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騰
摘要:意蜷川實花早期作品以攝影作品為主,花朵和金魚是她作品的標簽。以她早期為日本女星栗山千明的個人寫真集照片為例,不難看出花朵的運用在她的鏡頭里華麗艷絕,如同用飽和濃烈的油畫顏料畫出,令人過目難忘。近乎飽和的視覺沖擊力使她的人像顯得寫真如此獨一無二。關于花朵的這一圖騰,在她的自傳中她說道:“這更像是命運。母親給了我‘實花這個名字,因為她希望我可以擁有豐富的花一樣的生命,碰巧的是,鮮花那種短暫的生命力在創作中深深吸引了我。”隨著時間的日積月累,她的名聲隨著鮮明的個人風格逐漸為人所熟知,找她拍攝人像寫真的明星也越來越多。人們便開始把花這一符號直觀地與她的攝影作品作品劃上了等號,濃烈的色彩、繽紛的花朵、簇擁著的彩色金魚是她所有作品的共同元素。也唯有像她這般善于尋找自己“符號”的藝術家才會有足夠的記憶點。
關鍵詞:蜷川實花;當代藝術;符號學;攝影;設計
中圖分類號:K833.13;J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015-01
在攝影界的蜷川實花,作品里鮮明的幾個符號是她的特征;“花”、“金魚”、“女性”都是她最出眾的標簽。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紅到極致,絢爛到極致的視覺路線,也成功運用在了人像攝影當中。
早期攝影作品中的共同之處就來自于花朵元素的成功應用,可以從這些攝影作品中看到的是,無論是實體作為前景的花、亦或是作為背景的花、攝影風格無論是現代時尚或者復古和風;其本質都沒有改變,人們的視角都會集中在色彩炫目的花海中、有時甚至蓋過了人物本身。在她早期的作品,花朵開始成為她符號當中的“元語言”。這樣的最初的設定使得她的作品從一開始便有了商業化的苗頭。
在語言系統中,這種被葉爾努斯列夫稱為“元語言”的一種基元語言,它所指和能指都較為明確而單一,能夠作為參考。誠如巴爾特所說,“元語言的觀點不能被局限于科學的語言。普通的語言在其所指意義的情況中,接受了一個有意義的客體系統時,它就變成了一種運用,也就是元語言。”
當代的藝術作品中,關于“元語言”的表現卻逐漸沒落了,因為藝術是需要聯想的,而這樣的聯系并不完全因為客觀所局限;可創作卻又不能繞開最基本的“元語言”,我個人認為正是對于“元語言”的高度歸類和集中表達,導致了蜷川作品的商業化。
蜷川實花早期攝影作品中的符號都是帶有“元語言”性質的,元語言就是如此淺顯而直白的。但在藝術作品里有時不知所言比平鋪直述更具探討性;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藝術家們作品中“元語言”的丟失和簡化也越來越嚴重。這樣的發展是好是壞無從評斷,但能肯定的是這是市場和藝術消費者共同引導的結果。難道我們的藝術是處于語言學的倒退嗎?我并不這么認為,像蜷川的攝影作品里關于“元語言”的涵蓋幾乎鋪蓋了方方面面。
蜷川實花的事業近年來又有了新的突破,2012年繼電影之后蜷川實花在蘋果手機IOS系統興盛的市場環境下,選擇推出了個人攝影APP,而市場上與其相似雷同的攝影APP不計其數,單就拍攝效果和多樣性來說完全上不了上乘應用軟件。但下載量卻高得驚人,究其原因,蜷川實花以“花”為符號的這一賣點加上她個人的金字招牌投入其中,才使得這款APP的推廣得以從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這次跨足設計領域的嘗試的成功給了她更多發揮自己才華的空間。于是乎她又順勢聯合各大實體商品廠商合作推出了自己設計包裝的系列產品,就算是一只簡簡單單的圓珠筆也能使商品身價大增。就在今年她更順勢推出了自己擔任設計總監的服裝品牌,向著設計界一路高歌猛進。甚至是突破傳統風格的“花”婚紗;這些將作品徹底商品化的舉措無疑是蜷川自身在商業化道路上的又一次勝利。
至此,蜷川的藝術符號終于真正地完成了商業化的腳步,投入到大眾傳播之中。在余志鴻的《傳播符號學》一書中,詳細地介紹了符號學在大眾傳播中的應用。
消費主義作為一種全球化的文化,本身就帶動了符號學的推廣。既然消費主義把消費視為生活的目的和意義,自我認同的工具,那么在大眾傳播中“符號的選擇、制造和傳遞,以幫助接受者在傳播者在心中相似的意義”的作用便顯得至關重要。符號的意義來源于社會文化背景,而消費主義則是人們消費的符號化的。
與蜷川實花相似的符號鮮明的暢銷藝術家還有草間彌生、安迪沃霍爾等等;而草間彌生也相似地在藝術家的身份被確立的同時不約而同地開始跨足產品設計這一領域。
正如我們在看到“波點”的時候會想到草間彌生,在看到“變色名人像”的時候會想到安迪沃霍爾;這些都是藝術家們鮮明的個人符號。而“花”這個符號也正是蜷川實花得以在殘酷的藝術界里得以嶄露頭角的一大關鍵。
我們看到的這些“符號”正是諸位當代藝術家對于大眾傳播的總結經驗,一旦開創了某個獨立“符號”標示,他人就會以此類記號當做藝術家本人的個人簽名,有了簽名的作品也自然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