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躍
摘要:隨著人們對于內部審計的不斷了解,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成為加強干部監督,維護國有資產,督促領導干部依法行事依法用財的重要手段。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強了學校資產管理,維護了資產紀律,促進了廉政作風建設,為考察干部作風與能力提供了依據。新形勢下的我國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有利于高校建立自我監督、自我約束的的良好發展機制,有利于高校的不斷發展,助力實力名校建設,為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發展提供幫助。
Abstract: With people's constant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l audit,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the leading cadres of the school and depart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cadre supervision, safeguard state-owned assets and supervise leading cadres to act and use their wealth according to law.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the leading cadr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strengthened school asset management, safeguarded asset discipline and promoted the clean government,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examining cadres' style and ability.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self-supervision and self-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ducive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an help to build elite schools and provide assist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關鍵詞:高校審計;經濟責任;高校領導
Key words: university audit;economic responsibility;university leadership
中圖分類號:F239.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4-0039-03
目前,我國提倡反腐倡廉,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既是對反腐精神的響應,也是對反腐倡廉的實踐。經濟責任審計對于高校整體領導隊伍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強調了高校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明確的經濟責任制度,清晰明了的管理高校資產,從經濟上為高校的發展與建設提供制度保障。隨著我國對高校的經濟支持越來越大,經濟責任審計有利于加強對干部的管理與監督,促進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1.1 概念
經濟責任審計是對黨政領導層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所在部門的財政、財務及效益等方面進行的真實、合法及效益性的審計監督行為。經濟責任審計與以前的財政審計、財務收支審計是有所不同的。它是對財務收支情況的核查,同時也是對經濟效益的審核,不僅對單位領導的財務活動進行數據核對,還要對領導的經濟財務工作進行評價和督促。經濟責任審查是對責任人的經濟行為、經濟結果和相關管理制度的全面審查,是我國重要的審查制度。它有利于督促領導干部清正廉潔、公正守法和自我約束,能夠更加高效的工作,創造更高的效益。
1.2 特點及作用
經濟責任審計是在20世紀飛速發展的一種審計模式,是在單位管理層次與經營業務日益復雜多元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結構與外部環境的一種評審估計,并由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規劃與完善的制度。它的作用對于整個單位來說,是保證單位工作人員認真負責,避免出現工作腐敗,節約工作成本,降低不必要的消耗,促進提升工作經濟效益,提升單位發展速度,完善單位各項制度。對于個人來說,它的作用主要是對審核個人工作的完成情況,監督個人工作過程中遵紀守法,保證經濟工作合法合理進行,避免出現違法亂紀行為。同時能夠督促個人在工作過程中提高經濟工作能力,盡可能地提升經濟工作效益,不斷為單位發展貢獻力量。其特點就是完善經濟經營與管理,促使單位實現規劃目標,發現并解決內部管理漏洞,為單位完善自身控制制度與經營管理制度提供數據依據。同時,它還具有相對獨立性。審計機構本身就是查問題、揪錯誤的機構,它的獨立設置不僅保證了它的地位獨一無二,同時也保證了審計工作不受到外界人為因素的影響,能夠相對獨立于被審計對象而進行工作,盡可能地保證公正、合理、高效地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
2.1 缺乏審計統一標準,增加審計風險
經濟責任審計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根據審計數據對高校院系領導干部進行審計評價。可以說,評價是最終的審計目的,而公正、客觀的審計評價可以有效規避風險發生。就目前高校實際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十分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學校對于領導干部的嚴格經濟責任制度并不合理,不但沒有促進審計工作高效進行,還加大了經濟責任審計的難度,影響著審計的正確性與準確度。同時國家審計機關對于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的統一審計評價標準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落實不徹底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審計工作的開展。
2.2 審計方法缺乏科學性與適當性
目前我國高校大多實行事后審計,這就造成了部分干部任命審計形同虛設,部分財務問題難以落實責任進行解決與追責。這種情況的發生導致各種經濟問題的發生,并且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事后審計工作會影響審計的權威性,使審計失去了本身所帶有的審計目的,阻礙了審計的積極性,使得審計難以做到客觀公正評價高校院系領導的財務工作。這就造成審計工作本身的監督作用被削弱,使審計工作陷入兩難。首先是,進行審計的話,那么僅是一般的違規違紀問題,對于升遷去留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那么如果是德行、廉潔方面的問題,那么原有的調任決定一般也是不會改變的。這就使得犯錯但是并未違法的干部繼續得到重任或提升。因此,事后審計工作如何開展,開展后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都是作用不大的。同時,事后審計時間緊、任務重,在審計過程中十分容易發生審計程序簡化、審計內容粗糙等問題,審計的質量讓人擔心。因此,科學合理的審計程序的建立與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
2.3 審計范圍與內容存在不合理
我國高校在審計對象、審計內容等方面也存在問題。首先是,高校的校級領導有的不在審計范圍,而院系與機關等負責人不僅是審計的重點對象,而且接受審計次數極多。但是審計過程中的內容卻不夠全面,審計重點也不夠突出。經濟領域的違法違規是十分隱蔽的,違法方式方法形態各異,單一的財務審計很難全面反應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內的經濟全貌,從而使得經濟責任審計無法發揮應有功能。同時,審計工作目前側重于對財務收支情況的調查,但是對于經濟效益方面卻有所忽視,這就不能反應該接受審計的領導的工作能力,缺乏對其經濟獲得效益與經濟責任的履行的調查,同時也掩蓋了部分經濟違規違紀行為。
2.4 審計人員不具有獨立性
目前高校的審計機構發揮作用有限,審計機構形同虛設。雖然審計機構有單獨公章與辦公地點,但是這僅是形式上的獨立,實際上審計工作人員人數有限,審計機構附屬于財務部門進行工作,無法確立其獨立地位,這就在審計工作進行中出現掣肘現象。審計行為無法獨立,那么其審計過程與審計結果也存在諸多疑點,可采信度就大大降低。同時,審計領導層的建構大多數是學校相關主管副校長擔任,這就在專業性方面大大降低,同時審計結果的公正性也將受到很大影響。此外,審計過程最易受到外界影響,“打招呼”等行為不可避免的發生,如果是上級領導做出干預行為,那么審計人員很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做出不利于公正的行為。審計機構的獨立是質量的保證,是審計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3.1 建立統一審計標準
統一審計標準的建立注重兩方面內容,首先是審計指標要具有科學性,其次是高校對于統計結果要進行實際反饋,以數據作為評價工作的標準。高校建立科學可行的審計標準,首先要明確定性標準和定量標準,不僅要有經濟財務相關標準,還要有經濟產出及效益標準,對各類指標都要有相關的責任制度,從而以數據量化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的工作。根據量化數據進行部分工作評價,同時可以和績效工資等進行掛鉤,從而起到督促與激勵作用。高校在進行審計的同時,要重視預算對比分析,提高學校各院系部門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為高校的建設與發展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僅是高校監督院系領導的方式,更是對高校經濟進行的統計與計算,同時也使職工更加深入了解學校的經濟狀況,自覺提升工作能力。同時,科學而明確的標準有利于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有據可依,更加公開、公正、透明,有利于全面、客觀的評價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的工作經濟責任與效率,降低了暗箱操作等不明確風險。
3.2 完善審計方法
在我國傳統的審計方法中,都是先就任職務再進行經濟審計,和先進行離職再審計在任期間的經濟責任,這就容易導致審計過程中出現疏漏,也使得損失追回困難,責任追究困難,審計的結果難以進行合理處置。經濟責任的審計不是計算數據,而是為了通過數據去評價,通過數據去追究,通過數據去解決問題,所以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必須完善審計方法,改變過去的“先任后審”和“先離后審”的審計模式。通過在就任之前進行經濟審計,在考核領導干部能力的同時,也使得領導干部上任不糊涂,能夠明確清晰地解決之前存在的問題。同時注重任期內的定期考核,防止在任職期間出現大的經濟問題,將損失扼殺在搖籃里。同時在離任前就應該對其任職期間所有的經濟情況進行統一梳理,明確責任,保證經濟清楚明晰,不造成高校經濟損失。
3.3 健全審計內容
當今社會講求經濟效益,對于財政的運用不僅僅要求其數目核對正確,更要求每一分錢用在實處,每一分錢能夠產出效益。所以對于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不僅僅要重點集中在財務審計,更要針對效益進行深入計算核算。財務審計主要作用是保證財務支出的節約和單位所有的資產處于安全運行的狀態。從而反應出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對于財務是否使用合法合理,是否清正廉潔。而效益審計是在財務審計的基礎上進行的對經理管理過程的審計。效益審計增強了對管理水平的審核,對領導干部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評價,并對其工作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審查。這樣就更有效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避免更大的損失。同時還能為工作的進一步實施執行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議,以達到提高財務資金的運行效益的目的,真正實現經濟責任對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的監督作用與督促作用。
3.4 建立獨立審計機構
目前,我國高校大部分經濟責任審計人員都是依附于財務部門,并不獨立,這就使得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各種限制。同時,審計人員人手不足,審計程序設計不合理都使得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存在漏洞或瑕疵。因此,高校必須充分配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人員,加強對其的業務素質的提高,完善審計程序,完全遵照我國相關規定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防范經濟問題,控制審計風險。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院系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必須要設立獨立機構,配置合理人員,采取經濟審計與效益審計雙重審計形式,為我國高校經濟規范與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助力。
[1]李心怡.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范性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04-205.
[2]譚雅妃,齊荻.淺議反腐倡廉形勢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改進[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5):208-209.
[3]陶玲,陳軍,孫紅.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優化研究——基于高校實踐和現代風險導向視角[J].管理工程師,2016,21(5):40-44.
[4]徐會超,鄧金衛.我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問題與完善建議——基于依法審計的視角[J].財政監督,2016(19):99-102.
[5]劉亞男,張文承,郝素彬.審計全覆蓋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7(12):124-128.
[6]王新,李顯琴.我國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納稅,2017(12):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