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圓
摘要:隨著城市化、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日益加快及人們設計、規范意識的日益提高,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一社會背景下,創新型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較為凸顯。因此,各大高校要加強人才建設,使之與市場需求相適當,更好的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圍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展開討論,分析了現階段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幾點對策。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
中圖分類號:G252;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265-01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及不斷進步的推動下,城市化及現代化建設進程日益加快,建設規模及造型日新月異。在這一發展趨勢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逐漸興起,受到了社會的關注與重視。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方面意識也日益增強,對生活環境設計及規劃要求也越來越高,更加推動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但與此同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較為凸顯,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一直只增不減。雖然現階段,許多高校已開設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速度仍跟不上日新月異的時代前進步伐,仍無法滿足社會對該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使得社會經濟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新時期,如何改革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速度,是當前各大高校需要重視的一大現實問題。
一、現階段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理論輕實踐現象較為普遍。縱觀當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絕大多數學校都設置了與實踐相關的專業實訓、畢業實習、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等實踐課程。設置實踐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及實際環境藝術設計時問題解決能力,從而為社會培養環境藝術設計方面應用型、實用型創新人才。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非常普遍,實踐環節往往流于形式,難以真正落實到位。課程的絕大部分時間安排在理論學習上,對實踐鍛煉不重視,導致真正到了實踐環節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設計相結合,動手能力差,在設計理念環節、選材環節及藝術、施工等環節的銜接及統籌安排上更差強人意。除此之外,在校外實踐環節也較為薄弱,與校企合作只是紙上談兵、徒有虛名。
2.人才的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許多高校受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及定位模糊等因素影響,導致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時,與企業人才需求不符、與市場實際需求脫節。企業是絕大多數環境藝術設計人才的落角點及用武之地,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時若與企業隔絕,不與企業合作,那么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提升,終會被市場所淘汰,這樣一來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便失去了意義。此外,課程教學長期與外界脫節,專業教師在“象牙塔”的保護下,其市場調研實踐能力難以提高,對本專業應用發展資料及發展趨勢難以掌握;學生僅停留在課堂上對市場人才需求情況及人才具體要求難以了解,從而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市場適應力及競爭力均較差。
3.人才培養方法較為落后。高校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只是重視較為基礎的理論性教學,但其它方面的教材內容難以與現階段該行業實際發展相符,而且部分教材猶如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史,在未來發展趨勢及發展方向上缺乏應有的反映。另一方面,多數教師缺乏創新意識,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時一直按照較為傳統的課堂理論講授(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為主)及課后布置作業的形式進行。學生長期受枯燥單調教學模式的影響,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習熱情難以有效激發,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得學生各方面能力難以有效挖掘。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
1.以市場行業需求為導向,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的用意是為了培之以用,在該行業市場上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從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培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應以市場行業需求為導向,在培養模式及培養內容上進行創新。首先,從本質上將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堅持走校企合作之路及工學結合之路,這是進行高質量、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這樣一來,可為學生創造一些與企業、與市場親密接觸的機會,從而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其實踐能力。其次,明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準確將其進行定位,為走工學結合之路打好扎實基礎。例如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以實際市場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人才為目標,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使學生能夠勝任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及施工等工作為主要內容,打造有創意、會設計的復合型人才。再次,各大院校要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市場需求及其發展方向、人才需求趨勢等進行市場調研、深入研究,對就業崗位進行精準判斷,對本專業學生應該具有的素質儲備及職業能力進行精準評估,從傳統學科系統中解脫出來,打造一個適合人才發展的、能力與素質齊發展的教學系統。
2.改革課程體系,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將課程體系及教學模式進行全面改革是實現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首先,構建校企合作能力培養課程體系。這就要求學校在課程安排上進行改革與創新。例如課堂教學時應以創新為切入點,重視方案創新及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主,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課程結構調整。其次,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思想進行課程設置。請進來指的是專業課程設置時盡量邀請行業內設計思想理念較為前衛或有所成就的專家參與到課程設計及方案制定中來,對已設定的課程進行審閱,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訂。走出去指的是要多為學生創造一些實踐機會,積極與市場接軌,讓學生對市場行業趨勢及對人才的要求有所了解。此外,為了避免盲目開展實踐技能培訓,出現重實踐輕理論的極端現象出現,設置課程時不追求多,而在于少而精,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色及專業重點突出,從而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
3.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就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現狀來看,在實踐教學上仍跟不上學生發展步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進行人才培養時要注重實踐教學,借鑒國內外優秀實踐教學經驗,不斷將實踐教學體系完善。高校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其一,學習德國“雙元制”實踐教學,將校內的基礎性理論教學與校外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能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其二,積極與相關企業合作,邀請企業帶著項目走進校內課堂,開展項目教學,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主動參與到項目制作全過程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及動手能力。
4.改革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滿足新時期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發展需求。因此,各大高校要改革其教育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向開闊、開放的動態方向轉型。其一,開展工作室教學。工作室教學具體指的是在多位教師承接項目的帶動下,將學生帶入到項目制作中,并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將教學任務完成,這樣一來可將理論講解、技能培訓及實踐活動三者有機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其二,開展“公司化”管理教學。課堂演變成裝飾設計企業模式,課堂教學時學生可充當公司員工角色,相到進行交流探討,運用情境教學法,促進學生真正了解專業課程設置的作用,從而提高其市場意識,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化及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的推動下,社會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要對其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反思,對人才培養方式及培養模式進行重新審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摸索及改革,力求從傳統人才培養的窠臼中突破出來,從而培養出創新意識強的、符合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