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冶安
供給側結構改革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理念的一個重大轉變,對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以及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從生產端,也就是生產方入手,通過提高供給效率、擴大需求量,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其實質在于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投資驅動到效率驅動的轉型。2014年1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在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這一改革思路是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出現頹廢的背景下提出的。[1]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供給側改革掀起了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旋律。濰坊風箏產業作為我國休閑體育產業和傳統特色工藝產業的代表,在發展中也出現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大形勢下,濰坊風箏應該通過產業升級來提高產業競爭力。
濰坊是中國風箏的發祥地,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市從1984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濰坊風箏產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成為老濰縣休閑體育產業和傳統特色工藝產業的代表之一。濰坊產業在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中,總體上看,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生產規模,一直處于加速擴張。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數量的擴張占據主導地位。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能嚴重過剩、有效供給不足等問題日益突出,[2]經濟壓力進一步加大,濰坊風箏產業的發展面臨著重大挑戰。
1.1 濰坊風箏和風箏產業的種類
風箏生產以傳統風箏和現代風箏為主。傳統風箏在制作工藝上分為硬翅、軟翅、板式、串式、筒子式和特技六大品種,主要有龍頭蜈蚣、大鷹、蜻蜓等300 余個品種。現代風箏主要是通過拿定單,組織生產運動類、廣告類、大型軟體類等風箏。傳統風箏以內銷為主,現代風箏以外銷為主。濰坊風箏產業主要包含風箏制造業、風箏旅游業和風箏文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風箏制造業出現產品供給和需求的矛盾,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風箏制造業。
1.2 濰坊風箏交易市場調查分析以濰城區為例
對濰坊市濰城區風箏生產廠和批發零售市場做出了調查分析。調查顯示,濰坊市濰城區風箏生產、經銷的企業超過70家,風箏批發、零售店鋪140余家,風箏產業相關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風箏和風箏延伸產品年的銷售額超過兩億元。同時,濰城區也涌現出了如濰坊意成風箏廠等較大企業。風箏產品除在當地銷售外,在國內的北京、上海、義烏等地是其主要的營銷集散地;在國外,已遠銷歐美、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3]
濰城區風箏產業呈現出塊狀集聚發展態勢,生產批發主要集中在位于寶通街以北春鳶路路東的濰坊風箏批發交易市場,市場占地面積10畝左右,有包括本地以及吉林、南京等地60 余家的風箏生產和銷售企業入住。火車站地一大道風箏批發市場,規劃面積1.8萬平方米,現有風箏工藝品店鋪40多家。另外火車站周邊及小商品城主要是風箏旅游工藝品展示銷售地,聚集風箏實體經銷零售店30 余家,除此之外,在濰城區古玩城里也有三家以風箏藝術品收藏為主要產品的收藏店鋪。
2.1 風箏產業產品供給存在的問題
從濰坊風箏產品供給分析,生產技術落后,基礎設施薄弱是當前濰坊風箏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雖然濰坊市已經出現諸如飛鳶意成等規模較大、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生產企業,但是當前濰坊市風箏生產經營企業大部分還是小規模、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的生產經營格局,生產設施裝備水平普遍較差、專業化標準化程度低、生產效率較低。[4]
2.2 風箏產業過剩產能
相對傳統樣式的風箏,現代風箏的放飛技巧更容易掌握,再加上設計理念的更新,現代風箏深受風箏愛好者的青睞。相反,傳統的風箏因為其放飛難度大,技巧難以掌握,進而失去了市場優勢。隨著濰坊風箏制造技術和設計理念的一步步革新,現代風箏占據了市場主導優勢,使得大量的傳統風箏停滯在生產廠和批發零售市場,得不到市場的消耗。風箏和相關延伸產品的過剩產能已成為制約濰坊風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風箏產業專業人才缺失
風箏制造的主要技巧,大多掌握在傳統風箏制作的老藝人手中,而現在濰坊風箏老藝人健在的越來越少,但能接上班的年輕傳承者并不多,特別是傳統風箏扎制工藝難以有效傳承。從風箏企業員工看,從業者多數是當地的農民,文化程度不高,生產經營的專業技能缺乏,風箏生產管理和經營方式粗放,技術、信息、流通等服務不到位。[5]無論是制造、管理、銷售,都受到一定制約,導致風箏產業整體效益不高。
2.4 宣傳力度不夠
風箏運動是一項非常熱門的休閑體育運動,但是現代的新聞媒體對體育的宣傳報導著重于競技體育運動。即使濰坊市每年舉辦一屆國際風箏節,從電視新聞、報紙、網絡等依舊很少能看到風箏運動的相關資訊。宣傳力度不夠使風箏運動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從而制約了濰坊風箏產業的發展。一是媒體的責任,二是政府對濰坊風箏重視程度尚有欠缺。
3.1 加強科技創新,提高風箏產品供給的精度
什么樣的風箏更受歡迎?一是容易放飛,二是設計精美。濰坊風箏產業要想更好的發展,首先要更深層次的融入科技,很多風箏愛好者購買的風箏因為難以掌握放飛技巧而失去了風箏運動的興趣,放飛技巧容易掌握的風箏必然會增加銷量,因此,在設計上需要多加科技創新,使制造出來的風箏人人都能放飛的起來。
3.2 加大宣傳推廣,增加需求量,消耗過剩產能
風箏產品過剩產能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風箏企業的發展,去除過剩產能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增加需求,濰坊風箏企業可以通過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增加需求量從而增加風箏產品的需求量。可以利用濰坊國際風箏會、風箏產品展銷會、國內外交流等時機,采取影視文化、廣告策劃、放飛表演、現場互動、網絡平臺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推廣濰坊風箏,真正使濰坊風箏品牌打響全國、走向世界。
3.3 加強風箏產業專業人才培養
人才在產業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舉足輕重。濰坊風箏專業人才主要包括兩種,第一是風箏老藝人,第二種是宣傳、銷售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可通過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濰坊市高職院校,結合濰坊市風箏老藝人的工作經驗,進行風箏制造業的專業培訓,多種途徑培育風箏制造接班人;積極引進宣傳和銷售方面的人才精英,借鑒其他產品的銷售模式,增加網上批發、國外出口等新的銷售途徑。
3.4 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結合
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人們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略了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現代風箏的設計樣式新穎、色彩艷麗、放飛技巧容易掌握。但這并不能否定傳統風箏,風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太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已經融入到在風箏里,因此風箏的制造一共堅持尊重歷史,立足現實的原則。應該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保護好傳統文化。
3.5 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五位一體發展模式

圖1 五位一體示意圖
五位一體是在政府的參與以及相關政策的引導和帶動下,其他四個單位與政府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發展。[6]當前濰坊風箏產業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沒有出臺專門的、具體的風箏產業政策。一個地方的特色產業發展,政府起著決定性作用。濰坊市政府應該盡快研究制定較為系統、操作性強、具體細化的風箏產業發展政策。例如,企業減稅;土地使用優惠政策;在人才問題上構建合理的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加強商標、專利知識產權保護;設立風箏產業發展支持基金等。在平衡各自利益的同時,不斷創新,能夠形成一個整體或一個系統,發揮其最佳效能來,共同促進風箏運動的廣泛開展, 風箏運動的廣泛開展,將直接轉化為推動濰坊風箏產業的巨大動力。
3.6 改善對風箏企業的管理
濰坊風箏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還處于量小質弱、手工作坊生產、分散經營的階段。目前,濰坊風箏批發交易市場占地10畝,雖然有全國各地60余家風箏生產和銷售業戶入住,但是由于面積較小,絕大多數生產加工并不在本地,另外倉儲面積小,造成物流成本增加,不利于園區長期發展。
可采用整合現有資源,籌建大型專業濰坊風箏生產、交易園區。使多個小作坊合并為大集團,針對濰坊風箏企業規模小、品位低、附加值少的現狀,采取市場選擇、政府推動的辦法,打破地域分割和部門壁壘,對現有分散的風箏企業進行兼并和重組,著力培植一批影響大、帶動力強的風箏產業集團企業。政府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調研論證,規劃建設一處集生產、倉儲、銷售于一體的大型風箏產業園區,利用濰城物流發達的優勢,將濰坊風箏推向世界各地,將濰城打造成為全國最具影響的風箏生產批發交易市場。
濰坊是中國風箏的發祥地,被稱為世界風箏之都。濰坊1984年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風箏產業也得到了較快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供給側結構改革背景下濰坊風箏產業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產品供給、產能過剩、專業人才匱乏、宣傳力度不夠等問題。基于這些問題,對濰坊市風箏產業升級發展提出以下策略:加強科技創新,提高風箏產品供給的精度;加大宣傳推廣,增加需求量,消耗過剩產能;加強風箏產業專業人才培養;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的結合;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五位一體發展模式;改善對風箏企業的管理。
參考文獻:
[1] 裴沛.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旅游產業結構提升[J].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03):7-9.
[2] 徐禮伯,鈔小靜,蘇德金. 新常態下的供給側改革與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基于鉆石理論的視角[J]. 江海學刊,2016,(04):78-85+238.
[3] 于海雯. 地域品牌價值提升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3.
[4] 夏瑩.論濰坊國際風箏會的問題與對策[J].城市地理,2015,(07):15.
[5] 夏瑩.論濰坊國際風箏會的問題與對策[J].城市地理,2015,(07):15.
[6] 劉永莎. 濰坊風箏運動的傳承與發展對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