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元季 瑩瑩
1991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個特殊的頒獎儀式。
這個頒獎儀式有幾個特殊:一是參加人數不多,只有200人,獲獎人只有一位,但規格極高,參加儀式的有所有在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二是設立的獎項很特殊,是對一位大科學家個人的卓越貢獻所做的褒獎。獎項分別為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
“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在此之前還從未有人獲得過,這是個高規格的新提法。“一級英雄模范獎章”此前較多授予的是戰斗英雄,科學家也很少有獲此獎章的。這種榮譽和儀式,在共和國歷史上是第一次。
這是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出席授獎儀式的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政協、國務院有關部委、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的負責同志和王淦昌、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代表國務院、中央軍委宣讀了命令:
“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他早年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性的貢獻。1955年9月,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關懷下,他沖破重重阻力,離開美國回到社會主義祖國。數十年來,他以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和忠誠,滿腔熱忱地投身于我國國防科研事業,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潛心研究的工程控制論,發展成為系統工程理論,并廣泛地用于軍事運籌、農業、林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實踐活動,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充分體現了新中國知識分子的高尚品德,他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杰出典范……”
命令最后號召全國、全軍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向錢學森同志學習。會場上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錢學森走上臺,接過榮譽證書和獎章。
會上還宣讀了因行動不便未能到會的聶帥和薄一波的賀信。
聶帥長期與錢學森戰斗在一起,他對錢學森可謂既是領導又是知己,他在賀信中寫道:
……我又回憶起35年前,學森同志回國不久,即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領導關懷下,很快投入到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研究開發上。那是50年代百廢待興的艱苦奮斗歲月,白手起家,歷盡艱辛。學森同志憑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毅然和我們一起挑起重擔,從培訓干部做起,克服了重重困難,終于用了4年時間,于1960年冬成功地發射了我國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導彈。接著,又用4年時間,成功地發射了我們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導彈。然后又用兩年時間,于1966年,我們有了自己的中近程導彈原子彈。短短十年里,我國導彈核武器得到飛速的發展,國防力量有了很大的加強,從而震驚了中外,使我國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這是與學森同志出色的工作分不開的……錢學森理應獲得這崇高的榮譽,他是受之無愧的。
在掌聲中,錢學森站起來,他先是繞場一周,與出席會議的每位領導同志和老科學家握手致謝,然后走到臺上,大家都為他而激動,但他卻并沒有準備發言稿。他保持著一貫的微笑和鎮定,首先感謝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可是,他接下來的話卻讓大家大吃一驚,他說:“今天,我不是很激動。”
他說:“在今天這么一個隆重的場合,我的心情到底怎么樣?如果說老實話,應該承認我并不很激動。怎么回事?因為我這一輩子已經有了三次非常激動的時刻。”
會場鴉雀無聲,面對如此高的榮譽,誰會不激動呢?但是在錢學森心里竟然還有比這榮譽更令他激動的事情,那到底是什么?大家帶著迷惑和不解,靜靜地聽下去。
“我第一次激動是1955年,我終于被允許回國了,當我帶著妻子蔣英和孩子們去向我的恩師馮·卡門辭行時,手里拿著一本在美國剛出版的《工程控制論》和我的物理學講義,我希望恩師給予指點和教誨,當時,他翻了翻書很感慨地跟我說,你現在在學術上已經超過我了。我一聽他這句話,激動極了。心想,我奮斗了20年有了這樣一個結果太令我激動了,能在學術上超過這樣一個世界聞名的大權威,為中國人爭了口氣,我真是太意想不到,太激動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這么激動。
“1959年11月12日,我被接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我激動得整夜睡不著覺,我錢學森終于是一名共產黨員了,我激動極了,這是我第二次激動!
“今年,我看了王任重同志寫的《史來賀傳》的序,在序里,他說,中共中央組織部把雷鋒、焦裕祿、王進喜、史來賀和錢學森這五個人作為解放40年來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我看見這句話,才知道有這么回事,我激動極了,我現在是勞動人民的一分子,并且與勞動人民中的優秀分子連在一起了。
“有了這三次激動,我今天倒不怎么激動了。”
錢學森的一番話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深思,他的三次激動都和獲得榮譽、地位無關,他激動的是為中國人爭了光、成為共產黨員和勞動人民的優秀分子,他激動的是自己為國家、人民做到了什么,而不是他得到了什么。
錢學森今天不激動是因為他內心的無私和寬廣,他不是會逢場作戲的人,但他卻讓大家的心靈震撼。
會場里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背景:錢學森(1911年12月—2009年10月),漢族,浙江杭州人,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曾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三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等重要職務。早年在美國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是美國火箭導彈的先驅者之一。1955年回到祖國后,長期擔任我國導彈航天事業技術領導人的職務,對我國導彈航天事業,乃至整個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是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的創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