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面對全校學生,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和訓練,預防學生出現心理上的不適。因此,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徑,開設合理的大學體育保健課,正確解決問題。對于大學體育保健課教育者來說指導學生教育需要從了解學生開始,通過在大學體育保健課上開設心理咨詢的模式,結合廣大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問題,來加強心理咨詢提出建設性的看法。
關鍵詞:大學;體育保健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學生是我國現代社會的棟梁之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決定一個國家的發展。尤其是那部分面臨畢業的大學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下,崗位的競爭成為廣大大學生所承擔的巨大壓力,如果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夠好,必定會影響到學生自身的未來,嚴重還會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伴隨著我國教育不斷改革,對大學生心理教育越來越關注,加強我國大學體育保健課的開設,并且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內容。只有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健康的發展,才能面對擇業、就業時保持良好的心態。所以將大學體育保健課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實際心理特征發揮著非常顯著的現實價值。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就以目前高校教育工作來講,偏向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對于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每個大學都有心理咨詢教師,但是不是每個大學生都愿意去咨詢的,所以需針對該項實際情況,針對開設相應的大學體育保健課。因為那部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心理素質不高的原因導致大學生認為只要專業水平好,能力強就可以找到一個好的工作,但是很多人都是這樣想,部分大學生因為沒有別人能力強而被打擊到,心理素質就會發生變化,不利于社會的發展,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主要建設力量。在大眾化時教學必然會導致大眾化就業,高校畢業的大學生不再是“精英”,在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都不會選擇西部地區,他們會選擇東部,東部有許多沿海城市,例如上海、天津等城市經濟發達,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想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專門找城市不找城鎮、找大企業不找小企業,“寧可在一顆樹上吊死,也不愿換一棵樹”等現象。現代每個企業最標準的招聘準則是必須有工作經驗,對女生的性別歧視依舊存在,所以技術型女性比男性要少很多,重重加大了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學生從大一懵懂無知的狀態關注企業一直到大四,期間會不斷的改變就業問題,素質差的學生將會導致負面影響,甚至出現一些極端的行為。所以我們有必要認清當前的局面,并加以改正,在開設大學體育保健課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好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可以改變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觀念。每個人的心理素質是不同的,它參與人素質的形成,并直接影響到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因此信念、心理健康、行為養成等各個方面需要提高,這能夠促進大學生走向健康的道路。
二、大學體育保健課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
首先,大學體育保健課是要做到實質性的,關鍵的是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轉變為體育實踐中,體育保健課程只是在大學生生活期間的一個落腳點,主要還是將心理教育成為每個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針對不同的年紀開展不同的體育保健教育。在傳授知識時,盡量將所講的內容放在體育健康的情緒之上,注重講一門課程就來模擬情景教學一次,這樣指導學生將會深入人心。
其次,把體育保健健康教育以選修課的同時,邀請一些經驗豐富的體育保健專業學家,進行知識講座,及時輸送一些現代大學生所面臨的一些就業問題和心理素質問題。例如人際交往、運動合作、精神等問題,在就業工作中,人際交往是最為嚴重的問題,許多大學生知道自己想要說什么,但是卻無法表達出來,或者在說話時,聲音特別小,造成與人交談時,用人單位會覺得交流起來非常的困難。此外,可以利用學校的廣播、微信閱讀、錄制微信視頻等方式來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體育體系中,滲透至大學生教育的全過程中,將心理教育推行為素質教育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大學生心理教育只要滲透進每一個學生的心中,就會產生自我目標,在教師能夠有效的進行管理學生以及學生社團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過學校所開設的各種活動,可以有效的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適當的運用心理學,調動學生只能與非質量等因素進行輔導。結合教學內容和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對于自身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
最后引導大學生學會自我調試。幫助大學生消除消極思維,培養積極思維,一個積極思維的人在遇到問題時會時常思考問題,能夠保持冷靜,思考問題并且解決掉它,遇事不會采用消極的方式或者埋怨他人,自怨自艾等任由命運去擺布,在學習生比自己要好的,會產生妒忌心理,應當調整好的自己覺的狀態,并且學習別人的長處,不與人斤斤計較,學會樂觀的心理。其次,幫助學生抵制不良情緒的轉移,情緒是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學生活當中,必然會伴隨著各種情緒的發生,如高興、焦慮、憤怒等影響著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將自己的情緒轉移,可以通過聽音樂、睡覺或者去自我發泄。這是通常最為普遍的方式,也是其他放松訓練的基礎。
三、結語
在大學就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更好的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好的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以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幫助大學生能夠更好的就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有自我認識以及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文峰,李建平.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探索[J].傳承,2014,(6):143-144.
[2]于玲.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山西青年,2016,(23):180.
[3]薛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中文信息,2015,(2):199,153.
[4]吳群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32):64.
[5]呂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學園,2015, (6):48-48.
作者簡介:張艷(1987—),女,漢族,安徽宿縣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