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
在剛剛過去的4月,陜西省銅川市與上海摩貝(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耀川區大數據產業園合作項目,這是由摩貝投資建設的包括結算、示范、物流、人才、區域金融等在內的發展平臺。實際上,2017年摩貝供應鏈平臺已經落地銅川。
而在稍早前的3月,中關村銀行與摩貝在北京達成戰略合作。這意味著中關村銀行可以為化學品行業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包括線上貿易結算、供應鏈金融、商票合作等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是摩貝從2014年開始服務的業務項目。
與各相關方合作,基于供應鏈進行深度布局,這是已經獲得D輪投資的B2B化工電商摩貝正在做的:從2011年成立之初服務于中科院的研究型數據平臺,到2013年9月上線商用版網站,再到如今集合了采購、銷售、支付、倉儲、物流、售前售后技術支持、金融服務的一站式方案提供商,其中的每一步發展都基于自身對產業的理解與實踐。
“這一切是順理成章的。”摩貝創始合伙人李立這樣解釋公司的發展邏輯。時間回溯到2009年,當時摩貝有做查詢數據庫的項目,2011年數據庫上線,這個數據庫包含了所有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核磁圖譜、工藝路線、反應路徑和相應的一些海關數據等。
而查詢化合物的人有購買需求,這使得摩貝直接鏈接供應商,產生做撮合服務的功能,進而又從撮合變成幫他們做交易的平臺,在交易過程中又發現了供應鏈金融的問題。于是,摩貝開始介入到倉儲物流和供應鏈金融中。“摩貝就這樣成為一個提供數據信息、供應鏈金融、物流等服務的生態體系。”李立說。
這與化工產業的特性密切相關。在化工產業中,首先化合物種類繁多,這也意味著生產商相應分散;其次是整個產業鏈條長、環節多,這也產生出供應鏈的賬期周期長、運輸及倉儲監管等各方面的諸多需求。
在實際交易中,以支付手段為例,現金、匯票、金融賬期進行購買的價格不同,而在大批量和小批量購買之間,同樣存在價格差。在交易后,涉及到采購物流配送+質量保障體系,則需要一個高效率的供應鏈。互聯網在漫長的產業鏈條中一點點改變著既有的運營模式。
摩貝早期做的數據庫,集合了全球4500萬條化合物信息,這為形成新的化合物奠定了基礎。全球已知有7000萬種化合物,而摩貝是最大的免費商用化合物數據庫,形成了天然的流量入口。在沒有數據庫可供查詢的時代,尋找一種特定化合物的過程可能長達數年之久,而現在從查詢到購買都變得如同在天貓京東購物一樣方便快捷。
更為重要的是,基于數據而產生的對化合物的匹配,使得摩貝商城能夠為小型2B企業形成相對價格低廉的集中購買。這要得益于線下團隊的工作,線下團隊用三年時間,對國內所有省級化工園區進行了全覆蓋式的探查,這當中包含對園區內企業生產及銷售規模的調查。借此提升的信息匹配精準度,使得摩貝能夠更好地把握行業發展的熱點。
從2014年開始,摩貝作為平臺開始介入交易。化工產業存在的賬期長、易拖欠等問題,使得摩貝開始探索供應鏈金融。起初摩貝將真實的合同、賬單與物流信息,交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做資金匹配,現在開始與保理公司以及銀行合作。基于摩貝平臺上客戶交易的頻次、金額、數量等信息,銀行可以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創新金融服務,從而促進平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而化學品存儲與運輸的獨特要求,使得摩貝平臺上需要展示相關信息,這能夠讓監管方全程查看貨物,形成新的服務價值。這在實際中使得摩貝得以將業務延展到物流和倉儲這一環節。
以化學品庫存管理為例,每一單貨都有著出庫單、入庫單、簽收單等多重單據,以保證化學品在流程上的全程監管。對于原始單據錄入信息的管理,能夠降低造假的概率,同時也有利于監管。
實際上,與互聯網對消費產業改變的路徑一致,毫無疑問地,產業互聯網首先解決的是效率問題。B2B產業本身的復雜性,更需要依賴數據對效率的提升。
2017年,摩貝對整個平臺做基礎設施建設,這包含開發底層的財物對賬系統、發票和財務的關聯系統,還與平安銀行一起開發整個B2B行業的擔保交易支付,通過這樣的支付,能提供給客戶從簽署合同的電子簽約到支付,再到供應鏈金融的申請,以及到財務對賬和發票匹配。
實際上,在摩貝上線商用版之初,便把數據庫做成開源模式,供應商可以在平臺上管理自己的數據。在轉化交易之外,一些帶有用戶畫像作用的數據信息,能夠轉化為商業信用,嵌入到金融體系中,這為進一步進行商業模式的拓展提供了可能。以交易信息為例,聚合采購需求,準確把握采購需求,能夠形成參與定價,以至“以需定價、以需定產”的新生產模式。
“化合物是118種元素不同組合的產物,物理化學的天然屬性決定從產品到商品的轉換路徑。”李立說。目前中國化學品市場交易占全球35%,而傳統化學品交易效率低下,線上交易滲透率不足3%。提升化合物交易的效率,進而加快醫藥新品、新材料的研發速度,這是他所理解的企業社會責任之一。
李立曾經創建CYCAN(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對于環保事業的熱愛也是他再次創業的初心。化工產業是個重污染行業,在使用互聯網實現效率提升的同時,也是從生產端開始的環境優化,對于化學污染源的監測能夠在物聯網時代利用技術手段實現。
作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原料生產國之一,我國5000余種化工原料產銷分布不均,95%以上都需要異地運輸。而分為1~9級危險品的化工原料產品運輸,形成了倉儲和運輸的巨大挑戰,也是潛在產生環境問題的來源。危化品物流企業面臨運輸成本高、車隊盈利能力弱、資產使用效率低等問題,而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有望改變這一切。
在摩貝去年年底推出的化運圈服務中,借助平臺效應,貨主可免費發布貨源,承運商可在平臺貨源池找貨,發布車源信息、優勢線路。化運圈平臺智能匹配貨源,優化運輸線路,全面提升車貨匹配、物流運管效率。同時,車(貨)主還可免費使用云TMS系統,第一時間掌握裝貨、運輸在途信息、卸貨狀態及終端簽收數據,實現訂單管理、業務流程管理、財務管理等,從而為化工企業及物流供應商降低成本增加效率。
“化運圈會形成每公里指導價,并與企業征信系統相連,從而實現全流程監管。”李立說。報道顯示,前不久科學家們在《Nature》上發文證明,AI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率進行逆向合成分析。逆向合成是設計化合物生產的標準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制造藥物和其它產品中。技術正在以難以相信的速度改變著一切。類似摩貝這類的產業互聯企業在結合產業應用技術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著產業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