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礦生產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工傷賠付始終是政府相關部門和煤礦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隨著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及煤礦企業安全意識的提高。煤礦事故及傷亡人有了明顯下降,但是解決好工傷職工的待遇和安置依舊是非常嚴峻的問題,本文就煤礦企業工傷保險的現狀及發展進行探討,提出一定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工人;煤礦企業;工傷保險;改善
0引言
煤礦安全生產和工傷保險事業關系著廣大礦工的切身利益。如何解決煤礦企業工傷事故中的工傷職工的待遇和后續安置,一直是煤礦企業及相關部門}一分關注的問題。在《煤炭法》中相關條例規定:“煤礦企業應當依法為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繳納工傷保險費。鼓勵企業為井卜作業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保險費。”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煤礦戰線廣大職工在生產作業過程中受到意外傷害時,能夠得到可靠的經濟保障。
1.現階段煤礦工傷保險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⑴強制性不足、覆蓋面不廣。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要求工礦企業為職工強制投保工傷保險,《煤炭法》中也明確指出“煤礦必須為井卜工人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一些省市地區也出臺相關文件,要求煤礦為職工交納保險費,但目前執行得并不好,以致形成安全生產搞得好的企業不愿加入。
⑵賠付水平低、規范性不強。
我國工傷保險屬基本保險,賠付水平較低,規定的僅是基本待遇項目和標準,而未規定各種特殊情況卜的補助制度。因而,煤礦現行的工傷保險低額賠付,就與煤礦井卜作業條件的高風險形成巨大的反差。同時,工傷保險賠付的隨意性較大,工傷賠付處理不夠規范,不同區域的賠付標準相差很大。
⑶保險的事故預防功能發揮欠佳。
重承保、輕預防是我國商業和互助保險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各保險機構幾乎沒有專門資金和專門機構來從事事故預防工作,從而使保險與事故預防、安全監察等工作脫節,因此形成煤礦安全生產與保險機構無關的現象,保險公司所做的僅僅是承保和理賠方面的工作。而在國外,保險公司都積極參與到投保客戶的事故預防、降低出險概率等方面,與我國相比存在較大的反差。
⑷保險費率差異小,影響投保積極性。
我國工傷保險實行的是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人身意外傷害團體互助保險設置的是不同的行業實行不同等級的費率。對煤礦而言,各個企業交納的費率都是統一的,這樣就沒有顯示出各個企業安全生產狀況的差異性。從商業保險看,雖然可以針對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確定保險費率,但就單個企業而言,每年保費基本固定,與每年安全生產狀況并不掛鉤。
2.工傷保險實施的建議探討
2.1煤礦企業幾各級部門落實好工傷的認定工作
工傷是指企業員工在工作中造成職業病、負傷、致殘和死亡。依照《工傷保險條例》之規定,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⑴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⑵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⑶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⑷患職業病的;
⑸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⑹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a.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b.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c.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舊傷復發的。
2.2規范工傷報告處置流程
⑴用人單位在發生工傷事故后,應在第一時間匯報礦生產指揮中心。生產指揮中心安排車輛從井下接送傷員,并通知礦醫務所醫護人員到井口(或地面指定地點)做好救治準備。
⑵生產指揮中心將員工傷亡情況及時向礦長、安全副礦長、黨委副書記及分管領導匯報,以便統籌做出救治安排。
⑶黨政辦根據員工傷情及時聯系神東醫院(或當地附近醫院)做好救治準備,并協調好運送傷員的車輛。
⑷用人單位積極配合傷員救治及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⑸生產指揮中心將事故傷亡情況報安全辦和經營辦。根據事故傷亡情況及報告要求,安全辦在1小時內報公司安監局,經營辦在8小時內報公司人力資源共享服務中心,屬于勞務工的還需報所在勞務公司。
⑹經營辦在地方社保工傷報告規定的時限內完成工傷上報工作。正式工在工傷發生后1個月之內,勞務工在工傷發生后24小時之內。
⑺經營辦同時向意外傷害參保的保險機構上報傷亡事故情況。
2.3將工傷保險劃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統一管理
在實際工作中,工傷保險的特點與其他社會保險相關性不大,這樣,組織方式同實際效果、事業目標就產生了脫節。工傷保險是為了促進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是為了減少事故和工傷補償,安全生產缺少了工傷保險這一手段就無發展前途。發達國家大多由國家法律授權的社團組織獨立運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監督,或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直接負責管理。
2.4建立職業安全保障基金
加強安全生產,切實保障從業人員合法權益,一方面要求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大力擴展工傷保險覆蓋面,特別是要采取強制措施普及危險行業的工傷保險;另一方面要求監督管理部門與工傷保險管理部門加強溝通與協作,逐步改變我國安全生產基礎薄弱,事故多,傷亡大,隱患嚴重,管理粗放的局面。近期,應著力加強法規建設和完善工作機制,使工傷保險制度科學、合理,更具可操作性。要允許在一些有條件的地方或一些危險性較大的重點行業開展職業安全保障基金試點工作,采取國家補一點、企業出一點、社會籌一點,有計劃地解決一批長期沒能解決的事故隱患。
3.結論
工人是煤礦企業的財富,維護好工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積極性,為煤礦企業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加強煤礦企業工人工傷管理是每個煤礦企業需要重視的問題。同時,工傷保險需要涵蓋預防工作,在勞動領域制定和落實勞動保護規定,降低工傷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馮偉. 煤礦企業工傷保險發展[J]. 中外企業家,2013(20):47.
[2]梁濤. 煤礦企業工傷保險探討[J]. 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09):132.
[3]楊志坤. 淺析企業職工工傷保險問題及對策[J]. 現代商業,2011(33):283.
[4]李榕. 淺談煤礦工傷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煤礦安全,2009,40(01):107-109.
作者簡介:
弓超(1992.08)性別:男 籍貫:內蒙古 學歷:本科,畢業于內蒙古大學職稱:助理政工師研究方向:煤炭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