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晚上10點以后限電,不僅能節能減碳,還能改善少子化”,民進黨“立委”為解決用電危機而拋出的餿主意在島內遭到群嘲。有輿論譏諷說,“熱成那樣誰還愿意兩個人抱在一起,難不成要開放圍觀的民眾幫忙扇風嗎?”
新建議“一舉兩得”
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夏季用電危機,綠營開始了“未雨綢繆”。據臺灣《聯合報》3日報道,民進黨“立委”林靜儀在質詢“環保署長”李應元時談到缺電問題,提出“晚上10點后強制限電”的建議,稱“大家早點下班早點回家,10點之后不要看電視,早點睡覺,也不要開電燈”,這樣不僅能解決能源問題,也能解決少子化的問題。林靜儀還要求第四臺晚上不要再放電影,“不然大家半夜都看回放的電影,都不去睡覺很浪費能源”,“大家晚上不睡覺,又嫌電不夠用,其實是不合理的”。
這番言論隨即在網絡引發熱議。不少網民稱,“好啊,那就取消三班制,大家都白天搶電最好”,還有人質疑 “你晚上再怎么省電,跟白天用電高峰有什么屁關系”。至于“限電能解決少子化”的說法也遭到群嘲,有民眾說,“是要增產報國啊,果然是婦產科醫師。那單身的怎么辦?有沒有想好配套措施?”還有人說,“我很想問你,你都每天晚上10點上床嗎?那你應該生不少孩子了吧”。
眼見群情激憤,林靜儀2日深夜急忙在臉書澄清稱,她的意思是“環保與節能重要的是改變生活習慣”。結果又遭網民痛批,有人讓她趕緊睡覺,“都過11點了,怎么還沒睡?不是要解決少子化跟電力不足的問題嗎?”
被批不知民間疾苦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樣的“建議”卻得到當局認可。“環保署長”李應元3日稱,林靜儀本身是婦產科醫生,在用一種幽默態度表達能夠節電和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想法,他表示贊同。
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在臉書嘲諷道,“恭喜蔡英文,上臺兩年,偉大的民進黨就動腦筋實施夜間限電,以光速把臺灣打成第三世界國家!說好的用愛發電,原來是晚上沒電”。他還說,“暗無天日,可否請蔡英文幫大家抓螢火蟲借光”。國民黨發言人鐘沛君3日凌晨發文揶揄,“腦子是很不錯的東西,建議質詢前要帶上一個”。鐘沛君稱,很多勞工、警察和消防員晚上10點還沒下班,甚至才正要上班;很多雙薪家庭,10點孩子睡了,爸媽才開始忙家務;很多文字工作者晚上10點靈感正好,林靜儀顯然對這些全然不知,一直過著跟多數老百姓很不一樣的生活。
臺灣為何出現限電危機
據新頭殼網站報道,回顧島內限電歷史,去年夏天大停電是第五次限電,也是近15年來首次限電。根據臺電資料,1988年至1996年每年都因備轉容量率偏低而限電,1994年甚至創下16次限電紀錄。1995年,臺“經濟部”核定接受民間申請設立發電廠,因此自1997年起未再出現因備轉容量率偏低而限電。不過扣除該原因,1999年有3次、2002年有一次限電紀錄。
2017年7月底,臺風導致輸電塔倒塌,全臺進入歷時兩周的限電危機。民進黨當局拋出“關冷氣”政策,遭到島內批評。有輿論稱,政府部門是用電大戶,在下午1點到3點最熱的時間限電,只是降低辦事效率。蔡英文則在臉書呼吁民眾共體時艱,結果卻被發現在為棒球隊加油時穿著長袖。
有島內輿論稱,臺灣之所以出現限電危機,最主要的原因是能源轉型操之過急。民進黨提出的“2025年核電全部除役”的目標完全不切實際。《聯合報》稱,蔡英文的“非核家園不限電”愿景建立在兩大支柱上:一是民眾對核能的無限恐懼;二是對臺灣用電需求的嚴重低估,“對于前者,我們只能尊重;對于后者,卻是不可原諒”。文章說,蔡當局不設法開辟更穩定電源,卻企圖把一波波用電警戒說成“暫時現象”,以為只要公務機關減少午間用電即可渡過難關,“這種賭徒心態,政府走鋼索也就算了,還要把民生經濟一起拖下去,像個有責任感的政府嗎?”《工商時報》稱,臺灣選舉頻繁,民進黨為討好選民把“非核家園”當做神主牌,不計代價地迫使核四停建,而面對成本較高的綠能發電,則又民粹式地反對電價合理調漲,“這種只知討好選民,只會講空話,開空頭支票的民粹式思維,對于臺灣陷入缺電危機的‘貢獻度堪稱無可比擬”。文章警告說,如果遲遲不見改善,不只新的外資會卻步,在臺外企出現出走潮也難以避免,最后等到連本土企業都受不了,屆時再想挽回只怕為時已晚。▲
環球時報201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