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重慶市人和街小學教師


學校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從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角度出發,合作能力的培養不僅是某種知識技能的傳授,或是情感教育的熏陶,它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決定合作能力的培養應該發生在學生校園生活的所有時空中,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校園建設等。人和街小學以中國傳統“人和”文化為思想引領,全面立體地推進了學生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之合作能力培養的工作。
以課程為載體,創設多維合作學習活動。人和街小學以國家課程為核心,以地方、校本課程為拓展,系統建構多學科、多層次的合作學習活動。在國家必修課程中學習“和”。倡導在多個學科的常規課堂上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在地方與校本選修課程中體驗“和”。專門以“合作”為中心,創設了《舞龍》《合唱》等體現團隊合作的選修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踐行“和”。如在“跳蚤市場”活動中,孩子們成立不同的小組,分工協作。
以教學為途徑,構建合作學習的課堂生態。合作學習是培養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人和街小學以“和而不同”作為合作學習課堂建設的方法論,研究了“和聲課堂”教學改進體系,遵循“和聲課堂”的教學思想,探索了不同層次的合作課堂教學:(1)“海報”式。如:書法課上孩子們共同創作一副作品,聲樂課上共唱一首歌。(2)“拼盤”式。如:陶藝課上,四年級四百多名學生共同參與的“我愛長城、我筑長城”的活動,分班分組領取任務,和泥、做磚,師生們團結合作,為長城砌磚。(3)“滾雪球”式。在各學科教學中提倡利用合作解決具體問題。


以人性管理為保障,構建合作學習共同體。學校在管理工作中強調“人和”文化的引領性,以人為中心與和諧人際觀的構建,強調多元、民主的參與性。在促進教師發展的具體工作中,我們以文化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改進為內容載體,構建“核心+團隊”研修組織,由優秀個人加團隊組成核心組,進行有效分工,推動不同校區之間協同發展,最終實現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的整體發展有機整合,實現學校合作學習共同體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