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莉
摘要:有效教學在我國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擺在信息技術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課堂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養?筆者深入自己的課堂,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著積極的探索,現就如何在新課標理念下,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本人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
信息技術是一門飛速發展的技術,它在初中教學中的應用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并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學生的喜愛,因此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培養具有一定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及深入學習信息技術能力的學生,已成為我們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增強導課的有效性
課題能否成功地引入,直接決定了一節課效果。在目的明確、簡潔明了、新穎有趣的原則指引下,我采取了許多導課的方法,比如學習從網絡上下載軟件,教材上只說明了下載的方法,我認為,這些內容并不能引起同學們的注意,更不要說產生好奇心了,我進行了以下設計:學生通常對音樂、歌曲感興趣,對用計算機欣賞歌曲更是有巨大的好奇和興奮,所以當他們走進教室時,我就用REALPLAYER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們歡迎的歌曲,這一著立竿見影,他們馬上被吸引過來,簇擁在計算機前,一邊聽,一邊竊竊私語,我趁機向他們簡單講述用REALPLAYER聽歌的方法,但是學生機上沒有歌曲,也沒有播放器,怎么辦呢,我們到網上下載一個!課題就這樣悄悄引入了,同學們聽得全神貫注,做得專心致志,他們不僅學會了下載軟件,還學會了安裝軟件,興趣也大大提高。在《信息與信息的特征》一課中我用“你來比劃我來猜”游戲導課,立即吸引住了學生的興趣,實現了“課伊始而趣亦生”的境界。
二、通過學習結果激發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有效性。
學生通過學習活動,在不斷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時,就會爆發出強烈的繼續學習的愿望,學習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厚。我想這是學生們癡迷網絡知識的主要原因:學會使用瀏覽器,就能瀏覽各種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學會發送電子郵件,就能和朋友們相互聯絡;會發帖子,就可以和許多志趣相投的網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學習結果立竿見影。學以致用是任何一門學科所追求的一個目標。計算機由于可操作性和應用性的特點,在即學即用方面獨具優勢。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邊學邊用的方法,學一點就讓學生應用起來,不但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學生自身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總感覺到有新的挑戰,新的興奮點,這樣既保持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作為教師,還可以有意識的擴大、增強這一效果,當某個同學的作品比較完美時,借助多媒體網的優勢,我通常會給全班同學展示一下,并提出表揚和鼓勵。
三、重視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受到越來越多老師的青睞,并且有意識地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怎樣在有限的45分鐘時間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這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事實。如果是隨波逐流,小組合作學習只會走向形式化和泛濫化,這種學習形式將成為空洞的“鏡中花、水中月”。我結合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嚴抓課堂紀律是合作學習的有效基本條件,注重內容設計、關注合作過程是合作學習有效的必要條件。在學生合作時,教師要適時環視課堂,了解合作情況,及時進行調控,避免合作的盲目和隨意性,要有目的地深入小組指導有效合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從不同角度發現各組優點,多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每個成員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合作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進一步促進小組合作有效性。
四、關注師生情感交流,提高教學有效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谡麄€課堂教學活動中,師生間不僅僅以知識傳遞為主要表現形式,同時還應該是師生間思想、情感交流的信息場,是一種共享信息的人際溝通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著眼于師生間信息的交流,還要注重師生間情感交流的互動效應,以這種情感上的互動來推動認知活動,達到較好的課堂效果。初中信息技術課每周只有一節課,每位老師要帶十幾個班。與其他科目相比,師生之間的接觸較少。如果不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會越來越疏遠,不利于信息技術課的開展,從而影響信息技術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五、利用多元評價促進教學有效性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學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讓教學評價立于多元的層面上。第一,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只是最終的作品質量。新時代的信息技術教師應把課堂教學的評價當成促進學生發展和提高的過程,重在評價學生發展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要讓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都能獲得最大的成功體驗。第二,課堂教學的評價應發揮學生能動性,不要局限于單一的評價主體。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我們應讓孩子們參與評價,并尊重孩子們的評價標準。教師鼓勵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促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回顧與反思。第三,課堂教學評價要發展分層式的標準,不要用統一的眼光來看待所有學生。通過多元評價傳遞給學生這樣的信息:老師在時刻關注著自己的學習情況,必須要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才能應對老師多元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就能很好的促進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策略是多樣的,但目標終是課堂有效。讓我們更新觀念,從學生的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讓高效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M]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伊春市帶嶺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