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玲毓
摘 要:新疆是一個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地方,有著濃郁的西域風情。新疆也是少數名族比較多的的地區,民族多就代表著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風情。其中新疆的塔塔爾民族就是其中之一,塔塔爾民族是新疆所在的民族之中人口最少之一,塔塔爾族主要分散在新疆伊寧、塔城、烏魯木齊等城市。古稱韃靼。“塔塔爾”一詞本意為“茅舍”。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塔塔爾民族人口不多,但是他們的民間文化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其中就有他們的民間音樂。新疆塔塔爾民族的民間音樂尤為獨特,表達的種類很多,表達的形式也很多樣,給人的感覺就是活潑動聽。有著很濃厚的民族氣息,同時也帶有塔塔爾民族內心世界的豐富情感在里面,有強烈的優美感。這個民族的音樂在復雜而漫長的變遷過程中,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遷,融入了歐洲音樂的美感和西域地區的神秘感,才有了現在塔塔爾民族音樂,更能體現出新疆文化藝術魅力。
關鍵詞:塔塔爾民間音樂;塔塔爾族民間音樂的發展形勢;塔塔爾族民間音樂的分類;民間音樂的特征
一、神秘的新疆
新疆古代的時候也叫做西域,西域一詞特指新疆地域范圍,這個稱呼從古代一直延續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統治的時期。清軍入關之前,滿清統治的疆域僅限與中國東北地區。入關以后,他短時間內立即統治了中國大部分地區。清朝前期的幾代皇帝,都視統一全中國為己任。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國的控制區域不斷擴大和鞏固。乾隆皇帝將最后由自己所確立的清政府統治的地區稱為新疆。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之后,將古稱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也為新疆。新疆的這個名稱,還有另外一層歷史意義。繼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復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歸還了伊利。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以南以北建省。他在給皇帝的奏折中稱新疆是“他族逼處,故土新歸”。于是以新疆為省名就有了一層新的意義。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缺少的土地,但因為是新從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復的失地,故以新疆定為省名,有“故土新歸”之意。 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現有14個地、州、市,90個縣(市),其中34個為邊境縣(市)。
二、新疆的少數民族
新疆原有漢、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蒙古、錫伯、塔吉克、烏孜別克、滿、達斡爾、俄羅斯、塔塔爾等13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現在還有東鄉、壯、撒拉、藏、彝、布、依、朝鮮等34個民族。多個民族自古以來都居住在新疆這個神秘的地方,在1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居著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等47個民族。解放前,由于反動統治者搞民族歧視以及長期對民眾壓迫,帝國主義列強為了侵略分裂中國,竭力挑撥新疆民族關系,制造民族糾紛,造成新疆民族關系復雜,民族矛盾嚴重。
由于新疆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所以新疆有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管是語言風俗還是節日和信仰,都別具一格。
全國著名的歌舞之鄉就是新疆,各民族的民歌猶如大海,世代流傳。如維吾爾族的民歌《新疆是個好地方》、《阿拉木汗》、《達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個月亮爬上來》;哈薩克民族民歌《瑪依拉》;烏孜別克族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等等。新建音樂最有代表的就是維吾爾民間音樂,傳統的音樂有木卡姆、庫夏克、埃提西希、賣達等。其中維吾爾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由大乃格曼、達斯但、麥西萊浦等三大部分組成,集音樂、舞蹈、演唱、文學、生活習俗為一體,包括互不相同的36個曲調,要連續24小時方可演奏完畢。
維吾爾族民間樂器主要有都他爾、彈撥爾、揚琴、熱瓦甫、嗩吶、笛子、手鼓、薩巴依、納合拉、艾杰克、卡龍、薩他爾、達甫等。哈薩克族的民族樂器主要有冬不拉、闊布茲等。
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新疆少數民族之一的塔塔爾民族。
三、新疆塔塔爾族的文化藝術
有著較早教育事業的塔塔爾族人,前期就有著較多的知識分子。19世紀末20世紀初,塔塔爾族的宗教傳教士在伊寧、塔城等地開辦了以宗教教育為主,順便教算數和語文的學校。新疆最早開辦的民族學校之一,就有1941創辦的伊寧塔塔爾學校。農村和偏遠的牧區都可以看得到塔塔爾民族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為了新疆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20世紀30年代初期,塔塔爾人民創辦了自己的劇團,也就是塔塔爾劇團,演出的戲劇豐富多樣,受到大家的歡迎。塔塔爾族的有樂器種類繁多,著名的有“庫涅”(二孔直吹的木簫)、“科比斯”(置于唇間吹奏的口琴)、二弦等。唱歌、跳舞時也少不了用手風琴、“曼佗林”伴奏。舞蹈格外有活力,運用了維吾爾、俄羅斯、烏孜別克等族舞蹈的特點,又有著自己民族獨特的風格。塔塔爾組男人舞蹈多以踢腿半蹲跳躍的動作為主,女人舞蹈多以手部和腰部的動作為主。“撒班節”(犁頭節)是塔塔爾民族一年一度的節日,猶如漢族人的春節一樣熱鬧,會選擇風景優美的地方來舉行,歌舞,拔河,摔跤,賽馬是必不可少的群眾娛樂活動。
四、新疆塔塔爾民間的音樂形式
1.新疆塔塔爾民間的民歌多樣性
每個民族形成的過程都是一個很復雜的變遷的過程,塔塔爾民族也不例外。它的民族與音樂文化成為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他們這個民族來到新疆后,受到了新疆的維吾爾族和俄羅斯的影響。民族音樂十分豐富,形式多樣,有著很強的民族氣息和很強的藝術魅力。塔塔爾人民不光在文化上受到了新疆維吾爾族和俄羅斯的影響,語言上塔塔爾民族兼通維吾爾族語,哈薩克斯坦語,漢語和俄語。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由于塔塔爾族人民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天生有著音樂細胞,喜好載歌載舞。所以人們常說:有音樂的地方就會有塔塔爾民族的人,有塔塔爾民族的人生活的地方就會有音樂。
塔塔爾民歌內容豐富多彩,曲式變化多端形式多樣。可分勞動歌、情歌、習俗歌和游戲歌。民歌是由七音節或者八音節組成的。押韻形式主要為押腳韻。塔塔爾民族音樂又分為三大類,民間歌曲、民間歌舞曲和民間樂曲。
勞動歌曲一般為田園歌曲和牧歌為主。由于塔塔爾民族多數從事著牧業與農業。代表作有《收割之歌》《閃閃發光》。
在所有的歌曲中,愛情歌曲有著重要的地位。歌曲的內容豐富曲式風趣。常以蘋果來代表那男女的愛情,象征著愛情像蘋果一樣甜甜蜜蜜。歌曲名稱多以姑娘的名字來命名。代表作有《瑪依拉》《薩莉亞》《美麗的碧布依》等。
塔塔爾民族有著熱情豪放的性格,每個塔塔爾人都熱愛著自己的民族和家鄉。對自己的民族和家鄉有著深厚的情感,用民歌的方式來抒發熱愛之情。在贊頌歌曲中是以歌頌大自然的民歌為重。塔塔爾民族認為是大自然給予了他們幸福的生活,是大自然給予了他們生活的物質。代表作為《覆盆子》,該歌旋律優美猶如與大自然來了一個親密的接觸。
習俗歌曲可分為祭祀歌、挽歌和婚禮歌。祭祀歌結構短小,曲調平坦。挽歌又稱之為喪葬歌,節奏平緩曲調低沉。習俗歌曲以婚禮歌曲為重,代表作《美麗的情侶》。這些歌曲流傳廣泛形式自由多變。
2.新疆塔塔爾民間音樂的特征
新疆塔塔爾民間音樂擁有中國音樂風格與歐洲音樂風格的共同點,吸取了中國的古典美和歐洲的浪漫,所謂是“中西合璧”。采用中國音樂體系以五聲音階六聲音階的宮、羽、徵、調式為主。運用歐洲音樂風格是在俄羅斯民間音樂長期的影響下慢慢產生的,歌曲中多次使用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構成旋律。旋律進行多為摸進,旋律發展的手法常用調式交替和移位手法。在塔塔爾民族民歌中,旋律優雅,節奏節拍變化多端,速度很慢,大量使用裝飾音,有固定歌詞。常用4/4拍,歌詞押尾韻。
塔塔爾族的民間音樂內容多姿多彩,形式百變多樣,民族格調鮮明,表達出這個民族自己獨有的魅力,懷揣著對這個熱情民族音樂的熱愛、追求,以及濃厚的興趣,我將在這個音樂的海洋里進行不斷地探索和追求。
塔塔爾族民間音樂的特征是:①常以五聲音階或六聲音階,并以do、re、sol、la為調式主音;②常用主音先現、同音反復的手法構成民歌的終止式;③多數民歌曲調抒情、歡快,音符呈密集型;④常用顫音等唱法,使民歌有著抒情優美的特點。塔塔爾族民歌調式的特征也是中國音樂體系的五音調式,其中宮調式是最常用的調式,其次是羽調式和商調式。塔塔爾民歌中也有常見的西方大小調式,常見的就是自然小調和和聲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