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喜,謝洪昌
為了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學校體育增強學生體質的意見》精神和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通知嶺南師范學院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每年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測試,《標準》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是國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1]。
自1985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實施以來,廣東省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已連續30年下降,且大多數年份各項指標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嶺南師范學院地處廣東省重要城市湛江,生源主要覆蓋粵西地區,具有較強的地域代表性,對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有助于研究廣東省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2.1 研究對象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對象為嶺南師范學院在校大學生。
本次測試對象依年級不同劃分為以下組別:大一年級為一組,大二年級為二組,大三年級為三組,大四年級為四組,共計四組。測試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50米跑、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共計9項,其中男女各7項。在測量儀器設備上,今年除跑類項目外,其余的測試項目均采用最新的測試設備進行,以適應新形勢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發展趨勢,體質健康測試與學生校園卡綁定,測試成績直接錄入系統終端,不僅大大提高了測試工作的效率,并且使測試數據結果更加客觀公正,保證研究結果的科學性。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嶺南師范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等資源網站,以“學生體質健康”、“體質健康測試”、“大學生體質”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搜集和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為研究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提供充分的數據資料支持。
2.2.2 數理統計法
通過“菲普萊”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儀器終端收集測試數據,并使用系統導出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生成各類數據分析表,進行相應的數據統計和分析研究。
2.2.3 比較分析法
根據研究設計需要,進行分年級、分性別、分項目的橫向與縱向、局部和整體的比較,以分析出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從不同角度總結和評價學生體質健康現狀,提出針對性的改善措施。
2.2.4 走訪座談法
隨機抽取測試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調查,了解學生對于體質測試成績的滿意度和成績致因的看法,聽取學生對學生體質測試現狀改變的建議。與負責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以及體育教師進行深層次的訪談,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為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3.1 嶺南師范學院2016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總體調查分析
2016年參加嶺南師范學院《標準》實際測試人數為20974人,由于身體原因等申請免測人數為1437人,其中優秀人數為143人,占總比的0.68%;良好人數為2996人,占總比的14.28%;及格人數為15530人,占總比的74.04%;不及格人數為2305人,占總比的10.99%(見1)??梢钥闯觯鞯燃壢藬当葢沂?,其中優秀人數不足1%,不及格人數占近11%,居于及格等級的人數約為74%,以上統計數據統計表明,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體質健康整體狀況不佳。

圖1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總體綜合評定等級人數比例統計表
根據上述統計數據結果,建議對于不及格學生,應關注該類學生群體,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和處理辦法,增強其身體能力和運動水平,提高各項目測試成績,以脫離不及格等級。對于及格學生,應進一步鼓勵和促進占總測試人數近4/5的學生,使其測試等級邁入良好,這一部分學生的等級提升,可顯著改變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現有的整體體質健康等級比例。對于良好學生,應保持和提高現有體質健康等級水平,使處于等級頂層的學生人數比例增加。同時對于申請免測的一類學生群體,應建立更為完善的免測審核和特殊評價機制,在其他方面對免測學生進行學生體質健康教育學習。
3.2 嶺南師范學院2016年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分項目調查分析
以下分測試項目對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2.1 身高標準體重測試數據分析
通過此項測試可測試學生的身高與體重值,評定學生的身體勻稱度,評價學生生長發育及營養狀況的水平。從測試結果看,嶺南師范學院過輕體重的學生人數四個年級為零,有少部分學生的體重超重或肥胖,對應人數分別為為1262人和267人,具體比例值見表,一部分學生體重較低,人數為1618人,占總比84.4%的學生處于標準體重范圍,可見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的身高標準體重等級良好,這與地區氣候環境和飲食習慣因素緊密相關。對上述非標準體重學生應該科學的安排體育鍛煉和合理膳食。

表1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總體分年級、性別的身高標準體重評價等級表
3.2.2 肺活量指數測試數據分析
通過此項測試可以有效地反映學生肺通氣功能狀況。從統計數據結果看,嶺南師范學院學生肺活量等級不及格率最高值為30.05%,四個年級男生的不及格率高于女生,呈顯著的性別差異化,并表現出隨年級增大而呈逐步不及格率降低的趨勢,說明學生心肺系統功能不斷在改善,但學生肺活量水平很低的現狀不容置疑(見表)。在以后的體育教學中,要加強學生這方面素質的長期鍛煉,開展陽光晨跑等體育活動,使越來越多的不及格等級學生達到及格水準或者良好水準,提升學生的肺活量水平。

表2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總體分年級、性別的肺活量評價等級人數比例統計表
3.2.3 立定跳遠測試數據分析
通過此項測試主要反映學生下肢的爆發力量和身體協調能力發展水平。從數據統計結果看,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的下肢力量基本處于中等水平,測試結果不太令人滿意,在不及格率等級比例一欄中可以看出隨年級增大不及格率比例增加,以及男生不及格率比例高于女生的問題。今后定要加強體育教學中對學生下肢力量的練習,提高立定跳遠的成績,增強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見表)。
3.2.4 坐位體前屈測試數據分析
通過此項測試測量學生在靜止狀態下的軀干、腰、髖等關節可能達到的活動幅度,主要反映這些部位關節、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和學生身體柔韌素質的發展水平。從統計數據結果分析來看,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的坐位體前屈成績人數等級較好,各個年級優秀率比例均在24%以上,其中優秀率最高為大一年級的學生,并表現出隨年級增大學生坐位體前屈成績下滑的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生理年齡增加后身體柔韌度降低的客觀特征,另一方面是學生體育活動參與降低。針對這種情況,同樣要在體育教學中加強練習(見表)。

表3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總體分年級、性別的立定跳遠評價等級人數比例統計表

表4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總體分年級、性別的坐位體前屈評價等級人數比例統計表
3.2.5 女生仰臥起坐/男生引體向上測試數據分析
通過仰臥起坐測試女生的腹肌耐力,引體向上測試男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發展水平。從數據統計的結果看,女生腹肌耐力水平令人堪憂,大一至大四年級的女生不及格率最低是大一女生24.01%,隨年級增加逐年遞增。男生的引體向上成績非常糟糕,最高不及格率出現在大三,其不及格率高達78.76%,一大批學生在測試時不能完成一個引體向上(見表)。針對這種情況,應努力通過體育鍛煉活動加強男生的上肢力量,早日改變現狀。

表5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總體分年級、性別的女生仰臥起坐/男生引體向上評價等級人數比例統計表
3.2.6 50米跑測試數據分析
通過50米跑測試學生速度、靈敏素質及神經系統靈活性的發展水平。從數據統計結果來看,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的50米跑成績情況較好,不及格率很低,多數的同學都能在及格標準以上,尤其是男生在此項測試中,和女生比較差異明顯,優秀率平均在30%以上,所有學生的不及格率很低,但是大四年級學生的不及格率相對較高(見表)。通過走訪調查發現,這與大四學生就業壓力較大,體育活動減少有直接關系,因此,應與學生處等部門通力協作,在減低學生就業壓力的基礎上,引導和促進學生保持體育鍛煉的習慣,保持和提高現有的成績水平。

表6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總體分年級、性別的50米跑評價等級人數比例統計表
3.2.7 女生800/男生1000米跑測試數據分析
通過此項測試學生耐力素質的發展水平,特別是心血管呼吸系統的機能和肌肉耐力。從數據統計結果來看,測試成績隨年級增大而降低,大四學生的不及格率急劇增加,男生達到42.91%,女生達到21.11%,幾乎為大三學生的2倍,為大二學生的3倍,為大一學生的4倍,呈倍數變化特征(見表)。反映出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的耐力素質較差的現狀,尤其是在實際測試過程中,學生出現安全意外的情況最多,可見增強學生的耐力素質迫在眉睫。

表7 2016年嶺南師范學院學生總體分年級、性別的女生800/男生1000米跑評價等級人數比例統計表
4.1 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整體不佳,學校、體育部門和學生自身應采取全面且具體的有效辦法遏制和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
4.2 嶺南師范學院大一、大二年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優于其它兩個年級,大三、大四年級有明顯的下降的趨勢,呈隨年級增大而逐步不及格率增大的趨勢。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重視薄弱項目的練習,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目的。
4.3 嶺南師范學院學生除少部分學生體重超重或肥胖外,其他學生體重情況良好、肺活量和立定跳遠項目較差且男生不及格率高于女生,坐位體前屈成績較好,各個年級優秀率比例均在24%以上,女生腹肌耐力不良、男生的引體向上非常糟糕、50米跑項目測試很好、耐力跑項目測試很差。在今后的體育教學工作中,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更加科學的指導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素質鍛煉,特別要強化學生耐力項目的長期訓練,同時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好習慣,使學生能夠利用在體育課堂內外的時間,都能積極主動的鍛煉。
參考文獻:
[1] 王學東.大學生體質健康制約因素與對策研究—以內蒙古師范大學本科學生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11):140-142.
[2] 徐滎,徐焰,蒲畢文.廣東省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成因與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6.36(2):13-15.
[3] 劉平.寧夏醫科大學學生體質健康現狀調查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1(4):396-398.
[4] 王慧麗.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現狀分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7.23(6):142-144.
[5] 朱玉芳.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與學校體育的應對[J].體育學刊.2006.13(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