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詞種類繁多,詞義也是多種多樣。在英譯漢的翻譯過程中,對于譯者而言動詞的翻譯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最常見的一種就是譯者本身不認識該動詞,面對生詞往往無從下手;還有就是許多動詞的詞意譯者有可能認識,但是該含義放在文章里面就是覺得不合邏輯,不通順,這也會同樣導致翻譯無法進行,針對這兩種情況根據我為數不多的翻譯經驗,我認為可以采用“動詞隱詞法”來解決這一類問題。
關鍵詞:動詞;動詞翻譯;動詞隱詞法
一、動詞的翻譯
(一)英語動詞的特點
英語動詞形式多種多樣,是英語句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動詞的分類根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歸類,在這里不多贅述。英語本身是一種是立體、圖片、形象的語言,語言很鮮活,在這里動詞是功不可沒的,因此把英語動詞翻譯好對整個句子而言至關重要。
(二)由主語賓語間的關系直接選用動詞
動作有發出者也有承受者,因此在很多情況下,英譯漢當中動詞刪掉觀察主語和賓語間的關系即可。下面以幾個簡單的漢語句子為例:
(1)改革開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大雨(阻礙了)交通。
(3)鮮花(美化了)環境。
這三個中文句子中就算不給相應的動詞我們根據已經有的語文知識便可以填出相應的動詞搭配,而英語中的動詞隱詞法正是運用了這種方法。
(三)動詞處理“隱詞法”概念
主要是指在具體語境下,有了主語和賓語,你可以完全推測添加適當的動詞,如同本人寫作一般,如:“改革開放……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選擇動詞肯定是“提高”,“改善”之類的詞,英文與中文完全一樣,如:The heavy snow disrupted fights and road traffic,你遮住disrupt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中文的動詞呢?顯然,“影響”非常合適,而你如果查字典,估計你是查不到這樣概念的直接對等。所以,英譯中運用“隱詞”技巧,你的翻譯速度和行文質量都將大幅提高。牢記,用寫作的角度去翻譯。
(四)動詞隱詞法的應用
例1:Cars, motorcycles and bicycles(are banned),making the island both quieter and safer than almost anywhere else in China.
誤譯: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被禁止,這使得鼓浪嶼比中國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安靜和安全。
參考翻譯:島上禁止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通行,這使得鼓浪嶼比中國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安靜和安全。
分析:Ban本身具有禁止的含義,該詞譯者都會認識,屬于常見的短小詞語,在英文當中如果直接翻譯為被禁止的含義的話,則會產生如下譯文: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被禁止,這使得鼓浪嶼比中國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安靜和安全。此時該譯文的意思未免有些生硬,邏輯的話不是很通順。禁止的話是被誰禁止呢?禁止哪方面的事情呢?這樣的譯文很明顯是經不起推敲的。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妨將原文中的動詞先舍去不看,然后我們會發現譯文中賓語很明顯實際上應該是原文中對應被動語態中的主語汽車、摩托車和自行車,又根據上下文可知主語是鼓浪嶼這座小島,所以譯文的主語為“該島”,然后我們就考察該島與汽車等的關系,在語文理解的視角可知為該島禁止車輛同行,則補全了剛剛中文當中所缺失的含義。最后得到如上參考譯文。
例2:The country has sought to (burnish) its spiritual image by promoting itself as the birthplace of Buddhism and yoga.
誤譯:印度一直試圖通過以佛教和瑜伽誕生地的名頭來擦亮自己的精神特質。
參考譯文:印度一直試圖通過以佛教和瑜伽誕生地的名頭來凸顯自己的精神特質。
分析:這里的burnish本意是擦光、擦亮的意思,很明顯直接翻譯成“印度一直試圖通過以佛教和瑜伽誕生地的名頭來擦亮自己的精神特質。”是不符合中文表達用語思路的,這時候我們便可以隱藏起該動詞,在心里問自己“xx文化形象?”當然是improve,enhance這一類表示提高、加強的詞語了,故可形成如上翻譯參考翻譯。
例3:Facing slowing sales,global luxury brands are angling for a piece of Chinas e-commerce market。
參考譯文:面對銷售放緩,全球奢侈品牌正在做出準備,想在中國電商市場分一杯羹。
分析:Angling for這個詞用詞比較新鮮,是個不常見的詞語,對于一些人來說可能是生詞,所以采用剛才的方式,將Angle for隱藏后變成了“全國銷售市場都想xx一部分”,這時再從中文寫作高度直接組織語言看主語和賓語關系可大致分析出“全國銷售市場都想分到一部分好處”,再用一定的語言進行潤色則會得到如上參考譯文。
二、結語
將動詞隱藏起來讀文章可以快速了解大意,但一般適用于英譯漢的情況。漢譯英的話,動詞的變化需要豐富多彩,才能讓文章富有張力,因此動詞翻譯隱詞法只適用于英譯漢。
參考文獻:
[1]劉慧.文學翻譯中動詞語義的解讀與再現[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7.
[2]袁媛.從錯誤分析理論研究漢譯英中的動詞翻譯[J].中國西部科技,2014,13(09):90-91.
[3]李文玲.議動詞分類[J].語文學刊,2009,(21):82-83.
[4]劉華文.漢英翻譯中動詞與句式再匹配現象研究[J].中國外語,2008,(05):89-95.
[5]盧毅.英漢翻譯中的名詞優勢和動詞優勢[J].職業時空,2007,(09):73-74.
作者簡介:馬子雯(1994—),女,漢族,遼寧丹東人,專業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