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以信息資源開發為主導的新的技術革命正在沖擊著社會活動各個方面,圖書館作為各種知識信息記錄主要的積累和傳遞機構,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提高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質量,加強文獻信息資源開發,增強其服務教學科研和社會經濟建設的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本文以高職院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為探討對象。
關鍵詞: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
高職院校圖書館是高職院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服務,為文化傳承和社會政治經濟建設服務的重要任務。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開展各項服務的物質基礎,也是圖書館為讀者服務的重要手段和重要資源,因此,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如何,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能否順利開展。
1 調整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結構以適應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1、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清晰準確地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術人才,即培養在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包括管理人員、策劃設計、銷售人員、技術人員等大國“工匠”。
2、高職院校館藏文獻信息資源的現狀
我國高職教育教育起步晚,社會聲譽不高,受傳統學歷層次等級偏見的影響,生源質量遠遠低于本科院校,導致高職院校被重視程度不夠,辦學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圖書館條件差尤為明顯。在購買文獻信息資源時舍不得投入,所以館藏文獻信息資源存在問題較多:常常買一些特價書、折扣書來充數,因而內容陳舊過時;復本量地過大,文獻信息與學校的學科專業不相符,更無特色可言;期刊訂購品種少;電子圖書、數據庫幾乎是空白……。
這種狀況,嚴重制約著圖書館對學校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支撐作用的發揮,必須盡速扭轉。
2 努力提高館藏文獻信息資源質量,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優質服務
高職院校圖書館屬于專業性圖書館,其任務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為師生服務,為領導決策服務。要完成這些任務,逐步增加館館藏文獻信息的數量顯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追求文獻信息數量的同時,必須不斷提高館藏文獻信息的質量,使之達到比較優化的狀態,以適應學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需要。
1、緊緊圍繞學校專業設置選購文獻信息資源
根據學校的專業設置制訂采訪計劃,有計劃、有目的在浩瀚的文獻信息海洋中選擇與本校專業設置相符的文獻信息,長期堅持,逐步形成系統、完整、特色鮮明的館藏文獻信息體系,以增強其為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保障能力。
2、采訪人員和專業教師相結合的采訪模式
采訪人員大多是長期從事文獻信息資源采訪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文獻信息采訪經驗,有的還有較深入地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們不僅熟練掌握采訪工作的流程和操作方法,熟悉本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發展規劃、采訪細則,了解和熟悉館藏,掌握多卷書、叢書、連續出版物的收藏和缺失情況,長期致力于特色館藏建設,而且,廣泛搜集和掌握文獻信息的出版發行信息和采訪渠道。因而,他們對待采訪工作比較理性和穩健,會客觀審慎地取舍每一件文獻信息,也有利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但采訪人員也有局限性,最主要的就是受專業的限制,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高職院校圖書館是專業性圖書館,主要收藏專業文獻信息,在采訪專業文獻信息時,就會遇到專業攔路虎,不懂專業無法鑒別和評判質量的優劣、學術水平的高低,有時甚至連文獻信息名字、內容提要都自不懂,談何正確采訪!
而專業教師長期從事本專業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有的還是知名的專家教授,有較深的專業研究和較高的學術造詣,對本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代表人物、重要著作及專業的科研進展和前沿比較了解,其所選擇的文獻信息更具有權威性和時效性。要充分利用教師在其專業領域的優勢,有利于提高館藏文獻信息的專業性和針對性。
還有,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生,教師處在教學工作的第一線,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更了解學生需要什么樣的圖書,什么樣的圖書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教師從學生讀者的需求出發選書,能更好地滿足高校圖書館最廣大學生讀者的文獻信息需求,這是圖書館采訪人員所不具有的優勢。
但在專業教師選擇文獻信息時,也有不利的因素。主要是專業教師認為采訪文獻信息不是自己份內的事,責任心不強,有時應付、草率了事;專業教師缺乏圖書館學專業知識,缺乏對文獻的判斷能力;
參與采訪文獻信息的專業教師的不固定性,每次都是臨時抽調,導致采訪團隊不穩定,不利于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鑒于此,筆者認為應采取采訪人員和專業教師相結合的采訪模式。比如,先由專業教師從浩瀚的文獻信息中選取適合本館收藏的文獻信息,并按重要性、收藏必要性等排出順序,再由采訪人員結合館藏需要從中取舍等等。
3、把握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兩個原則
在進行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要始終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堅持針對性原則,就是要根據學校的職業性質和專業設置,搜集與本校專業相關,,尤其是本校的特色和強勢專業的文獻信息,不旁騖、不動搖,逐漸形成館藏特色。二是堅持系統性原則。這里的系統性原則,是指重點文獻信息的系統完整和與館藏文獻信息體系相互聯系,有比例,成體系,她是經過長期的搜集、系統積累才能形成的。科研研究的繼承性、文獻信息出版的連續性、重點館藏的系統性,要求館藏文獻信息的連續不斷,不能隨意中斷,否則,就會失去她就有的價值。在叢書、多卷書、連續出版物和數據庫的采訪中更應堅持系統性原則。
3 加強復審和剔除,進一步提高館藏文獻信息的質量
1、陳舊過時的文獻信息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
隨著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材料、新的工藝不斷涌現,一些不成熟的觀點、理論不斷被更成熟的、更新的觀點和理論所代替;不完善的方法被比較完善的方法所代替。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圖書館面臨著文獻信息數字化與信息更新頻率加快的壓力,這種壓力也加快了文獻信息內容的陳舊過時,加之,政治形勢的變化,本館方針、任務的調整和專業設置的調整,復本量超過讀者的借閱能力,流通過程中的自然破損老化等等,不可避免的產生陳舊的文獻信息,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2、經常剔除陳舊文獻信息
這些陳舊的文獻信息滯留在圖書館,不僅占用了大量的書庫空間,而且魚目混珠,降低了館藏文獻信息質量,影響了讀者的有效利用。對于這些陳舊的文獻信息必須解決思想,給予大膽剔除,才能優化藏書結構,提高館藏文獻信息的質量,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要。
3、剔除陳舊文獻信息的方法
剔除陳舊文獻信息的方法,常用的有:
(1)經驗法
就是由經驗豐富的館員憑主觀判斷哪些文獻應該被剔除,完全由館員的主觀判斷來決定,這些文獻信息陳舊特點比較明顯,一眼就能看出是陳舊。如殘篇斷簡、破舊不堪、無法流通的文獻信息,復本過大的文獻信息,長期壓架、無人問津的文獻信息,有政治傾向問題、被上級點名而限制流通的文獻信息等等。
(2)年限法
就是按文獻信息的出版發行時間作為剔除的標準,不同類型的文獻信息時間標準不一樣,不搞一刀切。一般來說,理工類文獻信息文獻的比文史類文獻信息的半衰期短,理工類文獻信息10年為期,而文史類文獻信息要在20-30年不等。即便同是理工類文獻信息,技術標準、產品樣本、設計規范、成果匯編等的剔除時間更短。各類文獻信息的剔除時限,要認真研究,審慎決定。
(3)統計分析法
上述兩種方法是從物質形態和數量的角度,即表象上進行文獻信息剔除,有很大的局限性。應從文獻信息內容上深入分析,確定內容是否過時,科學的方法就是定量統計法。主要有三種:一是統計文獻的利用率。主要通過統計借閱記錄和在架上滯留的時間。一般可定出在某段時間內借閱次數低于某個數值者或滯架時間超過多少者即予剔除。二是計算文獻的使用“壽命”。三是引文分析法。借助文獻計量學中的引文分析法確定文獻被利用的程度與趨勢,從而決定某種文獻是否剔除。
參考文獻
[1]沈弘.淡淡館藏垃圾文獻的清理[J].圖書館,2000(2)
[2]趙霞.論圖書館藏書剔舊工作[J].當代圖書館,2003(3): 45-47
[3]趙元章.試論館藏剔舊的標準[J].情報雜志,2006(11): 141-142
作者簡介
趙元章(1960-),男,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圖書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