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婷 張哲
摘要:就業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三支一扶計劃對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畢業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三支一扶計劃下就需要下到基層,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本文先對三支一扶計劃的內涵做出解讀,然后對當前面的一系列問題展開剖析,最后提出了構建三支一扶計劃機制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給相關人士提供參考和幫助。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s in the employment environment and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ree Supports and One Assistance" Progra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College graduates, as a for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 to go to the grassroots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under the "Three Supports and One Assistance" Program. This article firstly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Three Supports and One Assistance" Program, then analyzes a series of issu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ng the mechanism of "Three Supports and One Assistance",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assistance to relevant parties.
關鍵詞:三支一扶;畢業生;基層;長效機制
Key words: "Three Supports and One Assistance";graduates;grassroots;long-term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4-0035-02
我國高等教育近年來發展迅速,整體規模逐漸擴大,每一年的畢業生數量達到了數百萬,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了795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30萬。畢業生人數增多超出城市經濟發展需求,而農村經濟也亟待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照三支一扶計劃,引導高校畢業生向農村基層流動,展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不僅可以實現高校畢業生的有效就業,也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三支一扶計劃早在2006就已經提出,國家人事部于2006年頒布了《關于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畢業生流向農村基層,并且提供制度上的指導和保障。出臺三支一扶計劃,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分流逐年增加的畢業生人數,給畢業生創造一個全新的就業窗口,減輕畢業生在大城市就業的競爭壓力。二是城市經濟水平逐年提高,和農村經濟水平的差距逐漸加大,這就讓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步轉移到農村基層。由于教育、醫療和技術等方面的不足,農村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因此制定三支一扶計劃,就是要向農村導入具備知識和技能的畢業生,讓他們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鮮血液。
三支一扶計劃的整體目標非常好,但是也存在很多困難,面臨著不少問題。必須對這些問題形成清楚的認識,對癥下藥,才能確保三支一扶計劃的長效實現。下面就對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作出探討。
2.1 基層人數少缺乏帶動效果 就當前實際而言,在三支一扶計劃下,每一年都有不少大學畢業生下到基層工作,但是能夠扎根基層的人卻并不多,這對于三支一扶計劃的長效實現不能產生良好的帶動效果。雖然參與三支一扶計劃需要經過一系列招募和選拔的過程,但是工作時限一般卻只有兩年,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在基層工作滿兩年之后,都會選擇調動,離開農村基層。在這樣的形勢下,就給當前剛畢業的大學生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不能給他們樹立一個榜樣作用,從而使得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懷揣干滿兩年就走人的心態參加工作,這樣對于大學生自身發展和農村經濟發展都具有負面影響。
2.2 尚未形成全面的輿論引導環境 三支一扶計劃對于整個農村基層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由于農村條件艱苦,和大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因此畢業生下到基層之后,很難留下來。這是因為追求更好和更安逸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基本心理,是難以短時間轉變過來的。畢業生本身沒有扎根基層的意識,而在輿論引導上也存在不足,這就讓三支一扶計劃的長遠實施面臨著缺人的困境。當前對于三支一扶的輿論引導主要是集中在校園內,在社會上、在媒體上的輿論引導力度不足,不僅畢業生對三支一扶的認識不足,很多學生家長對三支一扶也缺乏認識。不少家長聽說自己的孩子要去農村工作,就是一片反對的聲音。輿論引導不足,畢業生和家長對三支一扶的本質意義缺乏理解,這將阻礙三支一扶的落實。
2.3 高校畢業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 除了輿論引導不足之外,高校畢業生自身對于三支一扶計劃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從本質上來講,三支一扶是為了幫助農村基層發展,但是很多高校畢業生卻僅僅是將三支一扶當成了一次工作實踐,并沒有認清該計劃本身所包含的深層次意義。不僅如此,由于農村基層的情況特殊,很多方面的工作和畢業生在學校里所學的理論知識存在脫節,這就造成很多下到基層的畢業生不知道該如何應付工作。尤其是對于身在農村這個事實,畢業生對于自身的角色定位陷入了迷茫,自己是農民還是政府員工往往不能清楚辨析,從而在基層工作中無法全身心投入。
2.4 政策方面不夠完善 三支一扶計劃的長遠發展需要完善的政策機制來加以輔助,但是就目前實際而言,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部分政策比較籠統,職責劃分不清,執行能力較弱,這就讓參與三支一扶計劃的畢業生不清楚自身可以享受哪些優惠政策,也不知道要怎么辦理。其次是部分政策存在沖突,主要是上級政策和下級政策存在一些不相符的地方,給畢業生帶來了疑惑,也讓三支一扶的落實受到了阻礙。最后是高校缺乏三支一扶這方面的一些刺激政策,對畢業生缺乏幫助和引導。比如基層工作需要的某些技能,畢業生在學校中往往沒有學習,但是不少高校并沒有對畢業生展開這方面的培訓,這就不能提高畢業生融入基層工作的能力。
針對當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從其根源著手,通過合理的手段消除三支一扶計劃實施中的阻礙,給畢業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基層就業環境,使其可以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做出貢獻。
3.1 引導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 畢業生對基層就業存在的認識誤區,阻礙了三支一扶計劃的有效落實。因此,對于高校而言,在引導學生參與三支一扶計劃的時候,就需要對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進行引導,使其走出誤區,正確對待三支一扶。首先,要引導畢業生對三支一扶計劃的本質內涵形成認識。“先富帶后富”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經濟發展理念,也是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理念,鼓勵先富起來的人幫助帶動還沒富起來的人,一同致富。現在我國城市經濟水平已經較高了,因此就需要由城市反哺農村,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高校畢業生作為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就成為了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因為當前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是教育、醫療和技術方面的人才,這些都是畢業生能夠在大學中學習到的。其次,要引導畢業生形成農村不比城市差的理念。不少大學生從心底認為農村比城市差很多,因此不愿意去基層,即使去了也不安心工作。對此,就要對畢業生做好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基層工作也是一種就業形式,不論是到村里還是到鄉里,工作性質和在城市是一樣的,只不過面對的群體有所不同而已。通過引導轉變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可以讓其在基層更加安心和踏實的工作。
3.2 結合基層實際對畢業生進行針對性培養 三支一扶計劃在農村基層實施,需要畢業生在基層干工作,這和在城市寫字樓上班是不一樣的。基層工作往往瑣碎而復雜,需要面對特點多樣的群體,可能會面對七十歲的老人,也可能面對五六歲的小孩,也可能面對沒有什么文化知識的年輕人,甚至在工作中還可能深入田間地頭,這些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而言,都是一種考驗。除此之外,語言、風俗、習慣等也是基層工作中的難點。所以,在畢業生進入基層工作之前,高校應該對畢業生進行集中培訓,結合基層實際,提前培養畢業生的一些工作能力。比如在基層工作中,與人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農村基層人民文化水平整體偏低,溝通上可能存在困難。因此就需要提前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演練,讓學生知道該如何應對。再比如一些地方特有的風俗習慣,也需要在下到基層之前,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基層的民風民俗,避免在工作時產生矛盾。不僅如此,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引導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其下到基層之后可以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基層工作能力。
3.3 加強對畢業生基層就業的扶持 要讓三支一扶計劃得到長遠發展,那么就需要讓畢業生能夠安心扎根基層,保障基層工作隊伍的穩定性。如果畢業生干滿兩年就離開,這樣就讓農村基層發展得不到長久的支持。因此,就需要加強對畢業生基層就業的扶持力度,給他們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讓他們可以安心在基層工作。首先,要在生活方面加強扶持,尤其是住房、薪資待遇這兩個方面,要給與足夠的支持。比如對于來到基層工作的畢業生,可以由單位解決住房問題,甚至可以將住房和工作年限掛鉤,干滿多少年就可以獲得該住房的產權。能夠解決住房問題,這對于畢業生而言充滿了很大的吸引力,畢竟在高房價時代,能夠穩定工作獲得住房,是非常不容易的。有了住房的保障,畢業生在基層工作自然就會更加安心。其次,要加強教育培訓。基層工作和學校學習存在很大不同,即便在下到基層前接受了一定的培訓,也是遠遠不夠的。畢竟農村形勢變化很快,近些年農村發展是一年一個新模樣,畢業生在基層工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從而推動三支一扶計劃的發展。最后,高校也需要長期關注畢業生動向,給與針對性的幫助。畢業生走出校門,來到基層,這并不意味著畢業生和學校之間就沒有了關系,畢竟在基層人民的眼中,畢業生就代表了學校的形象。所以,高校應該長期關注畢業生在基層工作的狀況,定期給與幫助扶持。
3.4 做好政策及輿論引導 只有畢業生扎根基層,才能讓三支一扶計劃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就需要在政策和輿論這兩個方面做好引導。在政策方面,高校需要制定一些引導畢業生參與三支一扶計劃的激勵措施,鼓勵學生下到基層工作,比如制定基層就業獎勵辦法,或者是建立基層就業專項經費等等。而在政府方面,則需細化政策,尤其是對優惠政策要細化,讓畢業生可以清楚知悉到基層工作自己能夠得到的優惠。同時要統一上級政府和下級政府的政策,避免產生沖突。在輿論引導方面,則需要結合互聯網,加強三支一扶的宣傳,對三支一扶的內涵、優惠政策、積極意義等展開宣傳,讓畢業生和家長都能夠有所認識,從而打消顧慮,放心到基層就業,為三支一扶的發展注入動力。
三支一扶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針對當前存在于學生認識、輿論引導、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則需要對應改進。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正確認識基層就業;結合基層實際,培養學生專項能力;加強對基層就業的扶持力度,并做好政策和輿論方面的引導。通過多方面工作的努力,必然可以實現三支一扶長效機制的構建和發展。
[1]劉志峰.千余名“三支一扶”大學生為基層注入活力[J].勞動保障世界,2014(07):6.
[2]王瑞雪.大學生“三支一扶”計劃的實施效果及制約因素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5):147-148.
[3]“三支一扶”大學生不愧為大有希望的一代[J].四川勞動保障,2012(10):5.
[4]李抗.“三支一扶”高校大學生就業政策調查研究[J].北方經濟,2012(09):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