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黎,孟慶軍,張長征
(河海大學商學院,南京 211100)
2016年以來,“分享經濟”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指出:“政府要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本著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制定新興產業監管規則。”[1]分享經濟作為社會資源配置的新方式,正日益成為發展焦點。自2008年提供消費者定制化解決方案的服務眾包平臺“豬八戒網”成立,我國涉及分享經濟的個人、組織和項目快速增長。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2],就如何營造公平規范市場環境、促進分享經濟更好更快發展進行部署。但目前,我國分享經濟項目仍存在技術不到位、制度不適應、保障不健全等風險。本文運用優化的“鉆石模型”,力求發現分享經濟項目的風險來源,并找出影響較大的因素,從而給出相關對策。
1.“鉆石模型”簡介。邁克爾·波特提出的“鉆石模型”包括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和支持性產業、戰略和結構及競爭四個關鍵要素,以及機會和政府兩個輔助要素[3]。該模型常被用于分析產業競爭力,因此用來分析分享經濟項目競爭優勢,構建定性評價指標體系亦具有邏輯性,競爭力越強的項目發展風險越小。但該模型未將國際市場對項目競爭力的影響考慮在內,而我國分享經濟項目可能參與跨國活動,因此需要采
用Moon、Rugman和Verbekec改進的綜合“國內鉆石”和“國外鉆石”的“雙鉆石模型”對項目的國內國際競爭力進行綜合分析[4]。又由于技術對分享經濟項目影響重大,因此在該模型基礎上增加一個核心要素,即技術(見下頁圖)。
2.分享經濟項目風險指標體系。將鉆石模型結合杰里米·里夫金所著《零邊際成本社會》[5]等書構建指標體系。因機會是可遇不可求的,因而本文略去相關分析,共6個要素集,8個細分指標(見下頁表)。
1.技術。分享經濟需要依賴網絡技術的支持搭建雙邊交易平臺。用戶通過網絡平臺獲取信息以第三方支付方式取得資源短期使用權的過程中,存在信用風險。一方面,平臺要為用戶提供人身安全和其他形式的保險;另一方面,用戶也要承擔一定的平臺違約風險[6]。目前我國信用保障技術形式單一,缺乏平臺對用戶利益的保障。而國際上,人臉識別、身份認證、綁定手機等技術普遍使用,多數平臺為用戶在線購買保險以降低用戶面臨的風險。技術問題是制約我國分享經濟項目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分享經濟項目鉆石模型

分享經濟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2.生產要素。(1)人力資源。分享經濟實質是一種資源協調和匹配,用閑置的資源和人力做新型的服務形態。國內來看,2016年我國提供分享經濟服務者人數約6000萬人,約占勞動人口總數的5.5%,平臺就業人數約585萬人[7]。依賴龐大的人口數量,我國分享經濟項目擁有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但按目前我國互聯網經濟復制國外成功模式的發展途徑,國內高素質人才儲備明顯不足,創新能力有待提高。(2)資金。在互聯網投資趨冷的大環境下,得益于不斷放開的政策紅利,我國分享經濟融資卻不斷攀高。截至2015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超過16家,覆蓋八大行業。2016年分享經濟項目融資規模約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就參與共享單車項目的18家企業而言,公開的融資總額超過80億元[7]。盡管全球性投資高潮伴隨著投資行業的發展周期開始收縮,但總體來看,國內外風投機構仍有充足資金支持分享經濟的創業發展[8]。
3.需求條件。國家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估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約40%,到2020年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將達10%以上[7]。可見,我國分享經濟存在龐大的需求市場。國際來看,由于用戶信任、便利性和參與感的提升,分享經濟將迎來爆發式成長。目前分享經濟類公司的營收總和約150億美元,未來十年將成長到3350億美元[9],巨大的市場需求將有力促進我國分享經濟競爭力的提升。
4.相關及支持性產業。基于我國分享經濟市場需求遠超供應,項目控制供應市場份額的能力也是影響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第三方生產平臺與ofo膚淺的利益掛鉤使其市場供給的不確定性增加,產品質量問題導致用戶騎行體驗差,嚴重制約發展前景。而摩拜成功與富士康合作,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遴選全球優質供應商,并通過富士康海內外數十家工廠專門開辟摩拜單車生產線,同時富士康也是摩拜的投資人之一。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摩拜作為國內共享單車行業領導者,已開始向新加坡等國輸出“中國智造”科技專利,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
5.戰略、結構和同類競爭。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仍處于不飽和狀態,市場潛力大、進入門檻低,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國內外同類項目競爭激烈。國內采用規模競爭策略的分享經濟項目常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雖然價格競爭策略目前未引發激烈的價格戰,但是同質化背景下未來仍可能成為重要競爭手段;相比之下,差異化競爭是獲得高利潤競爭優勢的主要方式[6]。國際來看,加拿大弗拉瑟研究所世界經濟自由度數據庫顯示,中國的市場化程度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市場競爭狀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分享經濟的發展,我國項目進軍國際市場仍需要鞏固實力。
6.政府。(1)是否有鼓勵政策。“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鼓勵搭建資源開放共享平臺,積極發展分享經濟”以來,我國政策紅利不斷放開。《政府工作報告》兩次提及“以體制機制創新促分享經濟發展”。《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強調:“發展分享經濟,建立網絡化協同創新體系。”國際來看,美英法等國對分享經濟也持續強化政策鼓勵。英國積極去除短期租賃的法律障礙,鼓勵人們開放更多房屋短租,甚至出臺免稅待遇規定。友好的政策環境是分享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我國分享經濟項目走出國門,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2)是否監管到位。分享經濟在我國起步晚、發展快,不少項目存在監管真空,平臺避稅、知識產權糾紛、占用公共交通資源和設施及潛在消費風險的避免和補償等給相關部門帶來監管難題。共享單車、房屋短租、金融借貸等領域都需要更有針對性的具體監管規范。國際來看,2015年,美國全國城市聯盟(NLC)對30個大型城市分享經濟進行調查,有一半城市已制定相應政策和管制計劃;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為應對持續、快速創新的分享經濟,制定了新的框架體系和監管方法[10]。落后的法律監管大大影響我國分享經濟項目競爭力的提升。
1.政府完善法律監管體系建設。美國分享經濟短短幾年迅速發展壯大,其監管立法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致力于開發不妨礙創新和競爭卻能保護消費者的靈活的新型監管框架。而目前我國關于分享經濟只出臺了《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在監管層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要提高分享經濟項目準入門檻;其次,要明確分享經濟業態不同于傳統業態的新定位,不把傳統法規強加于分享經濟實體。政府可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創新技術監管方式,在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方面加大投入力度[11]。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審慎監管”原則,為我國分享經濟未來監管指明了方向。
2.項目企業強化人才引進和技術創新。分享經濟項目企業,首先,要有創新精神,著力提升自身軟硬件實力;其次,在網絡交易的虛擬環境下,項目企業要積極學習發達國家先進技術經驗,挖掘市場需求潛力,不僅要充分識別用戶信用,也要運用可靠的在線技術,對用戶提供平臺信用保證;再次,對于單車、醫療器械、充電寶等實物共享資源,項目企業還要注重產品性能的提升以優化用戶體驗。技術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因此,項目企業更要努力擴充科研人才儲備,如從國際領先企業引進高級人才、與高校或科研所合作定向培養專業人才等,以綜合提高自身競爭力,降低項目風險。
3.與各界合作者發展“互利共生”生態關系。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1869年提出生態學理論,揭示生物間有競爭、捕食、互利共生的關系[12]。類似的生態關系也存在于分享經濟項目中。分享經濟一定程度上搶占了傳統經濟的市場份額,與傳統經濟之間存在著“競爭”和“捕食”的關系。另一方面,傳統產業借助分享經濟的平臺迎來一波發展高峰。如ofo和摩拜等項目的巨大需求讓我國自行車制造業重獲生機,2017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自行車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12.1億元,同比增長10.9%。分享經濟項目企業要充分利用與傳統產業、金融機構、政府管理部門、輿論界、消費者等的這一“互利共生”關系,既為自身發展掃除障礙,也為合理配置經濟資源、促進就業和我國經濟整體向好做出貢獻。
在國家政策強有力的支持下,未來分享經濟將迎來發展高峰。共享資源將從目前的個人閑置資源向企業閑置資源、公共閑置資源甚至各城市的閑置資源方向發展[8]。同時,分享經濟項目也將迎來更多挑戰。我國分享經濟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住房、醫療等領域,仍處于發展初期,面臨技術落后、人才匱乏、監管缺位等方面的多重風險。因此,政府、項目企業、第三方征信系統、高校等社會各界要從現在開始,攜手并進,合力降低發展風險,迎接我國分享經濟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EB/OL].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2017-03-16.
[2]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2017-07-03.
[3]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66-122.
[4] 王小平.鉆石理論模型評述[J].天津商學院學報,2006,(2):34-35.
[5]Jeremy Rifkin.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M].New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4.
[6]凌超,張贊.“分享經濟”在中國的發展路徑研究——以在線短租為例[J].現代管理科學,2014,(10):36-38.
[7]信息化研究部.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EB/OL].國家信息中心網站,2017-03-02.
[8]馬化騰.分享經濟:供給側改革的新經濟方案[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6.
[9] 李蘭.分享經濟:未來十年的風口[J].決策,2015,(5):62-63.
[10]張麗,楊青蕾.中國互聯網分享經濟的發展現狀及立法研究——以知識技能分享領域為視角[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1):54-56.
[11]高太山.分享經濟監管創新呈現三大趨勢[N].經濟日報,2017-07-06.
[12]仇遠文,王樂風,孟慶軍.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的生態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