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磊
現如今車著明已是個著名的人物。不僅在航天系統,即使在兄弟部隊,甚至在社會上,他也有了相當的知名度。誰都不能否認,他是航天戰線上的一塊沉甸甸的“金子”,始終發著耀眼的光。
而在以前,他在某些人眼里,卻是一個“傻子”。
早年,車著明是湖南偏遠山村考出來的第一個全日制中專生,很快又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取得國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文憑;后來他從地方考入國防科大研究生,自然算是從山溝里飛出的金鳳凰。他所學的計算機專業,在當時是最熱門的,誰也沒有想到,畢業時,他竟然放棄院校任教機會來到大涼山。有些人認為他太傻了。
他從年輕時就身體不好,加上后來拼命工作,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為了有個健康的身體,更好地投入工作,他每天堅持長跑5公里,即使夜里加班到凌晨,他也先跑步,再回家睡覺。有時下雨天,他打著傘也要堅持跑下去。他打著傘在操場上跑步的樣子,給人的感覺是,這人不太正常,像一個傻子。
他家有老人需要贍養,妻子長期沒有工作,孩子要上學,經濟來源就靠他一個人的工資,日子過得一直緊巴巴,家里的家具都是幾十年前的“老古董”,一件襯衫穿了十幾年,唯一的一套西裝,還是2004年外出學習時妻子堅持給他買的。雖說從事的是尖端技術工作,但他長期使用老式黑白屏手機,每次接打電話,高度近視的他必須把手機放在眼跟前才能看清按鍵。他不是沒有發財機會,這不,機會找上門來了——
十年前,車著明的年工資不足4萬元。一位在知名數控機床企業擔任董事長的同學邀請他加盟,承諾年薪不少于40萬元,并保證給他的妻子安排好工作,有專車保障,還有公司股份。
妻子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單位離開誰都能轉,但這個家沒你不行,誰不想過上好日子呀!”車著明幾番糾結,遞交了辭職申請,但是沒幾天,他又反悔了,要回了辭職報告。
這下,又有不少人說他傻。
他卻說,自己反復掂量,還是覺得自己的事業在航天,所以最終選擇留下。有人問他:“面對40萬對4萬的反差,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笑著說:“選擇40萬,無非是銀行卡上多個‘0,我要的是那個‘1,一個事業、一個信仰。”他是個學數學的,不是不會算賬,他算的不是個人的小賬,他算的是國家航天事業的大賬。
前些年,他參加歐洲航天局舉辦的學術交流活動。他抓住難得的學習機會,白天參加各種活動,晚上擠出時間翻看資料。最后半天,代表團到法屬摩納哥公國參觀,快結束的時候,他卻“失蹤”了!電話沒人接,人也找不著,急得大伙團團轉。最后在車上找到了呼呼大睡的車著明——好不容易出趟國,還不好好開開眼界,這個傻子竟然利用這么寶貴的時間睡大覺!這個人,其實眼里只有他癡迷的數字和公式。
傻就傻到底吧!
2003年,為研發“火箭遙測數據快速處理系統”,車著明在機房里連續攻關十多個小時后,突然發生耳鳴癥狀。由于當時任務太緊,他沒在意,直到6天后雙耳失去了聽覺。成都軍區總醫院專家診斷為疲勞缺氧性耳聾,并告知如果再晚兩天就診,就會永遠失去聽力。現在,雖然經多次治療聽力基本恢復,但他仍落下了耳鳴的毛病。后來,他又患上了嚴重的腰肌勞損,病情發作時疼痛難忍。
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頭,經常勸他說:“老車,你這樣干會把命都搭進去的?!笨伤偸遣灰詾槿坏卣f:“咱天生就是干活的命,不干好對不起良心啊?!?/p>
正是這個“傻子”,二十多年來,一頭扎進“數字王國”,創造出基地航天發射數據處理領域的多個第一,換來了衛星發射中心相關技術的大躍升。
2010年1月17日,第三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長征三號丙火箭起飛50秒后,安控顯示屏上突然報警,當時在場的專家們心里猛地一緊,瞬間額頭上都滲出了冷汗。速度曲線顯示屏忽然出現大幅度連續跳變,5秒之后數據跳變依然劇烈,不斷越出炸毀線,而連續5秒是地面必須實施安控的極限時間,安控工作間里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萬不得已引爆火箭,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并非沒有先例。2008年8月22日,美國航空航天局一枚搭載實驗設備的亞軌道火箭升空27秒后,因飛離預定軌道,不得不在3300米上空實施炸毀。
“難道要炸毀火箭?”人們第一時間把目光聚焦到安控輔助判決專家車著明身上。當時,他也并非不緊張,但眉宇間更多地透著沉著與冷靜,只見他來來回回辨別幾遍測控數據,通過綜合比對多個瞬息萬變的關鍵數據,心里有底了。“應該是設備跟蹤問題,繼續觀察?!彼Z調輕緩,自信果敢。第58秒后,測控數據趨于穩定,火箭飛行各項指標良好,發射任務又一次獲得圓滿成功。
過后,人們意識到,要在短短的幾秒鐘內結合當前七八屏數據,準確判斷出設備工作狀態和火箭飛行狀態是否正常,沒有對設備性能的深入了解,沒有對遙外測數據特性成竹在胸的把握,根本做不到的!
海南新發射場啟用在即,為中國的大火箭“號脈”,用數據描繪和記錄下一條條中國航天走向深邃太空的壯美軌跡,這正是車著明眼下正在做的。他這塊“金子”,依然在航天戰線上熠熠閃光,與浩瀚的星空相輝映……
背景:車著明,現任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驗技術部高級工程師。10年潛心苦讀、3次參加自考,4次轉變角色,從一名中專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航天發射數據處理專家。從事航天發射數據處理工作20多年來,勇于創新探索,用數據說話,一次次提高數據處理速度和彈道精度,先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取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8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成為全國重大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