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穎慧
摘要:民俗攝影區別于其他攝影,是一種將攝影藝術與民俗學相結合新型攝影門類。民俗攝影以民俗事項為主要拍攝對象,通過影像的形式來反映時代風貌,從多個角度來挖掘蘊藏在民俗中的文化價值。同時民俗攝影以多種表現形式來發揚民俗文化,拯救瀕危的民俗文化,推動民俗文化不斷向前發展。本文就民俗攝影的文化價值與表現形式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民俗攝影;文化價值;表現形式
中圖分類號:J4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276-01
民俗攝影依靠攝影技術將民俗文化以影像的形式表現出來,對于民俗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具有重大意義。民俗文化作為文化的一種,在過去并沒有受到重視,因此逐漸式微。而民俗攝影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通過攝影,讓人們充分認識和了解民俗文化,對于民俗文化的繼承和傳揚具有重要意義。
一、民俗攝影的內涵
民俗攝影,簡言之就是以民俗事象為題材的攝影。在我國,民俗攝影是攝影藝術與民俗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個新型攝影門類。它以拍攝紀錄,搜集整理和搶救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遺產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民俗攝影除具有其它攝影門類共同的特性外,還具有自己的特性,主要是:真實性、藝術性、學術性、包容性②。
二、民俗攝影的文化價值
1.民俗攝影能夠反映歷史,作為史料收藏。民俗攝影是攝影的一個門類,它不僅講究藝術性還講究真實性。民俗攝影拍攝記錄的都是真實的,能夠反映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對于后來人們對那個時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民俗攝影記錄的影像記錄了當時人們的風俗習慣,對人們了解當時的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2.促進了地區民俗文化的交流。民俗文化存在地區差異,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不盡相同。通過民俗攝影將各個地方的形式的民俗文化記錄下來,通過影像的形式進行傳播,讓不同地區能夠相互了解民俗文化的差異,促進了地區民俗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助于地區間的團結與穩定。
3.能夠拯救瀕臨消失的民俗文化,對于民俗文化的繼承具有重要作用。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下,很多民俗文化處于瀕臨消失的狀態。而隨著民俗攝影的出現,這些幾乎被人遺忘的民俗文化又一次走到公眾的視線,使人們再次了解到民俗文化的可貴之處,進而挽救了瀕危的民俗文化,對于民俗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民俗攝影的表現形式
1.民俗藝術攝影。民俗藝術攝影是一種通過藝術手段來展現民俗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同于其他兩種表現形式,民俗藝術攝影通過各種攝影技巧,用光影效果來表現民俗文化,將民俗與藝術完美的結合,因此這種表現形式更具觀賞性。藝術攝影在保障拍攝的真實性的同時,也展現出自身的藝術性,使民俗攝影呈現出一種藝術感,不在是那種過于追求真實而導致攝影內容太過簡陋。民俗藝術攝影多是一張照片,通過光影來展現當時的時代風貌,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內涵豐富。
2.民俗紀實攝影。民俗紀實攝影與紀錄片比較類似,是一種從多個角度對某個地區的民俗文化在一定時期內進行跟蹤拍攝記錄。這種民俗攝影的表現形式的優點是能夠真實的反映當地的民俗文化,具有真實性。不僅如此,還能夠反映出當地民俗文化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變化的動態過程。但是這種表現形式也有一些缺點。第一點,就是拍攝時間長。民俗紀實攝影不是一兩天的時間就能完成的,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第二點,就是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因為拍攝內容多、時間長,因此相當耗費資源。同時,民俗紀實攝影在拍攝過程中要正確選擇拍攝的主體,不能夠全部拍攝。民俗紀實攝影的最大特點是記錄真實的民俗文化,不能夠弄虛作假,欺騙觀眾,要向觀眾展示最真實的民俗文化,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3.民俗專題報道。民俗專題報道是民俗攝影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以一種民俗文化為主體而進行一系列攝影的方式。不同于其他幾種表現形式,民俗專題報道是有主題的,一般是以圖片和文字結合的形式。通過圖文搭配對這個地區的某個民俗文化進行深入的探討,幫助人們了解這些民俗文化。民俗專題報道用一系列圖文并茂的作品來展示給觀眾看,能給人以視覺沖擊感。民俗專題報道需要拍攝者將拍攝對象的整個過程都記錄一下,以便于觀眾能夠更深入的了解這種民俗文化。同時攝影師在拍攝之前還應該增加對拍攝對象的了解,以便于在拍攝過程中能夠更加系統化的拍攝民俗文化,確保拍攝的完整性。相比于其他記錄民俗文化的方式,攝影更具優點,易保存、表現清晰等,通過專題攝影給人們呈現出民俗文化的獨特風貌。
四、結語
民俗攝影作為當前記錄民俗文化的手段之一,其具有其他攝影不具備的文化價值。反映歷史、作為史料、促進地區民俗文化交流以及拯救瀕危的民俗文化等。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藝術攝影、紀實攝影、專題報道等。民俗文化作為文化中的一中午應該受到重視,而民俗攝影的存在能夠讓我們去繼承和發揚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