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中國企業(yè)的“美國登陸版圖”正在擴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但多少都會聽過CES和LendingClub。
的確,對于很多中國企業(yè)和消費者來說,近年來經常聽到的美國城市可能就是拉斯維加斯和舊金山了。
1967年開始,拉斯維加斯每年都會舉行CES(國際消費電子展),現已成為全球各大電子產品企業(yè)發(fā)布產品信息和展示高科技水平及倡導未來生活方式的窗口。今年,由于參展的中國企業(yè)約占參展商的三分之一,CES如今被戲稱為被中國冠名的“China-ES”。
距離拉斯維加斯不到一千公里的舊金山則因硅谷而揚名IT圈,如今,這個有著美國最大中國城的城市,出現了更多的中國企業(yè)的身影。全球金融科技領域最受矚目的2018LendIt(朗迪)美國峰會,在舊金山最大的Moscone West會議中心舉行,有近20家中國企業(yè)出現,互聯(lián)網金融公司占比超過一半。
在技術面前,行業(yè)是平等的。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中國正在逐漸占到全球金融科技的潮頭。
“在中國,金融科技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沒有被充分滿足的消費金融需求、不夠健全的信用體系、迅猛發(fā)展的數據挖掘和處理能力以及領先于全球的移動互聯(lián)網市場,使金融科技在中國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小贏科技總裁成少勇在出席朗迪美國峰會時說。
過去幾年,金融科技的發(fā)展備受矚目,在美國這樣金融體系已經相當完善的市場,也出現了SoFi 和Kabbage等獨角獸。在成少勇看來,中國金融科技的發(fā)展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市場潛力巨大,移動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fā)展,讓中國金融科技企業(yè)有了更多創(chuàng)新空間。
麥肯錫《中國數字經濟報告》也顯示,在金融科技領域,全球每23家非上市獨角獸中就有9家是中國企業(yè),并且占據了全球金融科技企業(yè)總估值的70%以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金融科技領域中獨角獸估值最高的國家。
“未來應該是中國消費金融最好的年代。”成少勇如是說。
他指出,中國傳統(tǒng)金融機構服務用戶有成本高、有效覆蓋難、風險管理難的難點。中國新中產階級,在消費觀和使用習慣上呈現不一樣的特點和需求。小贏科技正在用金融科技打造多樣化、個體化的智能金融服務。
實際上,這是一家對數據追求不惜成本的公司,從一開始就建立了一個徹底的互聯(lián)網數據驅動模式。
除了用戶的年齡、收入等常規(guī)基礎數據,小贏還通過合規(guī)的方式收集網絡行為、借貸行為、社交行為、人行征信、第三方征信、平臺交互、電商行為、職位收入、家庭狀況等可用作對用戶進行風險評估的數據。小贏還有一個多點數據系統(tǒng),可以通過多點數據整合行業(yè)黑名單。
“我們是相信數據的人,百分之百地相信數據,所以我們對數據的投入,對技術的投入是重點中的重點。”成少勇毫不諱言Capital One出身的人對數據的篤信,同時介紹小贏科技正在“不遺余力的做模型,不遺余力地搞數據”。
除了可以免費獲取的數據,小贏去年花了5000萬元來“搞數據”。“當然,這個數只是說目前發(fā)現有用的數據是5000萬的體量,如果發(fā)現更多可用數據,花更多的錢也無所謂。”成少勇說。
有了強大的數據儲備,風控系統(tǒng)才得以展開拳腳。與成少勇一樣,小贏科技首席風控官李侃也是Capital One出身,他牽頭創(chuàng)建了WinSAFE智贏風控體系:從機制、文化、團隊、技術、數據等多重角度,用智能決策引擎、數據引擎、反欺詐模型、信用模型、抵押物估值模型等組成彼此數據流相通、互相牽制的精密風控體系。其內核之一“數據引擎”運用AI技術,可實現貸款用戶資料的便捷提交,并實現瞬間與多達數十個數據源交叉驗證,從實名認證、人臉識別、活體識別等方面確保本人真實申請。數據引擎讓風險處于多重數據的“交叉拷問”之下,從而最大限度甄別潛在風險。
風控能力支撐了國內早期的信用卡余額代償產品的小贏卡貸——通過對互聯(lián)網大數據進行建模分析,可以迅速識別判斷用戶征信狀況,無需抵押和擔保,也無需紙質證明或線下簽約,用戶就能獲得2000元到6萬元不等的代償額度。截至2017年12月,小贏卡貸用戶突破1000萬,累計放款額超過128億元。
為了保護數據安全,小贏科技利用數據存儲加密和脫敏系統(tǒng)防止用戶交易和隱私數據的泄漏。公司90%以上的核心業(yè)務流程全都實現自動化覆蓋,這樣一來,小贏科技可以做到無論改動任意哪一行代碼,都可以放心地把它上線發(fā)布,而不會因為一行代碼的改動對整個模塊再做一次手動回歸。
“AI+”正在施展渾身解數,想要推開“互聯(lián)網+”成為技術舞臺的主角。一些互聯(lián)網企業(yè)也在追逐“無AI不成活”,“ALL IN AI,“ABCD”逐漸成了技術的標配矩陣。
AI對于傳統(tǒng)金融行業(yè)的改造也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作為金融科技公司,小贏科技在AI上的應用似乎更像傳統(tǒng)金融機構——不擅長但可以應用。
成少勇很坦誠地表示,“對于AI,我們不是很擅長,說實話我們是應用。AI技術確實非常有效,但并不代表著能解決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中的所有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把目前最新發(fā)展的AI技術,逐步應用到整個流程中。”
在一直關注技術發(fā)展的小贏科技副總裁高鼎看來,AI的應用涉及到數據和計算能力。只有積累足夠多的用戶和數據,甚至是海量的計算資源,才有能力進行下一步。
“AI發(fā)展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個時間點。”高鼎解釋,“也就是說過去的一些技術,經過足夠積累才能夠在今天的某些場景下得以落地,或者是說一些真正有用的,有價值的應用才可以出現。”
在具體的操作上,小贏科技不會主動自己進行AI相關的研發(fā),而是在已有的基礎算法上進行更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二次開發(fā)。在此基礎上,結合小贏科技自己的場景和用戶,進行微調和優(yōu)化,以滿足內部的需求。
小贏科技最早嘗試AI應用主要是在人臉識別。以往,判斷借款人真實性往往采用“面簽”,而人臉識別技術只能判斷借款人的身份信息,這樣無疑降低了效率。而最新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可以進行遠程活體檢測,通過借款人的真實動作檢測,以及屏幕識別等功能,判斷借款人的借款意愿真實性,完成大部分借款人識別工作。
小贏卡貸便應用人臉識別、智能身份識別系統(tǒng),后臺對接銀行系統(tǒng)進行綁定,整個線上申請流程下來,耗時僅僅需要145秒。除了人臉識別,小贏科技接下來會逐步將AI應用在客服、催收等環(huán)節(jié)。
成少勇也直言,在金融領域,目前還不要指望AI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而是應該重視在某些環(huán)節(jié)可以形成突破。AI的具體應用,實際上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實際業(yè)務中發(fā)生的問題這是層出不窮的,只有隨著技術的加強,才能逐漸解決這些問題。
舊金山有一家成立30年的金融服務公司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如今已成為美國個人金融服務市場的領導者。其首席執(zhí)行官沃爾特·貝廷格認為,人工智能將更多地用于服務體驗。“我們在公司內部有一個說法,我們使用數據來服務,而不是出售,這是人工智能的最大機會。”
的確,在提升服務體驗上,技術會隨著市場的不斷變換,企業(yè)更應該關注AI為風控帶來的自我演化、自我學習的能力,以適應金融行業(yè)不斷發(fā)生的變化。“憑借AI技術,我們希望能為客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給予相應的金融服務,而且費率合理。”成少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