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振中
摘 要: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批準,標志著北部灣經濟區的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占率。目前隨著中國東盟經濟自貿區的談判,"一帶一路"規劃的實施,為北部灣的旅游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快速發展機遇期。本文從旅游合作的的基本思路的入手,分析了當下北部灣旅游業合作的資源優勢和合作現狀,找出限制當前旅游合作的主要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針對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期為解決北部灣旅游合作難題,提高北部灣旅游的發展速度提供正確的參考意見。關鍵詞:北部灣;旅游;合作一、引言旅游業在帶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吸引投資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對于有著豐富旅游資源的北部灣來說,由于起步較晚,旅游業小而散,制約了當地旅游業的做大做強,當前,“信息互通、客源互送、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已經成為區域旅游發展的新目標,因此整合當地旅游資源,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顯得非常重要。二、北部灣旅游資源分析(一)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中國西南,北緯22度,屬于亞熱帶和熱帶交替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氣候宜人,一年四季均適合出行。同時,廣西省屬于壯族聚居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就為北部灣的旅游帶來了民族特色,為發展當地的文化旅游提供了會很好的素材,廣西北部灣地處于熱帶和亞熱帶,此外,廣西森林覆蓋率達54%以上,受污染程度較輕,環境質量優良,北部灣主要旅游景點見表 。 (二)交通運輸發達作為水資源豐富的西南地區,北部灣經濟區內包含多條河流,南面與大海接壤,水路運輸方便,同時隨著一帶一路鐵路運輸網的建設,北部灣作為面向東盟的重要的路上交通要塞,鐵路運輸發達,而以南寧為中心的航空港,輻射廣東、海南。可以說,北部灣經濟區有著水路、鐵路,航空三位一體的交通優勢,既能滿足對內,又能滿足面向國際的交通網絡為北部灣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三)旅游區位優勢明顯北部灣是西南華南和中國——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南鄰大海,東臨粵港,西鄰東南亞,沿海、沿邊、沿江,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路上支撐點,良好的區位優勢有利于將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產業優勢,推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由此可見,北部灣經濟區是國家戰略的的連接區,是區域發展的核心。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城市旅游合作存在的問題(一)旅游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北部灣經濟區旅游資源具有同質性,如在自然旅游資源方面,濱海旅游資源、山水洞穴旅游資源等在三市或四市都有分布;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各地區均有眾多小而全的旅游資源,但知名度高、具有品牌的較少,游客市場認可度較低。各景區都在大力宣傳自身的旅游產品,空間競爭極為激烈,不利于整個區域旅游的合作。能否改善現有同質性競爭激烈的問題,是北部灣經濟區旅游區域同城化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二)行政壁壘阻礙旅游合作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目前區域旅游合作的實施更多的表現為政府推動、行政撮合,這是一種高度集中的舊管理體制,嚴重脫離市場實際,缺乏旅游產業和資源的優化整合和合理利用,旅游資源被條塊劃分,產品缺乏整合,聯合營銷不得力,單打獨斗,爭奪客源的現象普遍存在。就目前合作的情況來看,各政府在協議中的權利和義務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合作效果不明顯,權責不清晰,最終導致區域行政壁壘、地方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問題,致使區域旅游形成不了合力。(三)特色旅游品牌尚未形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旅游資源相對集中,其海洋旅游資源與美國的夏威夷、太平洋的關島、泰國的普吉島、韓國濟州島等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在人文旅游資源方面,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更為豐富多彩,其壯、瑤、京、黎、苗、回族等民族風情多種多樣,中越邊關歷史文化風情更具壟斷性。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除北海銀灘、崇左德天瀑布等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其他旅游景區、景點的知名度都不高,旅游資源的品牌效應也不明顯,還沒有形成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力和吸引力的大品牌。四、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城市旅游合作的建議(一)制定跨區域的旅游合作統一政策旅游產業作為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產業,具有極高的關聯帶動性,能有效的促進區域內各產業的交流,因此,北部灣經濟區在實施旅游區域同城化時,可嘗試打破行政壁壘,建立針對旅游區域發展的具有專門協調性的政府機構,打破區域合作壁壘,取消地方行政保護性政策,實現區域聯動。一是,取消禁止對來自客源地旅游車的限制,積極建立北部灣經濟區無障礙交通體制,推行公路收費“一卡通”服務;二是,區域政府之間和旅游企業之間要簽訂具有約束力和指導性的合作協議,并制定統一的監督管理機制,監督協議的認真落實,對行業不法經營和從業行為加大處罰力度以保證行業發展規范有序。(二)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北部灣經濟區有京、瑤、苗、黎、壯等少數民族,多元的民族特色造就了北部灣具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產品,例如中越京族的“哈節”、瑤族的“盤王節”、壯族的“三月三”等民族節等,為了更好地推廣北部灣旅游,必須加大宣傳力度,通過舉辦各種旅游宣傳促銷、節慶活動、打造、推介北部灣特色旅游產品。利用網絡和各種媒體強化宣傳力度,通過報刊、電視等媒體進行較為詳細、深入的介紹加深目的地形象。同時,北部灣經濟還要繼續推動并整合旅游業信息化工程,及時提供實用新鮮的旅游信息。(三)突出旅游產品特色在六城市地方政府的共同參與下,建立區域旅游的統一規劃與開發體制。在整合旅游資源的同時,遵循全局最優的原則,充分挖掘各市的特色。在開發過程中著重打造不同的旅游主題形象,從而推出各自的主題活動,變客源競爭為互補。如北海銀灘、北海潿洲島可打造濱海休閑游和科普游,防城港、東興至下龍灣、芒街一帶可開發邊境游,欽州可開發以八寨溝、三娘灣白海豚景區為首的生態游和觀光游。(四)建立合理的地域間利益分配機制如何協調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利益是北部灣區域旅游競合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在利益分配、利益補償機制方面要進行充分考慮,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從實現共贏的局面。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給與資金、名譽支持,而對于暗箱操作投訴較高的旅行社,堅決取締,以遏制惡性競爭。參考文獻:[1]陳曦,陳鋼華,黃遠水.品牌共享型旅游地的分類及其開發研究——兼論福建省南靖縣土樓旅游區的開發[J].旅游論壇,2009,(1):51-55.[2]梁明珠,張欣欣.泛珠三角旅游合作與資源整合模式探究[J].經濟地理,2006,(2): 335-339.[3]劉戰慧.韶關市旅游資源的區域整合開發與旅游業的深度發展[J].特區經濟,2005,(1):12-14.[4]劉軍.桂中旅游資源整合研究[J].經濟參考研究,2008,(41):39-44.[5]李淑娟,隋玉正.山東半島城市群旅游資源整合與開發的對策[J].商業研究,2008,(7):213-216.[6]王迎濤.我國區域旅游資源整合研究進展與發展建議[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9,(1):135-141.[7]王欣,吳殿庭,方修琪等.旅游資源整合新論[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