一切都沒文化。設置專業依據市場的導向,它的全部內涵就是按照職業類型、職業人群規模和職業發展趨勢去考慮我的專業走向。所以,作為高校按照市場的需求去培養人才無可厚非,明顯的功利目的不能回避,不然,高校辦學就走向死胡同。
以遼寧省為例,遼寧要堅持工業強省出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二者互為補充,緊緊跟蹤世界潮流,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中立于不敗之地。基于此有兩大依靠必須抓牢,依靠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遼寧必須培養出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對傳統產業要盡快升級,增加科技的含量,人才戰略不可忽視,抓住了人才就是抓住了未來,而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設置專業不能不考慮遼寧的經濟特點,不能不考慮遼寧的優勢,同時也要注意到遼寧的劣勢,機會不可錯過,發揮老優勢,增創新優勢,對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和重點產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在抓項目、上產品、壯企業、興產業上下工夫,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
這些戰略思維,需要高校具體研究,針對十三五計劃的人才需求,把遼寧建設成重要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工業基地。作為高校就要瞄準需求,看準市場,設置專業,培養人才,面對市場,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給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把高科技從校園帶到企業,帶到需要的地方,發揮其作用,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種優勢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二)為地方經濟服務原則
高校必須牢固樹立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思想,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持服務經濟社會的大局,所以,研究遼寧的產業結構、產業優勢、經濟特色、人才需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面前的狀況,理順合理的發展趨勢,得出專業設置的依據,然后實施,方向要明確。目前遼寧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這三大產業,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實力,盡快把遼寧老工業基地建設成為新型產業基地和我國經濟新的重要增長區域。進一步鞏固農業基礎地位,以民營經濟為主,大力實施工業化、產業化和城鎮化,積極推進縣城經濟發展,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良性互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拓展為一、二產業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構筑現代服務業體系,推動三次產業共同發展。作為高校只有貼近遼寧區域社會,貼近地方經濟,貼近企業特別是骨干龍頭企業和點多面廣的中小型企業設置和調整專業,為其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技能人才,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才具有持續的發展動力。
二、高校專業設置要符合遼寧地方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向
產業結構是遼寧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的比例關系與結構狀況并隨著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決定了遼寧的經濟未來的走向。但同時應該看到產業結構決定了就業結構,就業結構決定未來高校培養的人才的方向,這就成了高校專業設置參數,依據。因此遼寧的產業結構直接決定遼寧高校專業結構的調整和目標。由于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必須培養的人才符合經濟區域的需要,培養的人才符合遼寧生產、管理的需求。所以,遼寧產業結構和地方支柱產業就反作用于高校專業設置調整,是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及專業設置的風向標。因此專業設置和調整必須從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的升級及支柱主導產業的大局出發,設置專業需要服從大局,服從經濟社會的引領,不可以為所欲為,想當然的去做事情,結果會事與愿違,不受社會歡迎,碰的焦頭爛額。
由于,遼寧省的社會、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模式,經濟發展很不平衡,高校在專業設置與調整上要立足于遼寧。如,遼寧裝備制造業比較突出,有的高校靈活的設置專業,力求培養出服務于國家裝備制造業振興的戰略,(沈陽市為國家裝備制造業基地),圍繞裝備制造業領域及其服務業培養高等技術技能型應用人才,把培養目標放在裝備制造業,對這些產業進行技術支持,輸送人才,按照這一模式確定專業設置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對于院校專業設置應該依據區域經濟發展及相關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的發展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這一理念,設置專業要考慮這些綜合因素。只有培養對路,保障人才供給,根據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和產業結構的特點,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我們的思路才是正確的。據此,作為教育研究者必須深入社會、行業做好細致的調研工作,綜合分析實際情況,突出合理化的建議,給高校作出參考性的意見,高校以此為依據,及時合理調整專業設置,緊跟經濟發展的需要,專業設置對優化專業結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得以顯示。
由此可以看出,區域經濟結構直接決定高校專業設置調整和發展方向,區域經濟影響到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區域經濟結構特別是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的調整改革對高校專業設置起到決定性影響,院校培養目標主要依據是區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因此高校的專業設置調整與提升,區域經濟是個晴雨表。
三、結論
遼寧經濟的發展的變化,使得高校不得不調整專業設置,因為設置專業,有的學校專業充滿局限性,有的學校只顧眼前利益,投資大就少設置,投資少的方便的就多設置,這就跟不上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樣設置就跟遼寧本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不盡匹配,或者說學業與實際脫離,造成學無對路。隨著遼寧經濟發展的快速轉型,大量需要復合型人才,而應用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是有所不同的。高校應該認真研究專業設置,來提高大學生在本地的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哲.遼寧高校服務地方產業集群的現狀及推進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1(4):44-45.
[2]楊為群,董新偉.承接產業集群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強遼寧高職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0(1):1-2.
[3]謝明明.廣西高校專業設置與北部灣產業集群發展的適應性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