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萍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創業,但創業失敗是當前社會環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所以創業失敗的研究在創業活動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利用韋納的歸因理論,敘述了創業失敗歸因(內因、外因)和創業失敗學習(探索式學習、利用式學習)的相互作用關系。再根據佛隆的期望理論,將在創業失敗背景下的期望模式的四個因素作為的中間變量,說明了創業失敗歸因、學習以及成本對創業者的后續創業意向影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chosen to start a business, but the failure of entrepreneurship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erefore,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Wena's attribution theory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attributio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and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learning (exploratory learning and utilization-based learning). According to Forong's expectation theory, the four factors of the expectation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are used as intermediate variables to explain the attribution of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and the impact of learning and cost on follow-up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關鍵詞: 創業失敗;創業失敗歸因;創業失敗學習;后續創業意向
Key words: entrepreneurial failure;entrepreneurial failure attribution;entrepreneurial failure learning;subsequent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4-0001-03
近年來,由于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政府對創業扶持的力度不斷的加強,創業機會以及創業環境較以前來說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且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風險喜好型,所以創業活動日益活躍在社會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創業嘗試都能取得成功,之所以說選擇創業的人屬于風險喜好型式因為創業這種行為是創業者需要在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環境中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識別以及把握機會、謀求經濟利益的一系列過程。由此可見,創業活動是一種高風險的行為。那么,創業失敗也就在所難免。從歷代企業家的經歷來看,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多數成功的企業家也都有創業失敗的經歷。
伴隨著創業失敗而來的失敗成本不僅包括經濟上的成本,而且還有精神上的成本。創業者在遭受經濟上的負擔的同時還要承擔心理上帶來的重創。雖然,創業失敗是社會的普遍現象,但是,如果創業失敗的發生率過高的話可能會對后續創業者的積極性、動力以及信心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可能會阻礙整個社會經濟發展進程。所以,研究創業失敗的原因,如何從創業失敗的經歷中汲取經驗,對這些初次創業者重新踏上創業的征途并且在后續的創業中取得成功具有重大意義。
一些關于對創業失敗等一系列的研究仍然處于初步階段,將在下文具體闡述國內外對創業失敗等問題的研究。本文首先基于對創業失敗研究發展脈絡的梳理,其次結合佛隆的期望理論以及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來構造創業失敗對后續創業意向影響路徑,最后提出未來研究展望。
1.1 創業失敗概念界定
現階段關于創業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對于創業失敗概念的界定比較模糊,學者們對此的觀點并不一致。由于學者們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出發,因而對創業失敗得出不同的結論。本文根據現有的對創業失敗概念的界定,大致總結出以下三種觀點:
首先是依據結果觀對創業失敗得出的定義,即企業的最終的存在狀態,只有兩種情況:要么是作為企業繼續發展下去,要么是倒閉、清算或者破產。因此,在結果觀的基礎上對創業失敗的定義就是簡單的判定企業是否關閉。如果企業有破產、倒閉或者清算的現象,那么就判定此次創業是創業失敗了。雖然該種概念的界定容易判斷,便于建立樣本,但是該種判斷標準過于片面和狹隘。所以若僅僅從這種標準去判斷創業是否失敗的話還是欠缺一定的合理性的,結果也容易失真。
其次是基于創業失敗的原因來定義創業失敗的。一個企業關閉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可能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導致企業不得不關閉,包括資金困難、經營困難等,也有可能是經營者自愿放棄而導致該企業關閉。上述的結果觀之后被Headd[1]推翻了,在對企業最終狀態進行細致的研究之后,將“創業失敗”和“企業關閉”進行了區分。Bruno[2]等人提出企業會因各種原因而導致企業業務的終止,如法律問題,合伙人爭端或者僅僅是在同一業務的興趣轉變等。根據Shepherd[3]等人的觀點,企業關閉也有可能是因為企業的收入下降或者成本增加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吸引新的債務和新的資產融資,因此在現有的產權和管理條件下所有者和管理者無法繼續經營下去。綜上所述,在判定創業失敗時,應當對其原因進行分析。
最后是將創業者的預期效果和企業現有績效進行比對,根據于曉宇等人的研究[4],認為創業失敗是指企業現有的績效或創業活動未能持續達到或者偏離預期的目標。該種觀點不同于前兩種以外在的客觀標準定義,而是通過創業者內心所設定的預期結果定義創業是否失敗,即通過主觀條件。這時候不論企業現階段的業績如何,即便企業業績在外在環境看來并不差,但是只要沒有達到創業者內心的標準,或創業者的預期目標有所偏離,都可以認定為創業失敗。在這種觀點下,只有創業者自己可以判定此次創業到底失敗與否。
綜合上述三種觀點,本研究認為定義創業失敗不僅要考慮客觀因素,更要考慮創業者的主觀因素。不能僅僅從企業關閉或者創業者內心的預期目標,應該在創業者的預期目標的基礎上考慮企業的經營狀況來定義創業失敗。
1.2 創業失敗歸因
對創業失敗的歸因的研究對后續創業有重大的意義,只有了解了創業失敗的原因之后才能對癥下藥,從失敗中學習經驗,在后續創業中取得成功。不同的新創企業的創業失敗有著不同的原因,但是學者們普遍認為創業者缺乏經驗是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但現有的關于創業失敗歸因的研究缺乏統一結論。本文將學者們對該部分的研究進行了梳理、歸類,從內在性的視角來看,發現以往學者對創業失敗歸因的研究大多都是從因果理論的根源出發,所以創業失敗的歸因不外乎可以分為兩種:外因和內因。
Zacharakis[5]等人提出創業者往往將失敗歸因于內因,像是創業者自身創業能力和經驗的不足,或者是后天努力的欠缺,以及商業模式和經營模式的錯誤等等,但是投資者往往將創業失敗歸于外因,像是資金供應的不足,行業競爭過于激烈等一系列外部問題。后來Haase的研究發現大部分創業者將創業失敗歸于外部原因。不過,后來于曉宇等人[4]在因果歸因理論的基礎上,除了考慮創業者將創業失敗歸咎于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之外,還考慮了這些歸因要素的穩定性。比如,將創業失敗歸于內因的話,那么該因素是穩定的,如果歸于外因的話,那么該因素是可變的。
失敗是引發創業學習的引擎。要想在后續創業中取得成功,從創業失敗中學習經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創業者對創業失敗的歸因會在隨后的從失敗中學習的過程中影響創業者的注意力。例如,有些創業失敗者在創業失敗的學習中會關注內部“人”的問題,而有些則會關注外部“環境”的問題,這就是創業失敗歸因對創業失敗學習的影響。
那么,創業者在根據對創業失敗的歸因會通過何種方式去學習呢?這就涉及到了創業失敗學習模式的問題。Shepherd[3]指出創業失敗的學習模式是指創業者通過分析失敗原因。學者們對創業失敗的學習模式有許多種觀點。Cope[6]通過解剖經典創業案例發現了三種創業失敗學習模式,分別是變革式學習、雙環學習以及成長式學習。后來Politis在之前的研究基礎上,將創業失敗學習模式分為利用式學習和探索式學習。本文選擇Politis提出的對創業失敗學習模式的劃分方法,即探索式學習和利用式學習。
根據韋納的歸因理論,若將創業失敗歸于不穩定的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則滿足探索式學習的條件。如果內部原因是不穩定的(努力),創業者在后續學習中很大程度上會選擇加大努力的強度,但是伴隨努力而來的回報是不確定的,創業者需要承擔一定的投入風險,所以不穩定的內因會讓創業者趨于選擇探索式學習模式。同樣的,如果創業者將創業失敗歸于不穩定的外部原因(運氣),那么創業者在會比較在意自己在后續創業中的不穩定成分(運氣),但是運氣等因素是無法預測和掌控的,所以也是符合探索式學習模式的特征的。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H1:將創業失敗歸因于不穩定的內因(努力),創業者選擇探索式學習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H2:將創業失敗歸因于不穩定的外因(運氣),創業者選擇探索式學習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March提出利用式學習和探索式學習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利用式學習具有精煉、選擇、生產、效率、實施、執行等特征。其本質是對現有能力的、技術和模式的精煉和擴展,且它的回報是可預測的。根據之前學者們對利用式學習概念的界定,如果將創業失敗歸因于內部的穩定性因素(能力),或者將其歸因于外部的穩定性因素(任務難度),它的穩定性是滿足利用式學習的條件的,所以創業者在這種情況下會傾向于選擇利用式的學習模式。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H3:將創業失敗歸因于穩定的內因(能力),創業者選擇利用式學習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H4:將創業失敗歸因于穩定的外因(任務難度),創業者選擇利用式學習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由前文的四個假設可以看出,創業失敗歸因會影響創業者對創業失敗學習模式的選擇。但是,通過一些學者對創業失敗學習的理解,本文據此猜測一些創業者在后續的創業失敗學習中會發現之前對創業失敗歸因有誤差,從而對這些歸因進行修正再繼續進行創業失敗學習。所以,由此可見,創業失敗學習模式同樣也會對創業失敗歸因產生一定影響。
H5:創業失敗學習模式反方向影響創業者對創業失敗歸因的判斷。
3.1 創業失敗成本
眾所周知,創業失敗成本會隨著創業失敗而來。Shepherd[7]認為創業失敗成本包括財務成本和情緒成本兩個維度。Shepherd[7]通過研究發現財務成本和情緒成本兩者之間的關系決定創業失敗成本的總體水平,以及對創業者對創業失敗修復的影響。情緒成本受財務成本的影響:財務成本越高,情緒成本越大:創業失敗的總成本可能是由兩者相加或者兩者相乘決定。很顯然,創業失敗成本會對創業者的后續創業意向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對失敗學習產生影響。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說創業者在創業失敗中所帶來的代價會在隨后的創業意向得抉擇中占據一定的地位。
H6:創業失敗成本影響創業者在創業失敗中的學習以及后續創業意向。
3.2 創業失敗成本、學習對后續創業意向的影響
Wu等(2008)對創業意向做出了定義,創業者旨在創建新企業的心理狀態或者是對自己創建新企業的可能性的判斷。現有的部分研究說明了創業失敗成本以及創業失敗學習對后續創業意向的影響。
佛隆認為,人總是渴求滿足一定的需要并設法達到一定的目標,在這個目標尚未實現時,表現為一種期望,這時目標反過來又對個人的動機又是一種激發力量,而這個激發力量的大小,取決于目標價值和期望概率的乘積。同時,佛隆還針對怎樣使激發力量達到最大值,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個人努力、個人成績、組織獎勵、個人需要。那么在創業失敗的背景下,本文將此期望模式表述為:個人努力、個人成績、外界評價、個人預期結果。把這四個因素作為創業失敗歸因、學習、成本對后續創業意向影響的中介因素,考慮這四個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本文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利用歸因理論以及期望理論對創業失敗等問題進行了敘述。發現創業失敗的一系列研究,包括從創業失敗中學習、后續創業意向等,對一些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給予很大的幫助和指導,所以創業失敗的研究意義是非凡的。希望這方面的研究能夠吸引政府在后續創業的資助。
[1]Headd, B.Redefining business success:Distinguishing between closure and f ailure[J].Small Business E conomics , 2003 , 21(1):51-61.
[2]Baron R A.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A valuable tool for answering entrepreneurship's basic "why" ques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4,19(2):221-239.
[3]Shepherd , D A.Learning from business failure:Propositions of grief recovery f or the self-employed[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2006 , 28(2):318-328.
[4]于曉宇,李厚銳,楊雋萍.創業失敗歸因、創業失敗學習與隨后創業意向[J].管理學報,2013(8).
[5]ZACHARAKIS A L,MEYER G D.DECASTROJ.Differing Perceptions of New Venture Failure: A Matched Exploratory Study of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9,37(3):1-14.
[6]Cope J.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from failure: An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1,26(6):604-623.
[7]Shepherd,D.A.Grief recovery from the loss of a family business:A multi-and meso-level theory.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24(1): 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