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隨班就讀教師的職前教育是薄弱環節,開展有針對性的在職培訓,提高隨班就讀教師的特殊教育能力是當務之急。本文分析了隨班就讀教師特殊教育能力養成的途徑,并在此基礎上總結了提升隨班就讀教師特殊教育能力的支持保障體系,以期為隨班就讀師資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隨班就讀;特殊教育能力;支持體系
一、背景
隨班就讀是指殘疾兒童少年進入普通學校普通班級進行學習,它是融合教育理念在我國的一種實踐模式。目前,隨班就讀已經成為我國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主要形式。根據教育部《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我國在普通學校中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已經占到所有在校殘疾學生人數的55.06%[1]。可以說,隨班就讀的質量關系著大多數殘疾兒童的教育權利以及由此獲得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而隨班就讀教師的特殊教育能力則是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
二、隨班就讀教師特殊教育能力分析
隨班就讀教師是指在普通中小學校里,擔任隨班就讀兒童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主要是指隨班就讀兒童的學科教師和班主任。[2]近年來,隨班就讀師資質量已成為影響隨班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提高隨班就讀教師特殊教育能力勢在必行。
(一)特殊教育能力分析
在國外,得到學界認可的觀點是美國研究者Cooper J E.所歸納的融合教育教師應具備的五方面能力,包括障礙兒童相關知識;障礙兒童學科內與學科間的有效教學策略;正確的班級管理與行為干預技能;正式與非正式的評估方法;與家庭成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員有效溝通與合作的策略。國內的研究者關于教師的特殊教育能力和素養的觀點,有代表性的有“三要素”論(蘭繼軍,2004):融合的態度、價值和期望;民主的教育觀;特殊需要兒童教育的知識、技能和情感?!八囊亍闭摚先f金,2008):專業理念、專業智能、專業情懷、專業規范。
(二)隨班就讀教師職前特殊教育能力培養現狀
目前,我國隨班就讀師資培養主要依托各級師范院校的普通師范類專業,而幾乎所有的普通師范類專業都偏重師范生普通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而忽視特殊教育能力的養成。根據汪海萍2006年對我國師范院校所做的調查顯示:137所師范院校中已開設特殊教育必修或選修課程的僅19所。[3]目前我國針對普通師范生開設的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相關課程大多為選修課,且課程計劃中均未為學生提供接觸隨班就讀教學一線的機會,課程內容與隨班就讀實踐的現實訴求存在較大差距。[4]并且,目前普通高等師范院校教師資格證書的獲得與考核很少或者根本就沒有包含特殊教育成分[5],這又直接導致普通高等師范院校開設特殊教育類課程的積極性不高。
因此,對于隨班就讀教師的培養,職前教育顯然是薄弱環節。針對目前逐年增加的隨班就讀學生數量和對高水平隨班就讀教師的迫切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在職培訓,提高隨班就讀教師的特殊教育能力是當務之急。
三、隨班就讀教師特殊教育能力養成
(一)通過培訓加強特殊教育理論積累
職后培訓是提高普通教師特殊教育能力的重要形式。即采取短期培訓的方式對普通學校中的教師進行特殊教育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主要面向學校教學管理者、資源教師、承擔隨班就讀的學科教師幾類對象。目的是幫助培訓對象建立融合教育理念,充分認識隨班就讀工作的重要意義,了解我國隨班就讀的發展和現狀,了解我國隨班就讀相關政策和規定,進而提高學校中各個層面的隨班就讀教師的特教理論水平。
(二)依托教研提升特殊教育實踐能力
對于承擔隨班就讀工作的教師來說,為每一位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是首要任務也是最高追求。因此,可以依托當地高校、教育局和特殊教育學校的專家資源開展定期教研活動以提升教師的實踐技能。教研活動可采用不同形式,如現場教學、案例教學、技能大賽以及經驗交流座談等,并且要形成常態化的教研模式,使教學和科研始終貫穿教師的實踐過程。
(三)鼓勵在職研讀提高專業素養
目前我國中小學承擔隨班就讀的教師大多數是普通師范專業的學歷背景,進一步的學歷提升、在職研讀、進修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解決隨班就讀教師數量和質量的有效途徑。通過在職的系統性的學習,可以讓教師獲得更高層次的、更專業的指導。
隨班就讀教師的特殊教育能力是在工作中逐步養成和提高的,而其特殊教育能力的不斷提升離不開職后培訓、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更需要教師個體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專業素養和能力。
四、保障與支持體系
科學化、制度化的職后培訓是目前提升隨班就讀教師特殊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徑,而規范化、強有力的支持保障體系則能夠使教師培訓最大程度獲得收益,也才能夠真正有效地提升隨班就讀師資水平。
(一)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
完善的培訓機制既包括組織架構的建立,還涉及到具體的培訓內容、培訓形式的確立。組織架構上,以校本培訓為基礎,學科或年級組不定期開展針對性培訓,請校外專家作指導;除此之外,建立與特校的對接,應用特校的師資優勢開展教學指導和培訓;再者,積極獲取高等學校的學科資源,依托高校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
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要體現全面性和針對性。首先是基礎理論,主要是融合教育的基本理論、特殊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教育需求,進而幫助教師建立起有利于特殊學生發展的教育體系和模式。第二,加強特殊教育知識培訓,如不同障礙類別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特殊學生的評估知識、個別化教育計劃制定等。第三,有關實踐技能的培訓。如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實施方法、隨班就讀班級管理方法等,幫助教師運用相關知識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培訓形式上可以采取信息技術與隨班就讀教師深度融合的方式,建立網絡研修社區,促進教師培訓常態化,結合常規的講座、教學示范演示、現場觀摩等形式,充分滿足隨班就讀教師的實際需要并提高培訓的實效性。
(二)形成專業、穩定的培訓隊伍
在已有的教師培訓機構中建立專兼職結合的特教育教師培訓隊伍,加強隨班就讀教師教研、科研隊伍建設,以此保證培訓的質量和效率。培訓隊伍可以由高校的相關專業人員、特殊學校的教師以及教育主管部門的教研員組成,也可依托專業的培訓機構,針對教師的不同需求開展培訓或進行巡回指導。
(三)多方面合作及支持
除了教育行政部門在政策、制度方面的支持之外,隨班就讀學校內部、特殊教育學校、特殊兒童家庭和社會的合作與支持同樣可以幫助營造良好的隨班就讀教育教學秩序,從而為教師提供有力的支援。比如,特教專家組成的“專家工作室”、專業服務機構在特殊兒童缺陷補償和康復訓練等方面為隨班就讀教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指導。
綜上,隨班就讀教師的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是提高隨班就讀質量的重要保障,在我國目前隨班就讀師資職前培養不足的情況下,對教師的職后培訓格外重要。與此同時,建立起完善的支持保障體系才是提升隨班就讀教師特殊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
[2]李澤慧.近二十年我國隨班就讀教師培養研究回顧與反思.中國特殊教育,2010年第6期.
[3]汪海萍.普通師范院校特殊教育課程開設情況的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6.(12):13-16.
[4]馮雅靜,李愛芬,王雁.我國普通師范專業融合教育課程現狀的調查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16.(1):14-15.
[5]鄧猛.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困境與出路探討[J].現代特殊教育,2009(9).
[6]華國棟.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師資培訓用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段雨佳,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