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隋朝,上承魏晉南北朝,下啟唐朝,這注定了隋朝不平凡的地位。隋朝統治時期,也是人口大幅度增長時期。封建王朝,人口是一個國家得以穩定的最基本因素。隋朝比南北朝時期的人口增加了很多,南北朝由于長期混亂割據,人民生活無法穩定,人口自然無法快速增長。加之地方勢力強大,隱匿的戶口也多。而隋朝建立后,統治者采取一系列增加人口的措施,使隋朝人口大量增加,進而增加了財政收入。
關鍵詞:人口;南北朝;大索貌閱;輸籍定樣;財政收入
在封建社會里,人口越繁榮,賦稅徭役比重就越高,朝廷的財政收入就越多。南北朝時期,受當時社會背景的影響,人口波動較大,人口幅度也呈下降的趨勢。隋文帝統一南北建立隋朝后,政權穩定,有利于恢復和發展生產,人口得以迅速增長。故而對不同朝代的人口進行研究,可以側面分析出一個朝代的發展變化。對于隋朝人口的分析,我們首先要了解南北朝動蕩時期人口的變化狀況。
一、南北朝時期人口狀況
南北朝處于朝代不斷更迭的動蕩時期,這一特點使南北朝的人口發展變化狀況較為突出。對于南朝而言,自劉宋王朝建立后,君主相對較為注意農業的生產并安撫流亡民眾,元嘉時期的戶口數達到了最高點。然而,大明年間時,人口卻出現了驟減的情況,“大明年末,積旱成災,雖敝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占,死已倍之,并命比室,口減過半。”[1]大明年間災害較多,加之統治者不恤民事,很多百姓都在這種情況下生病和死亡。在《通典·食貨·歷代戶口盛衰》中有提到劉宋當時的戶口數,有戶906870,有口4685510。
史書中記錄南北朝的人口數字資料很少,對于南齊的戶口數字,史書中并沒有記載,但從一些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南齊人口的狀況。南齊政權在推翻劉宋政權時,社會的發展狀況可以說是十分破敗的,人口驟減,土地荒蕪,南齊政權存在了三十幾年,統治者自身雖清明,但卻沒有提出任何有利于人口恢復的有力措施,“京尹雖居都邑,而境壤兼跨,廣袤周輪,幾將千里??M原抱隰,其處甚多,舊遏古塘,非唯一所。而民貧業廢,地利久荒?!盵2]南齊的境內如此荒涼,想讓百姓發展生產,恢復人口恐怕是力不從心的。只有在南齊武帝當政時期,國家的生產相對發展,但是恢復發展的時間在齊武帝當政時期太短了,人口發展的條件還沒有達到要求。所以南齊的人口比較劉宋元嘉年間的人口數量少了許多。
蕭梁政權前期較南齊政權穩定,相對達到了人口發展的條件,所以在蕭梁前期,人口數量大體比南齊時期增長,而到梁武帝當政時期,朝廷剝削又開始加重,尤其是蕭梁政權后期又發生侯景之亂,嚴重破壞了經濟發展,導致剛剛穩定的社會再次陷入動亂,這種混亂局面令蕭梁末年的人口狀況可以用“人跡罕至”來形容。然而,蕭梁政權末年除了爆發侯景之亂,自然災害也頻繁發生,旱災、瘟疫成為人口驟減另外因素,“自喪亂以來,十有余載,編戶凋零,萬不遺一?!盵3]
陳朝,《通典·食貨·歷史戶口盛衰》中記載,“皇帝時稱令主,閱其本史,戶六十萬……至后主滅亡之時,隋家所收戶五十萬,口二百萬。”這里交代了陳朝時期的戶口數為六十萬,陳朝是南朝中地域面積最小的,且政權的統治時間也較短。在陳朝當政時期,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陳朝在這種社會發展背景下,人口想要大量恢復,是不容易的??v觀劉宋、南齊、蕭梁、陳朝這四朝,可以看出,無論是有史料記載過戶口數目的,還是沒能記載戶口數目從史料中分析的,南朝的人口發展狀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社會動亂影響,民戶的數量是較少的。
北朝人口的狀況與南朝有其相似之處,即南北朝都處于社會動蕩,政權更迭頻繁的時期。北魏前期的政權相對穩定,在北魏前期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政治、經濟都很開明,恢復發展生產很用心,人口發展得到一定提升。在北魏正光年間之前,戶口的數目發展到了晉武帝當政時期的一倍多。但是正光年間之后,北魏統治開始變得腐朽,對人民的剝削日益加重,加之民間起義相繼發生,造成民眾死傷無數,北方人口大幅度減少?!锻ǖ洹な池洝v史戶口盛衰》中記載,“及爾朱之亂,政移臣下,或廢或立,甚于奕碁。遂分為東西二國,皆權臣擅命,戰爭不息,人口流離,官司文簿,又多散棄,今按舊史,戶三百三十七萬五千三百六十八?!睎|魏和西魏的戶數,史料中記載的殘缺不全,但東魏西魏時期人口的發展狀況不會是停滯不前的。
據王育民的《十六國北朝人口考索》的記錄可以總結。東魏時期,基本上的戶口數量與北魏時期差不多,大約有300萬。而西魏末年時,戶口數則變成了150多萬,口600萬。到北齊、北周時期,人口的數量較西魏有所增長?!吨軙の涞奂o》中記載,北周滅北齊時,有戶3302528,人20006880。但這只是北周舊境的戶數,并沒有加上滅北齊后所得的戶數。北齊并入北周的戶數大約也有330余萬戶。
二、隋朝人口增加的狀況
隋朝剛建立之初,其人口數量大致是北周北齊舊境的總和,也就是大概六七百萬的民戶。隋朝推翻陳朝后,陳朝有戶五十萬,加上滅陳朝得來的五十萬戶,隋朝的民戶數大概有七百萬左右。隋朝在統一南北之后,開始著力恢復發展生產,逐漸呈現出繁榮的局面,達到了人口大量發展的標準。
在隋文帝統治的時期里,通過他勵精圖治的政策,人口大量增加。隋朝戶口數量最繁榮的時期,應屬于隋煬帝當政的大業年間,大業年間各種生產活動已經較為成熟,是隋朝綜合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無論是政治措施還是經濟措施,都收到了預期的目標,甚至超出了預期目標,其表現在人口方面就是民戶數量大幅度提升。《隋書》中記載“煬帝大業二年,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零一萬九千九百九十六,此隋之極盛也?!睙鄞髽I年間,隋朝的戶數增加到了800多萬,隋朝人口發展的這一階段,其民戶數量可以說是自魏晉以來古代王朝控制的最高點。隋朝人口的大幅增加,帶來的好處就是隋朝國家的財政收入不斷增加。
三、隋統治者增加人口的主要措施
南北朝時期由于多種方面的原因,人口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即便當時各朝統治者希望發展生產,增加本朝的人口,增加財政收入,也會由于動蕩的社會環境和發展狀況而力不從心。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吸取了南北朝時期的經驗教訓,有的放矢的對民戶進行管理。他仔細分析人口較少及人口增長緩慢的原因,制定出解決辦法。因而在文帝的統治下,隋朝民戶逐漸增長,并在隋煬帝大業年間達到鼎盛。
南北朝動蕩的局面,使大量流民出逃,戶口也變得不明確,成為了隱匿人口。隋朝建立后,為了更好地發展生產,增加朝廷的財政稅收,開始著重對戶口進行管理。隋朝對人口的管理是較為完備的,其執行的力度在歷朝歷代都是可圈可點的。隋朝在增加人口措施上,主要實行了“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制度。
土地政策上,隋朝依然實行均田制。其目的自然是要把農民與土地拴在一起,以確保封建國家所需的勞役賦稅。但由于經過南北朝的動亂,國家存在大量隱匿的戶口或者戶口所記錄的年齡體態與實際不符以逃避賦稅,于是頒布了“大索貌閱”制度,對戶口進行檢查。隋朝統治者采取這種辦法檢查隱匿戶口,得戶數萬,大索貌閱中得到的民戶有許多無家可歸和沒田可耕種的,這些檢括出的人口必須要安置好。如果不能將這些民戶妥善的安置好,即使是登記在冊成為國家的編民,也依然會出現逃亡的現象。
“輸籍定樣”制度,是封建國家在編人口擴大及財政收入增加不可缺少的關鍵一步。大索貌閱制度實行后,雖清查出大量人口,但依然還有很多“漏網之魚”,朝廷畢竟不能用嚴酷的刑罰將那些隱漏的流民抓出來,這樣只能使民眾更加排斥朝廷,唯有采用適當的辦法讓流民心甘情愿編入國家戶籍。于是,“輸籍定樣”制度應運而生了。
輸籍定樣是隋朝根據宰相高熲的建議實行的,他認為朝廷對戶等的劃分存在不實情況,而賦稅和徭役都跟戶等有著密切關系,此外,由大索貌閱檢查出的人口也要為其安置并劃分戶等以作為日后征收賦稅徭役之依據。輸籍定樣制度為的是讓民眾認識到,作為流民或浮客,會被士家大族勢力剝削,收取的賦稅只會更多;而作為在編的民戶,則可以減輕賦稅徭役,生活也較為穩定。這樣的政策使民眾愿意離開豪強地主依附,主動成為國家的編民。輸籍定樣制度命令州縣官吏每年按照朝廷所定樣式來檢查戶口,并將民眾所需繳納的賦稅按不同戶等做出繳納標準,寫成定簿。隨著輸籍定樣制度的大力實行,地方豪強徇私舞弊的現象有所減輕,大量隱匿逃亡的民戶成為了國家編戶,隋朝在編的人口數增加,進而令國家的財政收入大量增加,大力促進了隋朝的發展。
隋文帝頒布“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制度,使得人口大幅度提升,進而促進了賦稅財政收入,增加了從事各項生產活動的勞動力??偠灾?,人口穩定是隋朝得以發展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宋]司馬光.沈志華,張宏儒主編.《資治通鑒》(文白對照版)[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梁]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3][唐]姚思廉.陳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4][梁]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5][唐]魏徵.隋書[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6]王育民.十六國北朝人口考索[J].上海:上海師范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歷史研究,1987.
[7]殷憲.北朝史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8]呂思勉.隋唐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1959.
作者簡介:田慧文(1993—),女,漢族,河南睢縣人,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專門史、邊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