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問是高中英語教師使用最為廣泛的課堂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環節。而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是不少高中英語教師所面對的難題。本文針對目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問存在的問題,結合有效提問的特點和設計原則,探討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途徑和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的質量以及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有效提問;原則和特點;途徑
【作者簡介】沈曉梅,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第二中學。
“讀書先要會疑。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這是宋儒張載的讀書名言。它充分說明,學習是一個不斷質疑和釋疑的過程。從本質上講,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
教師針對閱讀材料設計的問題能對學生理解與學習課文起關鍵作用。在常規的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要設計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梳理和理解,對文本語言進行感知和運用,并對作者的觀點、寫作意圖、情感態度和文化背景進行分析、綜合和評價。有效的課堂提問有著以下幾方面的作用:
1.促進師生互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師生教學互動最主要的形式,它可以改變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親身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積極地學習新的語言內容。
2.激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教師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促成學生評判性高級思維能力形成的工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設計能激發學生思考,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興趣,引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地方的有效提問,最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起學生的思考之情。而多層次,多角度的問題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索,并在探索中獲得知識與對文本深層次的理解。
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課堂提問作為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受到很多教師的青睞。但透過熱熱鬧鬧的問答,很多教師對課堂提問的認識還存在種種誤區,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較為普遍,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有些老師上課存在著不少“徒勞的提問”,主要表現在:
1.提問表述不清,指向不明,無法實現教學目標。明確的問題指向可以促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信息梳理更加細致、思維活動更加縝密、語言表達更加精準。但是,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不少表述不清,指向不明的問題。學生在聽到或看到問題時不清楚思考的角度、回答的方式和評價的標準。
2.提問表面化單一化,流于形式,無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許多教師提出的問題類型單一,大多屬于信息類知識的低層次問題。滿堂脫口而出的“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問題,學生也只是簡單回答“是”、“不是”、“對”、“不對”等,課堂貌似熱鬧非凡,氣氛活躍,實則提問和思維的質量低下,流于形式,根本就沒有達到提問應有的功效。
3.提問缺乏層次梯度,提問過于零散化,難以突破難重點 我們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提問總是缺乏層次梯度,突破疑難重點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如問題設計過分注重文本細節、語言點和內容結構,只讓學生獲取事實信息,語言點,事無巨細,一網打盡;問題之間相對孤立,缺乏彼此之間的聯系,導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缺乏整體性;或者一些教師在對文本信息淺層次處理后,馬上轉入對文本內容的拓展延伸。學生缺乏對文本內涵深層次理解的前提下,很難有思維拓展和提升。
4.提問脫離生活實際,未能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少教師的課堂提問是憑空設想確定的,問題的提出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知識水平。或者教師課堂上提問的“問點”過泛,偏難,使得學生難以當場作出合理準確的回答。例如要求學生閱讀一遍后,對文本劃分段落并概括大意,該設計沒有考慮學生的認知順序,一般來說閱讀一遍就讓學生概括大意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有效提問”是指問題的設置具有明確的教學指向性,緊緊圍繞教學的三維目標,能夠真正為學生的思維活動、課堂互動提供思考平臺,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解決重點問題,不斷養育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思維品質的一種教學方式。
根據英語課堂教學的特點,為了切實提高“提問”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理解與探究。問題的設計應緊扣教學目標,關注文本的體裁和內容,高度關注學生的思維品質,要針對學生的學情。有效的提問應該符合以下特點:
1. 覆蓋面大,往往是牽一發可動全身的“主問題”,問域寬闊,可作多角度思考。需要綜合處理全文的主要信息方能解決問題。
2. 穿透力強,問題所向直取課文的主旨,往往是解讀全文的重點、難點、疑點的制高點。
3. 探究性高,其問題的解決不是輕而易舉的,而是指向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需要彼此間的合作和交流。
在設計問題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基礎性和層次性。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言教學的特點,只有在學生初步了解文本信息的基礎上,教學活動才能有效展開。但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不能停留在表層,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2.整合性和針對性。教師要對閱讀材料進行重組和整合,挖掘出對閱讀材料內容和教學過程有內在牽引力的問題,凸顯文本脈絡,以一條貫穿始終的明晰的線索來串聯文本信息。結合文本特征,把握語段主題,增強學生語篇意識。
3.趣味性和啟發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強、好玩、自尊心強。有效提問應該是引人入勝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用科學的、藝術的、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去積極參與。有效提問對學生來說還是一個引發思維的出發點,啟發性的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因此閱讀課上設計提問時要充分顧及這些特點,提問應是經過認真推敲,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
4.思考性和開放性。“淺”是提問的大忌。“有疑而問”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淺顯的提問往往問而無疑,課堂上學生對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動地轟轟烈烈,實際上學生并未正真學到什么。因此我們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辨性,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思考、爭辯找到答案。這樣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表達力,使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更為深入透徹。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拓展提問。拓展提問是好的課堂提問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可以就教材的內容、主題、結構或寫法進行拓展提問,也可以就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體會進行延伸提問。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文本內涵進行拓展、提升和評價,發展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1.利用文本話題,課文導入時進行有效預測。在進入文本閱讀之前,教師通常要圍繞文本話題設計問題,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建立與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之間的聯系。設計的問題要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既保證問題能夠切中文本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激情與思維活動,讓學生在“迫不及待”的閱讀欲望中對文本進行各種預測與猜想,為有效閱讀奠定堅實的基礎。
2.利用文本特征,梳理文本時凸顯文本主線。教師以結合文章體裁,從時間順序、地點流程、情節發展、內容角度進行設問,引導學生對文本主線進行提煉,有效梳理文本內容。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Module1 Unit 2 Reading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為例,雖然文章表面上顯得比較凌亂、瑣碎,但其中心思想——介紹英語的發展歷程,探討英語的未來,任然比較清楚。因此教師可以設置這一問題:
Q:How is the passage organized?
在隨后的細讀中可以設置更多的問題來了解英語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和變化:
Q:How many people spoke English at the end of the 16th century?Where did they live?
Q:Where is English spoken in the 17th century?Why did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begin to speak English then?
Q:Where is English spoken today?Will Chinese English become one of the world Englishes?
在本篇文章處理過程中,教師以時間主線為核心,結合英語語言使用及語言變化等細節,最后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
Q: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3.利用文章的概要,設問時體現文章的結構和語篇。從文章的結構入手,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思路,提高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Module4 Unit 2 Using Language 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為例,筆者把文本分成了三部分,通過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重點信息和篇章結構,為之后的仿寫做出了很好的鋪墊。
Q:Which part is more important,before “however” or after “however”?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in part1?
Q:What is the function of sentence 1 in Para2?What is discussed in part2?
Q:Which is the topic sentence in part3?Whats the main idea of part3?
4.利用課文材料,有效設計細節理解題。高考閱讀中的事實細節題就是為了考查學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答案能在文章的具體句子中直接查找。學生只要找出涉及的信息存在于何處,教師可以通過對文章的內容細節提問,讓學生skim and find answers。分析課文細節時教師也可設計圖表結構,這樣可使文章的結構和思路一目了然。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模塊2 Unit2 The Olympic Games,可設計表格將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和The modern Olympics 進行比較,可個別叫學生回答。如下:
Items The ancient Olympic Games The modern Olympics
Frequency every four years every four years
Types Only Summer Olympics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Games
Events fewer more
Athletes Only men from Greek city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women
Places Greece every country is possible
Prize an olive wreath medals
這樣,既可以檢查學生對文章各個細節的理解程度,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5.利用課文材料,有效設計主旨大意和作者意圖等問題。主旨大意主要測試考生對文本的全面理解和概括能力,教師通過設問,指導學生閱讀時尋找主題句,然后理清文章結構,最后確定標題。從而概括全文的主旨、意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語言、獲取文本信息,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置身于作者寫作時的環境,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明曉作者的寫作意圖,真正理解文本的內涵和價值。因此,教師可以圍繞作者寫作的出發點進行設問。
6.利用行文邏輯,指導學生合理推斷和猜測詞義。推理判斷題用以訓練學生概括全篇內在邏輯關系和進行推理判斷的能力。在實際閱讀中,有時作者并未把意圖說出來,學生要根據字面意思,通過語篇邏輯關系,研究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暗含的意思。猜測詞義題是從特定的角度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處理生詞的能力。猜測詞義包括對詞、詞組和句意的理解。我們可以結合課文中有關長句,難句來設計提問方式。
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模塊3 Unit2 Reading:Puzzles in Geography in paragraph3,教師根據To their credit the four countries do work together in some areas (eg,currenc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可以設置這一問題:
Q: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the fact that the four countries work together in some areas?(Appreciative)
關于猜測詞義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模塊6 Unit 4 Global Warming 可設計如下問題:
“But there are some very different attitudes among scientists towards this issue.”
In the sentence “issue” means the same as the one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 __________ .
A. I bought the new stamp the day of its issue.
B. They are talking about one of the key issues in the election campaign.
C. The government is expected to issue a statement about the election.
D. The magazine has 12 issues each year.
7.利用題目,引導學生感知全文,捕捉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態度。文章的標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構思,標題的內容往往與文章的內容密切相關。教師要充分挖掘標題的內涵,關注標題中的每一個詞語,引導學生對標題進行預測與探究,使他們能夠快速地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作者寫作意圖,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文本的內容。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模塊3 Unit 4 Reading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Q:According to the title,can you predict what the passage will tell us?
(The Evolution /Development of Life on the Earth?
Q:How does the passage develop?
(In the order of time)
再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模塊5 Unit 1 Reading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根據標題,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
Q:What does “defeats” mean?
Q:Who is John Snow?
Q:Why is Cholera called “King Cholera”?
帶著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很好地體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標題的預測與探究非常有利于閱讀策略的訓練,學生對標題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8.利用隱形資源,拓展文本信息,提升學生文化意識。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通過問題設計,來引導學生對不同文化進行比較、分析、評判,不斷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為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問題設計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項藝術活動。因此,教師提問時,要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強化學生的認知。
1.問題表述要清晰,提問要有遞增的“坡度”,要注意問題拓展的“廣度”和問題挖掘的“深度”。
2.提問既要能夠體現教師教學的特點,也要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
3.課堂提問一定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時間,如果學生難以得出答案還要適度加以問題引導。
4.教師自身對文本的理解要到位,并嘗試從不同角度對文本解讀并進行問題設計。
5.問題設計要環環相扣,以問題鏈為主線驅動教學。
6.要把握好提問的角度。
⑴問在有疑時,柳暗花明變通途。
⑵問在錯誤時,改堵為疏撥迷霧。
⑶問在創意時,突破傳統展新路。
7.問題的設計與實施要促進生成,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8.為了使提問更有效發揮作用,教師應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及時恰當的評價和反饋。
總之,“善教者,必善問”。課堂提問作為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教學手段,是溝通教師、教材與學生聯系的重要橋梁與紐帶,也是提高課堂效率、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作為教師要精心備課,掌握好提問的類型,安排好提問的時機,設計好提問的角度和難易度。以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問題體現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始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實現我們英語閱讀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符麗雪.例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4.05(上半月).
[2]陳嬌玲.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05.
[3]陳麗君.高中英語閱讀課有效課堂提問的設計及反思.
[4]戴軍熔,鄭春紅,朱雯,吳璇.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讀后活動:設計與實施,2011.09.
[5]梁美珍,黃海麗,於晨,陳一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評判性閱讀視角,2014.02.
[6]貴麗萍,黃建英,周勇,林妮.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活動:評判性閱讀視角,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