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生
摘要: 作為行使消防行政職能的主體責任部門,消防部門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一切智慧,力爭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消防行政審批工作體系。必須積極回應群眾訴求,按照職權法定、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為大眾創業、企業創新提供便利條件。近年來,各級消防機構在提高消防行政審批效率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推出了不少便民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也遇到一些理論和實踐難題,需要深入研究和逐步破解。
Abstract: As the main responsible department for the exercise of fir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the fire department must have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ical mission, maximise the concentration of all wisdom, and strive to form a complete,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and effective fire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work system. We must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the masses and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statutory powers, transparency and convenience. In recent years, fire department at various levels have conducted useful explorations in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fire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and have introduced a number of convenience measures to achieve positive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have also been encountered, which require in-depth study and gradual cracking.
關鍵詞: 消防;行政審批;對策
Key words: fire protection;administrative approval;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99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4-0247-02
據統計,消防行政職權涉及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及其他行政職權等四類。包括建設工程消防行政許可(備案)、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大型群眾性活動舉辦前消防安全檢查等消防行政審批事項。與消防行政審批相互對應,可以歸納為《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意見書》、《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意見書》、《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備案檢查合格通知書》、《建設工程竣工消防備案檢查合格通知書》、《公眾聚集場所投入營業前檢查合格證》、大型群眾性活動舉辦前檢查適用的《消防監督檢查記錄》等法律文書。
2.1 申報程序、申報資料還有待優化
一些基層單位雖然已經解決了門難進、臉難看的傳統問題,但是群眾辦事的難度還是沒有減少。基層監督人員對于辦證流程和申報資料的解讀和答復過于簡單,將民眾來回折騰許多趟的現象還十分普遍。目前,各級消防機構規定的申報材料、受理方式等要求差別很大,標準尺度不一、變化快,彈性空間大、隨意性大,規范程度參差不齊。有的地方政府把人防審批等地方收費項目在消防審批中“強行搭車”。便民窗口對群眾遞交的各種申報材料把關過于苛刻、繁瑣。以申報表為例,需要申報者填寫的空格有32個之多,由于專業術語太多,申報人準確填寫的難度不小,往往一個字寫錯,就得抱著大堆資料往返修改。由于不能提供“保姆式”耐心服務,部分工作人員語言生硬,惜字如金,使群眾跑來跑去,問來問去,等來等去,效率不高。有的便民窗口生硬執行“對不符合要求的申請材料,依法不予受理”的規定,未能當場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出具不予受理憑證或者材料補正通知書。有的干部行為蠻橫,辦事推諉、拖拉,刁難群眾,使辦事群眾跑冤枉路、花冤枉錢。
2.2 辦證周期、辦證成本還有待相應縮減
一是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等中介辦理環節周期過長導致辦證周期過長。二是經辦人、審批人等簽字過程拖沓導致辦證周期過長。個別消防機構辦事拖拉,誠信度低,驗收工程、開業前檢查合格證等文書長期積壓,一旦某個監督員出現休假、出差的情況則無法完成法律文書簽字、蓋章、送達。三是由于其他部門相互牽制導致。有的治安部門、衛生部門年檢換證,也要群眾提供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一些年代久遠的消防意見書,內容過于簡單,導致該配備的硬件沒有配備。一些遺失合格證的群眾主觀上理解消防意見書應該在消防機構有存檔而要求補辦、復印,如不予滿足或在換證過程中提出整改要求,會引起群眾反感;一些個體經營場所僅僅變更法人,未改變場所使用性質,未對原有建筑結構和設施進行改動,也要重新換發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四是消防行政審批受理范圍缺乏變通。未能針對一些工程項目分段建設等現象,允許企業申請局部、區域驗收,幫扶企業加快投產。五是辦證所需的開支不菲。消防審批按照規定是全程免費的,但是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消防產品費用都不低。這些費用是由中介機構、銷售單位收取的,收費標準不統一,價格不透明,但是社會群眾還是理解為消防辦證的費用。六是一些項目本身為違建或不符合消防規范要求。如一些由住宅、廠房、商鋪等其他用途場所改造而成的公眾聚集場所大多寸土寸金,安全出口、疏散樓梯等設置,違反了《建筑設計符合規范》的規定。由于前期投入較大,不予審批后群眾也會有意見。
2.3 申批便民利民的方法、措施還不夠實用高效
法治消防建設不深入,消防行政審批存在制度缺陷。從消防監督規范化建設來看,現有基層執法力量與監督管理對象數量不匹配,客觀上存在消防安全失控漏管的問題;對“三邊工程”等地方招商引資工程項目未能因地制宜采取服務措施,過于糾結于各種材料的完整報送,未能及時跟進,加強監管;對個體戶經營場所裝修工程服務手段簡單粗放,在申報資料把關方面過于繁瑣,要求提供消防設計、施工圖紙、設計單位資質、檢測報告等材料,群眾普遍感覺受理條件太繁瑣復雜;工程驗收審核受理范圍缺乏變通。對于一些建設周期長的大型項目,不允許綜合體范圍內已經竣工的單體建筑先于項目主體進行局部驗收,直接影響到商戶的經營。而公眾聚集場所投入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是其他行政許可的前置條件,由于辦證周期太長,長期無法開業帶來經濟損失,群眾意見很大,認為消防辦證難。
3.1 從立法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積極響應和落實中央簡政放權的要求
一是對小場所室內裝修不再強調設計單位資質。針對旅游城市將民宅改賓館、辦公等情況,專設行政審批前置條件,明確消防安全標準及日常監管要求。二是行政審批應允許分階段、分部位、分區域進行局部驗收。由主管部門負責監管,消防部門負責指導。二是建議借鑒司法系統推行的法官下基層現場辦公的成功模式,對于300平方米以下的公眾聚集場所,經現場檢查合格后可以在確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先開業再補辦手續,減少法律文書和審批程序。
3.2 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受理消防行政審批申請材料,減少審批流程
一是應嚴格按照《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的要求受理消防行政審批申請,凡是法律法規無明確規定的,均不得作為消防行政審批申請材料,如電氣防火技術檢測報告、火災公眾責任保險等;嚴禁違法增設消防行政審批前置條件,凡是資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消防行政審批申請,均應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受理。二是嘗試推行無紙化辦公,對于需要申報人簽字的材料,可以使用電子簽名。從技術層面優化法律文書網絡化制作、核發流程。要在現有的監督管理系統中增加網絡法律文書制作核發功能,該系統應逐項細化明確審批涉及的審查內容、審查環節、審查標準、審查要點、注意事項及不當行為需承擔的后果,建立審批時限分級預警,提示辦理進度。以技術手段嚴格規范執法裁量權。依靠系統流程化把關替代人工審查。不得擅自增設或減少審批條件、隨意抬高或降低審批門檻。群眾在政務大廳申報之后,只要材料齊備,符合法律法規,文書核發的期限一到,系統自動生成法律文書,申報人通過互聯網也可以下載和打印。三是個體經營場所僅僅變更法人,未改變場所使用性質,未對原有建筑結構和消防設施進行改動的,可以簡化手續,建議以營業執照記載的法人變更情況為依據,不必換發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合格證,改為只要求申請人提交營業執照、填寫《單位(場所)變更法人申請表》即可。四是嚴格執行《消防監督檢查規定》的要求,對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的消防安全檢查,自受理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進行檢查,自檢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做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投入使用或者營業的決定,并送達申請人。對大型群眾性活動現場在舉辦前進行的消防安全檢查,應當在接到本級公安機關治安部門書面通知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進行檢查,并講檢查記錄移交本級公安機關治安部門;還要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應當自受理消防設計審核(驗收)之日起二十日內出具書面審核(驗收)意見。收到消防設計、竣工驗收消防備案申報后,對申報材料齊全的,應當出具備案憑證,備案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日內一次告知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應當在二十日內完成圖紙檢查(工程檢查),制作檢查記錄。
3.3 深入推進消防法治建設,積極推動完善消防法規政策體系
針對經濟社會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消防治理方面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清理和修改與形勢不相符、與改革不相適應的規章、規范性文件,針對特殊群體、特種行業場所及“三邊工程”、違法建筑等一些管理領域法律法規缺失、滯后問題,積極推動各級人大和業務主管部門修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加強立法跟進和政策規范。要轉變職能,以轉變消防職能為核心,加強減少微觀干預,強化服務引導,建設服務型消防。深入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增強消防執法公信力,要突出對消防建審驗收、執法檢查等重點環節,健全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同時還要建立社會和群眾的監督機制,最大限度地堵塞滋生腐敗的漏洞。消防行政審批的前置條件應靈活調整,應根據單位、場所規模、性質及火災危險性進行分別對待,對建設規模小的簡單裝修工程適當降低前置條件,只要提供的消防設計資料能完全描述建設工程實際情況即可。對分期建設、分期投產、分區域使用的項目應當予以批準受理,允許開展局部驗收。針對“三邊工程”的現狀,對申報材料暫時不齊全,且不影響消防審查、驗收的重點特殊建設項目,可以在申報單位提交書面承諾書后,先予以受理,邊審批邊補齊材料。梳理權力清單,嚴格依法監督、依法審批。依法、規范實施建設工程消防審核、驗收行政許可和社會消防技術服務管理工作,加強社會消防誠信體系建設。
總之,提高消防行政審批效率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不懈努力。必須把消防行政審批權力運行方式納入法治軌道,深化簡政放權,規范權力運行,建設法治消防、廉潔消防、服務型消防,才能真正提高消防行政審批效率。
[1]程小寧.淺談行政審批的風險與防范[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2,9:26-29.
[2]楊瑯爾.公安執法實踐綜述,2013,9:95-99.
[3]鄭俊彥.建筑消防安全審批效率提升[N].東莞日報,2013-07-25(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