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穆穆
摘要:左江花山巖畫作為駱越先民的一種繪畫藝術,已存在2000多年,是廣西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民族地方性美術創作中,應注重對當地美術元素的吸收利用。文章討論了左江花山巖畫的美術元素在中國重彩畫創作中的運用。對于這些美術元素的處理,不是完全的照搬,而應根據構圖的需要、表意的需要,將美術元素進行拆分和重組。
關鍵詞:左江花山巖畫;美術元素;中國重彩畫;創作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007-01
左江花山巖畫從寧明經龍州、江州到扶綏,綿延200多公里,有4050個圖像,人像有3315個,約占總數的82%,其它的是一些動物圖像和器物圖像。尤以寧明縣花山巖畫圖像最為集中,有1900多個圖像。巖畫顏料主要為紅色。作畫技法主要是以概括寫實法、單色平涂法、線條勾勒法、平面表現法、概括與夸張法、均衡對稱法、主次對比法等。
一、中國重彩回
重彩畫在古代指的是以石綠、石青、赭石等礦物顏料來涂抹的繪畫。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提到“重采”一詞。這里同于“重彩”,指的是“重著色”。在古代的重彩畫中,因為天然礦物石顏料覆蓋力強,因此,在整個畫面上讓人感到色彩絢爛。重彩畫是與淡彩畫和水墨畫相對而言的一種說法,也被稱為“丹青”,現在稱為“中國重彩畫”。重彩畫盛行于唐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唐代以后,文人開始崇尚水墨畫,重彩畫開始被邊緣化。重彩畫的繁榮通常被視為盛世時期的一種文化現象。唐朝以后,重彩畫主要被運用于洞窟、寺廟壁畫等,在民間得到了繼續的傳承。在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下,現代重彩畫已經成為了一個開放的體系,它一方面繼承吸收傳統的精華部分,一方面又注重與當下的美術元素的結合。筆者常年生活于廣西地區,工作于廣西崇左,受當地民間美術資源的影響,在創作中嘗試借鑒了當地的美術元素融入于重彩畫之中。
二、花山元素在美術創作中的運用
左江花山巖畫的繪畫技巧采用的是平涂剪影法,即在一個平面上用上下和左右的位置關系去表現立體物象。這種方法是一種非常基本的、原始的作畫方法。但作畫方法的古樸不能等同于藝術作品的粗劣。這是因為巖畫繪畫技術受作品題材、作畫條件和巖畫功能等實際情況的限制。
目前,左江花山巖畫在美術領域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花山巖畫的造型、紋樣、色彩、表現手法、點線面等美術元素被深入地研究、提取,并且可以進一步融入到國畫、水彩、裝飾畫、油畫等繪畫作品的創作實踐中。這些都給廣西的繪畫賦予了民族地方特色,給民族藝術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三、花山巖畫美術元素在中國重彩畫中的運用
(一)花山巖畫的圖像元素在重彩畫中的運用
一開始接觸到花山巖畫也是感覺到花山巖畫的圖像種類很多,初次看起來千篇一律,仔細反復看起來讓人覺得活潑可愛、形象生動,有的看起來莊嚴肅穆,種類很多。有的圖像畫的栩栩如生,有的如同兒童涂鴉,有的簡單粗糙,有的精細刻畫。
筆者在創作中,根據表意的需要,提取了一些元素重新表達,但大多都是寫實、臨摹了原來的圖像組合,和圖像表現手法。在創作步驟上,首先是根據表意的需要選擇顏料,將顏料調勻,然后根據需要采用潑墨的手法,在此基礎上,構圖繪畫。在整體上注重圖底顏色的對比,在圖像的排列組合上,在繪制過程中首先繪制的是中心主要圖像,作為典型形象繪制,然后以這個主要圖像為中心,在其周圍安排其它圖像。動物圖像繪制有一定的難度,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花山巖畫圖像的繪制上,動物圖像的繪制大多較為粗糙。動物圖像繪制較為栩栩如生的,如寧明縣花山,其它的較差一些。在創作中,作者為了表現花山巖畫圖像的真實性、多樣性,有的故意以顏料蓋住身體的某一部位,有的故意缺少某一部位,以反映花山巖畫的真實情況。
(二)花山巖畫的色彩元素在重彩畫中的運用
紅色在壯民族從古到今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顏色,有多種含義。在重彩畫中,為了突出紅色,底色的選用上最好不要與紅色相近。駱越先民在創作上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在繪畫崖壁的選擇上多以與紅色對比較為強烈的顏色的崖壁來繪制紅色圖像。
因此,筆者在創作時,選擇了黃石加上一些青石作為底色,然后用赭石顏料來繪制圖像。這樣在圖底的關系上對比就比較強烈。
四、結語
將花山巖畫圖像運用于中國重彩畫創作,一定要注重顏色的對比問題,圖像組合的表意問題等?;ㄉ綆r畫圖像在美術領域還有廣泛的運用空間,比如運用于木版畫、油畫、剪紙、裝飾畫等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