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郗
【摘要】合作學習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小組合作探究法”在課堂的運用適應了目前的教育環境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它不是用教條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是通過問題的引導,小組內相互的表述和討論,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達到最好的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互動合作 討論 激勵合作 競賽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0-0171-01
地理知識博大精深,有趣又多姿多彩,在學習和生活中也無所不在。但如今,應試教育仍然大行其道,在一般的學校,為了應付中考和初一初二的期末統一測試,把主要的教學資源都放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等科目上,而地理課則處于一種無足輕重的境地。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地理科的學習比較放松,并且不愿花很多的時間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上。即使是一名在師范院校地理專業畢業的地理教師,想要上好一節地理課也絕非易事。面對這種狀況,不滿和抱怨是沒有用的,何不去反省一下教學的方法,想辦法讓地理課變得生動和有趣。為此,本人想在此談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以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為目的 ,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的全員參與為前提,以個人及小組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要形式的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提升能力的教學方式。它把個體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有機地統一起來,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參與,通過合作交流、探討 ,使探究顯出更大的成效。因此,我從互動合作的討論式和激勵合作的競賽式出發,改變了原傳統的教學模式,作為新的方法來應用。下面就初中地理《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教學為例,談談在教學過程中我是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回到幼時的伙伴游戲,使學習仿如做游戲,讓學生在樂中學,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節生動的地理課,首先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當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學習欲望的時候,在學習中才能表現極大的自主性和主動性,課的準備階段,可以采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教學,如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使學生能見其形,如臨其境,這樣有利于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這樣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進行《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教學時,我用互動合作的討論式和激勵合作的競賽式完成教學:
1.互動合作的討論式,正確實施討論策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在積極的互動與交流中獲取新知,拓展思維,發展能力。
小組討論的形式在合作學習中應用廣泛,因為其設計簡單,容易操作,而且場面熱鬧。地理教材內容如果是通過讀圖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我主要采用討論式。故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問題,交由學生小組討論解決,把課堂交回學生的手上,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先進帶動后進,教師講的時間少了,輔導學生的時間多了,教學效果得以提高。
(1)自然資源的概念并舉例。
(2)我們教室里有哪些事物與自然資源有關?它們是由什么自然資源做成的?
(3)結合教材內容和圖,說說自然資源的分類,并舉例說明身邊的自然資源分別屬于哪一類?
(4)我國的自然資源很豐富,那么自然資源用得完嗎?
(5)自然資源的特征。
2.激勵合作的競賽式,通過競賽式來完成。先明確告訴學生活動的目的,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得又快又準確。活動完成之后,由教師和同學共同選出表現最佳的小組。這樣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加深了記憶,激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
(1)你身邊有哪些對自然資源利用不合理的現象。
(2)我們應該用什么實際行動節約和保護自然資源?
(3)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怎樣利用才是合理的?
(4)怎樣保障自然資源的供給。
(5)總結本節課你學習到了什么?
我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各種游戲、活動,并采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明白:自己只是社會中千千萬萬個人中小小一員,不可能孤立地在社會上生存,必須依賴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與他人交往是一件多么愉快、多么有意義的事:比我好的同學,我能得到他的幫助;比我差的同學,我能幫助他,自己也從中得到鍛煉,每一個人都是我的學習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相信學生,給學生表現的機會,你可能就會影響他的一生。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方法在某些學科的教學中很適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不斷地研究教材、教法,精心組織好每一個活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