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結合微信公眾號“中國華藝廣播”視頻報道的實踐,分析梳理了從做好視頻報道器材、技能和內容準備,到以導演思維做好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運營等方面的經驗心得,并針對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提出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宜“短、快、精”,兼顧 “一魚多吃”等思考方向,對做好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 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中國華藝廣播;兩岸創業匯;導演思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4-0122-02
為滿足移動互聯時代受眾對視頻內容不斷增多的需求,作為一家專業的對臺媒體,中國華藝廣播公司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在微信公眾號“中國華藝廣播”上推出了原創視頻報道。截至2018年3月,先后刊發《大陸是臺灣青年創業的熱土》《兩岸創業匯》和《臺生大陸求學就業記》等視頻報道50余篇,對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不錯的傳播效果。現將有關經驗和心得分享如下。
1 精心做好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器材、技能和內容準備
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涉及領域多,內容廣泛,相關準備工作可以重點從以下兩方面來把握。
1)精心選購拍攝器材,快速學習視頻采訪技能。筆者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采訪期間參與了微信公眾號“中國華藝廣播”上推出的視頻報道。采訪出發前綜合對比了多款索尼、佳能和松下等多個品旗艦牌的數碼攝像機,最后以便攜、高清、20倍變焦和雙卡存儲等作為主要參考指標,選定了佳能XA35高清數碼攝像機作為主要的拍攝器材。另外,筆者還抓緊時間熟悉和掌握了視頻報道的基本技術和技能。“新媒體平臺的視頻制作和傳播主要涉及到數字媒體和流媒體傳輸兩方面的支撐技術,而視頻制作本身則需要視頻的拍攝與編輯、報道的策劃與實施、文稿的寫作與編版以及網頁的設計與維護等方面的技術和技能。”[1]
2)圍繞微信公眾號定位和粉絲關注熱點把握視頻報道內容。“‘內容為王是媒體發展的一條鐵律,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必須遵循‘內容為王的理念”[2]。中國華藝廣播公司作為專業的對臺媒體,其微信公眾號“中國華藝廣播”重點關注涉臺內容特別是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的話題。例如:2017年在該微信公眾號上推出的大型系列報道《兩岸創業匯》,由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聯合臺灣高雄青創育成中心和福州市青年創業促進會共同打造,截至2018年2月已經刊發圖文和視頻報道39篇,受到廣大在大陸創業臺灣青年的關注和好評。
2 合理統籌協調,以導演思維做好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運營
一般來說,視頻報道團隊需要2~3人配合,其中攝像師和出鏡記者是最基礎的配置,如果再加上一個專門的采訪協調保障人員,會更有利于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1)抓住重點人物,合理安排好采訪時間。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作為上會記者,筆者仔細研究了當年全國兩會每天的議程,事先將計劃采訪的重點人物和要跑的代表團駐地按時間順序列了一張具體的采訪時間表,并在每次采訪出發前和各代表團駐地新聞官或者采訪嘉賓再次確認采訪的地點和時間,確保每次采訪都不落空。例如:筆者在得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3月8日上午會到臺灣代表團駐地廣西大廈參加小組審議的消息后,當天早上很早就趕到了這里,在上午會議散場后就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的話題第一個向張志軍主任發問,并于當天下午在微信公眾號“中國華藝廣播”上推出題為《張志軍:大陸積極支持兩岸青年創業,期待臺灣抓住“十三五”商機》的視頻報道,為系列視頻報道《大陸是臺灣青年創業的熱土》增色不少。
2)及時溝通聯絡,做好前后方人員的統籌協調。對于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來說,記者完成前期視頻采訪只是第一步,必須和后方編輯人員密切協調和配合,及時回傳視頻素材,盡快制作完成視頻報道內容。除此以外,還必須高度重視視頻報道內容上傳騰訊視頻后臺審核問題。一般來說,全國兩會期間,騰訊視頻后臺對視頻報道的審核可能更加嚴格,同時也由于大量相關視頻報道涌入騰訊視頻后臺,審核時間可能比以往更長。因此,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前后方人員必須考慮并給視頻審核預留充足的時間。如果出現審核無法通過的情況,后方編輯人員必須根據審核提示及時對視頻內容進行重新編輯修改,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導致審核無法通過,進而直接影響到視頻報道在微信公眾號上的正常推送。
3)以導演思維謀篇布局,把握好視頻報道運營。“新媒體視域下網絡微視頻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注重內容特色,對視頻的內容進行更好的設計和創作。”[3]實踐經驗表明,要想在實際工作中把握好視頻報道運營,一定要注重以導演思維來謀篇布局。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016年1月16日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獲勝,并將于當年5月20日舉行就職典禮,海內外媒體都非常關注全國兩會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是否會發表重要涉臺講話。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就兩岸關系發表重要講話,我們立即針對這一重要新聞事件采訪制作了視頻報道《代表委員指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為兩岸關系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在該視頻報道采制過程中,筆者在前方以導演的思維進行了謀篇布局,將前后方所有的情況考慮在內,并把報道方案細分為可具體執行的步驟,親自參與推動落實。從根據報道主題分要點在不同代表團駐地抓采4名代表委員到視頻報道文字腳本撰寫,再到人民大會堂前寒風中一個人對著鏡頭的視頻自拍以及拍攝視頻剪輯需要的空鏡頭,所有的基礎素材都要求筆者一個人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然后還要想方設法通過網絡盡快發給后方編輯,反復確認編輯制作的視頻成品有無差錯,之后再上傳騰訊視頻后臺審核,并最終在微信上推出。令人欣慰的是,這次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涉臺講話的視頻報道不但鍛煉了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團隊前后方采編制作人員的業務能力,也得到了國臺辦官員和臺灣代表團新聞官的關注和肯定,要求幫刻錄成光盤留做資料。
3 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宜“短、快、精”,兼顧“一魚多吃”
為適應現代人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微信公眾號中的視頻報道一般應以微視頻為主。“微視頻的特點是‘短、快、精,片長較短,制作周期快,內容也足夠精彩,再加上新媒體時代視頻傳播的參與性、隨時隨地的隨意性等新媒體特點,適合于所有的移動終端瀏覽和展示,尤其是智能手機的發展和普及,在傳播媒介方面極大地推動了微視頻領域的發展。”[4]另外,微信公眾號視頻報道要兼顧“一魚多吃”,《大陸是臺灣青年創業的熱土》《兩岸創業匯》和《臺生大陸求學就業記》等視頻報道內容先后在中國華藝廣播公司廣播節目中播出,同時被臺灣中央日報網、中新網、人民網和中國臺灣網等網站轉載。另外,要善于借助當下火熱的直播積累視頻報道素材。微信號“中國華藝廣播”去年借助斗魚平臺推出了9期創業直播活動,每期都提前在微信公眾號上發預告,直播完成后還專門剪輯成視頻報道集錦在微信公眾號“中國華藝廣播”上推送,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4 結束語
2018年1月3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針對當前移動互聯網呈現出的社交化和視頻化的趨勢,為進一步做好微信公眾號的視頻報道,既要精心準備視頻報道器材,不斷提升相關技能,又要以導演思維與時俱進做好視頻報道的運營工作。“視頻制作專業程度及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用戶的觀看時間,要讓用戶在感受美的同時,接受視頻內容傳遞的價值觀和情感訴求。”[5]有關這一課題的研究未來還有待于更多從業人員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總結,以便更好地滿足受眾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需求。
參考文獻
[1]鄧秀軍,范雨瑩.視頻新聞報道的媒介融合與技能重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7(4):51-54.
[2]鐘志剛,姜紅星.運用新媒體拓展對臺廣播輿論引導空間初探[J].中國廣播,2014(10):87-89.
[3]李鼐,梁辰.新媒體視域下的網絡微視頻創作探析[J].戲劇之家,2018(3):92.
[4]李楠.新媒體環境下微視頻的制作與傳播[J].戲劇之家,2017(1):113-114.
[5]李麗娟.視頻在新媒體傳播平臺上的運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6(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