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慧
【摘 要】 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是促進我國管理會計改革與發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提升醫院經濟管理水平和推動財會人員轉型的內在要求。通過總結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研究成果和理論,分析我國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現狀及問題,理順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體系建設思路。運用案例法全方位展示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在預算管理、會計核算、成本管理、醫保控費、績效管理、資源配置和決策分析等模塊的創新應用。通過對管理會計信息化的價值分析,提出建設建議,為創新管理會計數據應用、解決信息孤島、達成業財融合、促進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提供可借鑒、可操作的經驗和方法。
【關鍵詞】 公立醫院; 管理會計;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R197;F23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8)08-0002-08
一、研究背景
公立醫院管理會計的目標定位、多樣化管理需求、龐大的信息數據,給公立醫院財務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是支持管理會計理念與方法落地、支撐管理會計功能發揮和價值實現的重要手段和推動力量。信息化分析結果直接為醫療服務、管理、決策提供支撐是未來醫院管理會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一,政府鼓勵引導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1]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要積極探索推動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工作,推動基層單位會計信息系統與業務系統的有機融合,推動會計工作從傳統核算型向現代管理型轉變。《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2]明確指出: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堅持“業財融合”原則,強調“信息”支撐作用,實現財務與業務活動有機融合,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管理會計應用指引(財會〔2017〕24號)中的《管理會計信息模塊應用指引》[3]明確了管理會計信息化成本、預算、績效等模塊的建設和應用要求。因此,促進醫院通過信息化手段推動管理會計轉型是必由之路。第二,強化費用控制對公立醫院提出了新要求。在當前財政補償機制落實不到位、藥品加成取消、醫保經費嚴格管控的大環境下,醫院必須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經濟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第三,公立醫院職責定位是管理會計轉型的有力推手。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承擔部分政府職能,這對其經營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須實時監測醫院內部管理是否存在疏漏,及時控制和調節經營活動,形成有效反饋機制,做出科學決策。這些靠傳統的財務模式無法完成,必須利用信息技術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第四,信息時代為轉型提供新的機遇與挑戰。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革命迅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徹底改變了醫療行業信息的傳輸、交換、儲存方式。面對爆炸式增長的經濟管理信息,如何獲取、驗證、關聯、分析、應用數據等問題不斷涌現,給醫院財務管理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同時,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推廣,財務管理方法的不斷創新,先進管理工具的引入應用,使管理會計與信息化的跨界融合成為現實可能。
二、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理論分析
(一)我國會計信息化發展歷程
從20世紀80代末、90年代初開始,醫院會計信息系統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個別到普及的發展階段。根據信息化程度,我國醫院會計信息化建設整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20世紀90年代以前,以會計電算化為核心的建設階段。此階段會計信息化建設并未實現對業務流程的改造。第二,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醫院信息系統(HIS)與有關業務管理系統逐步實現融合,成本核算等系統逐步得到開發應用,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部分達到融合。21世紀初,醫院精細化管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因素驅動醫院成本核算系統擴大開發與應用,推進了會計、成本、醫保、病案等相關系統數據開發與匹配工作,醫院會計信息化得到深入發展。但這種點對點的單向聯接方式尚未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4]。
(二)管理會計與信息化理論分析
一是協同理論分析。德國赫爾曼·哈肯的協同理論認為,不同屬性的系統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又相互合作的關系,各協同要素通過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協調配合,支配著整個系統朝著有序、穩定的方向發展,使系統整體功能倍增或放大。
二是管理會計內涵分析。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內部管理需要,通過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有機融合,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管理會計強調將管理會計的工具方法、知識理念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涉及戰略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營運管理、投融資管理、績效管理、風險管理等領域,輻射單位管理活動的方方面面,從而將會計職能從記錄價值向創造價值拓展,從后臺部門向業務前端拓展,推動會計工作轉型升級和單位價值創造能力全面提升。
三是管理會計信息化內涵分析。管理會計信息化,是指以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為基礎,借助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信息獲取、加工、整理、分析和報告等進行處理,為單位有效開展管理會計活動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對醫院海量業務活動數據進行搜集、存儲、處理、挖掘、分析,形成更具價值的、可利用的有效信息,滿足不同單位和使用者的管理需求。
三、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現狀分析
全面推進管理會計信息化體系建設是推動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當前,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方面主要有以下問題[5-8]:
一是管理會計信息化缺乏統一規劃。目前由于缺少頂層設計,加之需求分析不夠科學全面、系統整合性差,我國醫院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滯后,信息化重復建設比較普遍,信息資源與財務資源浪費嚴重。二是管理會計信息化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醫院領導信息化意識薄弱,管理思想陳舊,影響了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進程。此外,部分財務會計人員習慣于傳統的工作方法和模式,身兼經濟管理職責的一些醫護人員對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也認識不足,導致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發展滯后。三是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范圍不夠廣泛。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只建立了覆蓋門診住院收費、會計核算以及藥品、耗材等資產管理業務的小局域網,涉及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的相關數據標準、口徑和范圍還存在不一致性,降低了管理會計信息質量,造成應用上的局限。另外,管理會計數據在人力資源管理、醫療服務價格制定、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沒有建立相應的規范標準,以及信息化軟件開發滯后等原因,導致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不夠廣泛。四是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硬件設施落后。信息化硬件設施是管理會計信息化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然而部分公立醫院,尤其是市縣級公立醫院信息化系統主機、服務器等硬件設施存在瓶頸,也制約了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發展需求。五是管理會計信息化人才隊伍匱乏。當前大多數公立醫院財會隊伍方面缺乏能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價值信息的中高級會計人才,精通信息技術、會計、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是稀缺,這給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和維護帶來挑戰。
四、管理會計信息化構建思路
(一)總體設計
在目標定位方面,按照管理協同理論,以信息化為載體,以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為基石,以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為主線,以成本核算管理體系為抓手,以績效管理體系為導向,建立四位一體的管理會計信息化平臺。圍繞數據共享這個核心,聯合已有的業務系統,將計算機“事件驅動”概念引入流程設計,將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管理流程有機融合,實現1+1>2的協同效應,為醫院創造價值。
在設計思路方面,第一部分是軟件平臺設計:首先針對管理會計轉型中遇到的信息化掣肘因素制定對策、解決難題;其次以需求為導向開發軟件功能。第二部分是系統化設計:通過標準化數據接口,構建集軟件平臺、網絡信息傳輸、數據倉庫存儲為一體的綜合系統,既保持各個系統相互獨立運行,又保證在大數據的全樣本分析模式下完成各系統無縫對接,數據快捷傳遞,信息實時共享,最終建立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幫助院科兩級決策分析,見圖1。
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生成流程:通過經濟管理數據采集接口,從HIS、醫技、手術麻醉等業務系統和人力資源、病案、財務等管理系統中抽取源數據,形成經濟管理數據倉庫;經過數據加工,將經濟管理數據倉庫中的元數據整合成滿足不同用戶管理需求的數據集市,運用多維分析、中間報表、數據調用、數據挖掘、數據填報等手段,最終生成數據客戶端,以及會計核算系統、成本管理系統、預算管理系統、績效管理系統、醫保控費系統等,詳見圖2。
(二)系統建設組織架構
為保證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成功實施,需要專門成立項目組,組長由院領導擔任,計財處牽頭,信息部門、軟件公司、相關職能部門、業務部門負責人共同參與管理會計信息化項目小組,明確各部門責任與分工,從項目的規劃、設計、實施,小組成員全過程參與,計財處具體負責。
(三)參與部門及人員
建設一支會計、管理、信息技術、統計等多學科跨界復合型人才隊伍對推進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舉足輕重。醫院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最終是為醫療業務服務、為全院管理服務,因此業務部門人員必須參與醫院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規劃設計,構建管理會計信息化與業務之間的橋梁。
(四)建設部署要求
一是院領導高度重視,全院全員深入參與,形成管理會計信息化文化。二是以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為依托,實現人流、物流、財流、信息流的統一。三是分階段、分步驟構建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四是制定管理會計人才分批次、分層次培養計劃,不斷完善和改進現有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五、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案例詮釋
醫院管理會計主要功能是服務于單位內部管理需求,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辨識、處理、挖掘、實現數據價值,發揮倍率效能,促進醫療活動與財務活動有機融合。下面以S醫院為例,說明管理會計信息化的運用。
(一)預算管理應用
醫院要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應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審批、執行、調整、決算、分析和考核等預算管理制度。預算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各部門、各維度指標的線上、實時預警分析、進度分析、差異分析、趨勢分析、排名分析和結構分析等,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抓手。
圖3動態實時顯示了各預算歸口管理部門預算實際執行數額與年初預算數額的進度對比情況,為預算執行率實現預警功能。
(二)會計核算應用
醫院會計核算數據大部分為收入、費用數據,來源于成本核算系統源數據,因此成本核算是醫院會計核算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S醫院2012年1月啟用醫院成本核算系統,并實現會計核算與成本核算一體化并軌作業,不僅提高了醫院會計核算數據精細化、規范化水平,而且也改變了會計核算與成本核算各自獨立和相互脫節的現狀,使兩個系統的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用。
如圖4所示,通過對經濟業務的梳理,將原始憑證中的經濟管理原始數據分為收支類和非收支類,非收支類數據直接錄入會計核算系統,收支類數據則按是否涉及現金分為出納類收支和非出納類收支。出納類收支業務首先由出納崗位按成本核算和會計核算的雙重要求將業務數據詳細記入成本核算臺賬,實現業務流程的前移,然后由成本核算系統同步記入會計核算系統的日記賬,進而生成相應的記賬憑證;非出納類收支業務則由相關會計崗位將數據自動采集到成本核算系統,再按會計核算原則歸納生成記賬憑證,經稽核后進入會計核算系統。
(三)成本管理應用
成本管理是指通過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醫療成本的管理活動。成本管控毫無疑問是醫院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成本管控為導向的醫院管理會計是契合公立醫院改革方向的重要管理工具。
1.保本分析
如圖5所示,在全成本核算狀態下,2016年心血管內科固定成本(包括人員工資、房屋折舊、設備折舊等)4 112萬元,變動成本(包括衛生材料成本、低值易耗品、水費、電費、燃氣費等)16 001萬元,業務收入為20 200萬元,業務收入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業務收入)=4 112/(1-16 001/20 200)=19 781(萬元)。
科室保本分析圖表可以通俗易懂地按月實時展現給各科主任、主管職能部門以及分管院領導,各科室管理者也可以通過查找分析盈虧原因,發掘科室成本控制點及改進措施。
2.排名分析
按成本系數(單位成本/單位收費)對項目和病種收益進行排名分析,幫助醫院管理者了解項目和病種收益能力,識別優勢項目和病種,為合理配置資源提供依據。同時有助于加強醫院與物價部門、主管部門的溝通,及時反映項目或病種成本現狀,為醫療服務項目的合理定價提供數據支撐。
(四)醫保控費應用
近年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斷深化,對醫院經濟運行產生重大影響。醫保全國聯網、異地結算、控費是大勢所趨。
1.開展按病種付費
通過醫院經濟管理相關系統、醫保費用考核監控管理系統、HIS等搜集醫保支付及規范治療費用等數據,多次分析測算,為進一步推廣按病種付費、總額控制下的病種分值結算和按疾病診斷相關組(DRGs)付費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以骨科單病種費用為例說明按病種付費,見表1。
2.考評醫保控費
通過醫保控費系統,建立嚴格的院內醫保控費考核體系,逐步將總額控制率、重復住院率、人次人頭比、個人負擔比例、次均費用、住院病人自費率、外購藥品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調查等納入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將住院費用按高費用、一般住院費用進行分類監控管理。實際次均費用、人次人頭比等考核指標如超過預算標準由科室及醫院共同承擔。從而防范醫護人員推諉拒收病人、減少服務內容、降低服務標準、增加個人負擔、虛報服務量等行為發生,保障醫療服務質量。
(五)績效管理應用
績效管理是醫院經濟管理的主要抓手,相關考核指標涉及經濟管理數據的方方面面,包括質量、數量、效率、效益、服務、教學、科研、社會責任等多個不同的管理維度,這些多維度指標的執行與反饋需從多種業務系統中采集,數據量龐大且復雜,必須依靠信息化系統進行數據收集和處理。
如圖6所示,實線雷達曲線表示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執行數,虛線雷達曲線表示虛線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預算數,當實線雷達曲線和虛線雷達曲線間隙較大,說明兩者波動較大。2016年2月份處在春節期間,患者盡量避開春節前手術,因此平均住院天數相對較短,屬于正常現象。將出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數預算執行率納入科室工作效率關鍵指標進行考核,引導科室在不影響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數,提高床位周轉率,減少患者等待時間,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績效管理系統與其他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充實了醫院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實現績效考核的精細化、實時化,為科學引導診療行為,降低運營成本發揮了積極作用。
(六)資源配置應用
資源是醫院維持運行、促進發展的物質基礎,對資源的獲取能力、配置能力、轉化能力是醫院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醫院資源配置是通過將人力、物力、財力的“資源投入”與相應醫療數量、質量的“結果產出”關聯對比,進而重組醫院資源,優化資源配置,達到防止資源浪費、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的最終目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意見要求按照“適度規模、優化結構、合理布局、提高質量、持續發展”的要求發展公立醫院。
S醫院通過在全面預算管理系統中納入各個預算單元人力資源的基本情況和變動情況,通過細分人員的類別、崗位、編制、學歷、職稱等詳細信息,得出不同職級、不同職稱、不同崗位人員的成本,分析職級、職稱、崗位與成本之間的變動規律,實現對醫院人力資源狀況和成本的自動化、規范化管理。
由圖7可以看出,S醫院呼吸內科醫護人數比為12.5。經了解S醫院全院的醫護人數比為12,呼吸內科護理人數比例偏高于全院水平,主要原因是由于呼吸內科患者主要是老年危重癥患者,護理任務較重,因此醫院適當傾斜護理人數比例。另外,呼吸內科人員職稱的結構占比分別為正高級7%、高級21%、中級27%、初級44%,呈正三角結構,人員配備及梯隊建設也較為合理。
此外,S醫院通過在相關管理系統中納入科室專用設備需求計劃,實現對醫院專用設備資源的流程管理,專用設備資源控制從采購源頭抓起,實現采購、使用、維護、報廢的閉環式流程管理。
(七)決策分析應用
S醫院運營分析系統包括院長視窗、院級運營分析、科室運營分析、核算體系查詢四個模塊(見圖8),生成多樣化管理報表,滿足管理者需求。
院長視窗可以按日查詢醫院業務的水平、結構、業務量、病人負擔等信息,并瀏覽收入支出總表、費用構成分析表、財務會計報告、經營分析報告。通過可視化的界面,實時查看藥占比、耗材比等情況,為院長實施決策提供服務。
院級運營分析可以全院、臨床、醫技、科室等不同類型的責任中心為角度,采用保本分析、構成分析、趨勢分析、差異分析等不同的分析方法查看報表。科室運營分析實現對管轄范圍內科室的經濟運行損益分析、結構分析、趨勢分析等。其中,科室損益分析模塊可按日查詢,小到末級成本核算單元,大到學科甚至診療科室、護理單元的明細收入、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可以按照各收入、成本項目同比、環比分析。實時、動態的損益數據幫助科室快速決策經營方案,監控不合理支出,關注收入結構的均衡性。
六、結論與展望
在改進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方面,需要及時總結前期應用效果,不斷提高管理會計信息化應用的“高度”“廣度”“深度”,逐步建立財務共享平臺,并向“智能會計”邁進。
(一)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價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這個大數據信息時代,要有效開展管理會計工作,必然要打磨利器,而這個“器”無疑是信息技術,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戰略管理價值。
第一,有助于醫院實施科學合理的決策,降低財務風險。管理會計信息化不僅有助于對經濟管理數據進行精細化、規范化、自動化的采集和分析,而且極大地提高了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管理者可根據在線運營的可視化分析數據實時動態掌控經濟運營狀況,從而做出正確決策。
第二,有助于驅動內部與外部融合,為醫藥體制改革提供數據基礎和政策決策依據。通過運營分析系統,醫院還可以為上級主管部門,如衛生計生部門、物價部門、財政部門、藥監部門提供政策制定的依據,在供應鏈得到延伸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的價值[9]。
第三,有助于打通“信息孤島”,搭建財務共享平臺,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10]。建立健全醫院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有助于提升數據口徑的統一性,提高數據的質量,加快數據傳遞速度。采集自業務系統的源數據保證了管理會計數據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生成更為貼合用戶需求的數據集市,為管理會計方法應用和工具創新提供無限可能。
第四,有助于提高財務工作效率,推動財務人員轉型。通過管理會計信息化,大量的手工工作由計算機替代,財務人員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會計工作,主動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習動力、更新管理理念,從單一的財務核算人員向全能型、多元型、復合型管理人才轉變。
(二)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建議
1.強化理念是保障。一方面,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一定要緊密圍繞醫院長遠發展戰略愿景,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分步落實,樹立建立面向醫院各層級管理者和管理決策系統的意識。另一方面,管理是為業務服務的,醫院管理會計首先要正確指引醫療業務發展,滿足醫教研發展管理需求。
2.整體設計是導向。管理會計信息化不是對原有財務信息系統的修修補補,也不僅僅是對原有業務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的簡單連接,既包括數據傳遞流程改造又包括新增系統功能模塊的重新設計,是對原有的業務信息系統和財務信息系統有機整合。
3.大數據技術是支撐。隨著醫院運營規模不斷擴大,醫院經濟體量不斷增大,醫院數據源呈現幾何級增長,信息數量及復雜程度也快速加大,大數據技術已經成為醫院由傳統的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重要支撐條件[11]。通過大數據技術,醫院可以獲得更加多樣和完整的數據,實現數據的規范化和標準化,提高數據的精細化和處理速度,進一步提高醫院的基礎管理水平。
4.財務人員定位是關鍵。人才是醫院管理會計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醫院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更加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專業財務隊伍。未來,醫院90%的會計核算工作將由電腦替代,財務人員需要從具體的會計核算事務中脫離出來,更多深入業務層面了解業務流程、參與決策,并為其提供有效信息,由記錄價值向創造價值轉變。
(三)未來展望
未來,我們將實現公立醫院經濟運營數據由非標準化的異構異類數據,轉變成為互聯互通、財務共享的數據;互聯網+醫療,深刻改變醫療服務模式[12],醫院的客戶關系由面對面的線下交流,轉變成為端對端的線上可視化展示;醫院內部員工業績數據的來源由過去的期末事后追溯,轉變成為全過程實時采集,實現醫務人員工作進度的在線控制,提升績效評價考核的精確性和及時性;醫院各類經濟業務審批流程由原始的手工審批轉變成為在線審批,原始票據將直接一步轉化成為各類管理會計報表;醫院的資產物流管理由傳統的手工作業物流,轉變成為物聯網線上傳遞,促使醫院資產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變革,有效降低庫存、減少資金占用、及時滿足臨床需求、控制成本杜絕不合理開支;醫院的管理決策分析由原始的固化報表,轉變成為可視化、生動形象的多維圖文展示;國家醫改政策的影響分析將由原有的人工專題分析,轉變成為系統固化的智能分析報告。
管理會計信息化不是“信息化”和“管理會計”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大數據技術提升管理會計水平,以公立醫院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為推手,搭建財務數據共享平臺,助力創新醫院管理會計全面發展,整合和共享管理和服務資源,推動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協同,實現業財融合,推動內部管理與外部管理協同,實現內外融合。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A].財會〔2016〕19號,2016.
[2]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A].財會〔2014〕27號,2014.
[3] 財政部.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802號——管理會計信息模塊應用指引[A].2016.
[4] 呂宏,毛文,胡守惠.現代醫院會計信息化建設方向探索[J].財會研究,2017(5):68-69.
[5] 徐娜.新財務制度下公立醫院會計信息化發展的思考[J].管理觀察,2014(5):110.
[6] 范瑛芳.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在河南省公立醫院的應用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7] 秦濤.新財務制度下的醫院會計信息化建設[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129.
[8] 賴富明.淺論新時期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J].時代金融,2017(15):206.
[9] 王蕾.管理會計在公立醫院改革中的作用[J].中外企業家,2017(6):80.
[10] 常元美,劉朗,高育紅.公立醫院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意義與對策[J].中國醫院管理,2016,36(7):62-63.
[11] 馮經堯.創新運用大數據思維推進管理會計在公立醫院的應用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6(11):246-246.
[12] 林海,林秀蓉,陳金雄.“互聯網+”在醫療領域應用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數字醫學,2016,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