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杰 王倜
摘要:嬰幼兒產品進入授課資源,將產品的制作工藝、市場接受度等作為教學討論和評價的范例,以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產品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意理念,形成圍繞嬰幼兒產品創意展開的實用課堂。嬰幼兒產品創意的課堂構思包括產品材料研究、產品情感研究、產品設計技法研究等。嬰幼兒產品創意課堂的市場實踐包括團隊實驗、實驗室研究、幼兒園研究。
關鍵詞:嬰幼兒產品;創意
中圖分類號:G652;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6-0163-02
一、前言
嬰幼兒產品創意研發包括學生在創意原理、設計意圖、市場需求等方面的調研、探索及資源整理,還包括在產品設計方案、色彩表現、制作技巧等方面的操作實施。嬰幼兒產品創意研發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理論,將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與兒童美術、兒童產品進行融合,將課堂理論學習與市場應用實踐整合,從觀念上革新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模式,并帶動學前教育其他課程的改革和發展。
二、授課資源的可行性
嬰幼兒產品進入授課資源,以產品形象、色彩、風格、特征等作為教學示范、講解的參照,將產品的制作工藝、市場接受度等作為教學討論和評價的范例,擴寬以設計類及美術類專業技法為目標的授課資源儲備,凸顯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的資源特色。將嬰幼兒日用品、服裝、玩教具、影視等諸多資源納入學前教育美術課程的資源庫,以嬰幼兒產品的平面、立體、影音等多種形式化語言提升授課資源的生動性。
從美術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法分析,在原有的色彩基礎、素描、手工制作的幾大課程領域中,將嬰幼兒產品作為授課資源或目標引入授課的具體環節,以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產品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意理念,形成圍繞嬰幼兒產品創意展開的實用課堂。面對豐富的授課資源,師生在課程中對其整理、選擇和分類,并結合具體地域特征、市場需求進行資源的取舍,發展出課程討論、調查、案例分析、理論整理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
嬰幼兒產品的調查為學生提供了專業研究的渠道。以獨立的嬰幼兒心理、嬰幼兒產品設計為切入點,平衡各專業間的關系,將已經獲取的知識在嬰幼兒產品創意課程中進行有效應用和合理開發。
三、嬰幼兒產品創意的課堂構思
(一)產品材料研究
嬰幼兒產品材料選擇是根據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采用適合材料進行嬰幼兒產品設計和制作,并在對材料的耐用性、安全性、觸感等基本操作情況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圍繞材料的變化進行更深入探索,完成產品設計的過程。
在課堂中,嬰幼兒產品材料集中于具有手工操作性質的材料種類,包括紙類、布類、木類、綜合材料等。材料探究以材料分類作為研究主題展開,如探索紙本繪本、賀卡、立體紙雕、紙玩具等形式和制作方法;探索嬰幼兒服飾、日用品、布偶、布貼畫等制作技巧和造型規律;探索木制建筑模型、交通工具、木制雕塑的構架方法和形象特點等。產品材料的研究從既有產品構思中產生,也包括對新材料的應用范圍和方法探究。
《考工記》記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在嬰幼兒產品課程中拓寬產品的使用性能,如加入可塑形的金屬、可揉捏的陶土、可剪貼的纖維及質感豐富的木料,以材質促進嬰幼兒成長,并在材料中體現出產品的趣味性、靈活性,從材料物理性中體現出嬰幼兒產品特有的情感特質。
(二)產品情感研究
嬰幼兒產品創意課程不僅設計產品外觀,更應注重產品使用過程中使用者的感官作用,即“產品開發在創意設計上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重量感、溫度感、柔硬感等感官特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產品情感研究課程需要圍繞嬰幼兒的心理情緒、審美感受、成長狀況進行個案與整體研究,根據嬰幼兒的生理特征在產品開發中進行針對性的感覺和認知智力培養。
如以家具為專題進行課程研討,可圍繞“能夠和孩子一起長大的家具”的設計理念,進行“成長家具”系列的作品創意,包括廢舊紙盒搭建的家具模型、小型家具積木玩具、可進行自由建構的大型空心木方組成的成長家園,以及可以使用并具有伸縮功能的實物家具等等。家具系列圍繞嬰幼兒成長周期的心理變化特征進行材料和組合關系的改變,適應了嬰幼兒成長周期快的特點,使淘汰率高的產品均成為嬰幼兒成長記憶的一部分。
(三)產品設計技法研究
以往產品設計概念的專業指向包括設計系工業造型專業,以及平面設計專業。囿于專業技法的局限性,相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即使有好的構思和創意,要對產品效果圖進行表現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對產品設計技法的研究包括設計材料操作學習、產品造型研究、產品設計效果圖表現及產品創意制作。產品設計效果圖繪制能促進學生對創意構思的形象化表現,并研究色彩搭配和造型設計,為最終的產品制作服務。
四、嬰幼兒產品創意課堂的市場實踐
產品創意課堂的市場實踐凸顯出此課程的應用性特征。市場實踐主要包含了市場調研部分(幼兒調研、家長調研、幼師調研、產品調研)、市場應用部分(產品創意實踐、產品推廣實踐)、市場發展探索(產品未來發展討論、產品展示及交流)等。
市場實踐在產品創意活動中作為課堂教學輔助研究,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和應用能力有著直接推進作用。課堂實踐和市場實踐有著互通性,課堂的討論研究及材料實驗成果,都將在市場調查和實踐操作中獲得相關論證。市場實踐促進學生的課外知識取得及課外能力提升,便于形成課堂上下互補的實踐性學習氛圍。
(一)團隊實驗
以團隊形式開展市場實踐,明確小組分工并針對性地進行市場調查、研究討論、活動策劃和產品推廣。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團隊和大學生研創項目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研究,依托學生的主動性探索和市場調研,進行目標明確的教學改革實驗,形成高校學生與社會、幼兒園相關聯的團隊研究形式。
(二)實驗室研究
實驗室承載著市場材料實驗、產品創意孵化、產品制作實驗、團隊活動策劃和課程講授等方面的功能。教室向實驗室轉化,是教學場域向市場實踐和產品研究、專業指導的載體上轉化。實驗室研究設定目標、圍繞專題進行討論,并在實驗過程中對材料使用與制作方法、產品呈現效果進行創作嘗試。在功能上,實驗室研究集科研、教學、創作為一體,充分挖掘學生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創作的能動性,實現了產品研究與教學內容的統一。
(三)幼兒園研究
在深入幼兒園實踐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應用型知識儲備,根據研究需要針對幼兒特征開展相關活動,引發幼兒對產品創意的興趣,并觀察和記錄幼兒體驗、情緒及心理變化。幼兒園研究對象除幼兒群體以外,還包括幼師、家長群體,研究主要針對對嬰幼兒產品手繪的認知觀念、接受程度及興趣取向,形成實踐性較強的研究結果。
五、創意課堂發展
創意課堂符合了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規律,為幼兒教育培養和幼師發展規劃提供了生動并富有創造力的教育研究基礎。創意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原創力,增強了學生對專業知識拓展的熱情,并提升學生在廣泛市場空間中探索產品創意的能力。創意課堂將課程與市場、教育對象聯系成為知識一體,共生出滿足教育、市場需求的幼師教學和人才培養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