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麗,彭思喜
(1.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資產管理處,廣州 511483;2.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州 510642)
設備資產是高等院校從事科研、教學和服務社會的重要保障條件,是衡量高校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1]。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如何對高校教學設備資產進行良好管理,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促進高校設備資產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高校科研教學水平,增強辦學實力的重要途徑,是“互聯網+”背景下,眾多高校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1.設備資產管理制度缺乏。互聯網的發展,要求高校設備資產的管理更加信息化、系統化和透明化。但目前眾多高校在設備資產的管理方面沒有系統合理的管理方案和規則,使得設備資產管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無章可循,無人問責,整個管理十分混亂,規章制度不夠完善,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嚴重信息不對稱和溝通不暢問題。
2.設備資產重復采購,資源浪費嚴重。由于當前高校設備資產管理制度的混亂,尚未構建設備資產管理的互聯網系統,導致設備資產的管理,不能有效掌握全局數據和實際情況,使得很多資產設備的采購,不是真正缺少,而是從某個實驗室或教研單位出發,實驗室缺少什么就采購什么,往往使實驗室都做得“小而全”,但卻沒有做到全校范圍的開放和共享。學校的不同部門和實驗室之間,無法有效方便溝通,使得不同部門和實驗室之間,資產設備采購的重復性大大提高,造成資源嚴重浪費。
3.設備資產利用率低下。由于未能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對資產設備進行全局管理,導致高校對設備資產的管理嚴重不到位,資產設備的采購缺乏全局規劃,往往是某個部門或實驗室為了應急購買,采購回來后,使用率卻非常低下,或者很快被新采購的設備所替代,造成設備資產的浪費和閑置。
4.設備技術操作匹配性差。由于高校對設備資產的管理不夠重視,在設備資產管理過程中往往只注意設備資產的應急采購和后期使用,而忽視設備資產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以及學生或科研人員對設備的操作規范的管理,導致設備經常由于維護不做或操作不當而遭到損壞、丟失和使用年限的減少。
1.“用戶思維”管理機制。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日益成熟和發展,“以用戶為中心”的管理和服務理念能夠得到有效實施。只有“以用戶為中心”,才能立足用戶需求,謀求長期發展。“用戶參與”與“用戶體驗”是用戶思維的核心內容。只有用戶通過切身積極的參與與體驗,才能保持對組織的高度認同感,并使自己的行動與組織目標保持一致。對高校而言,設備資產的管理過程中,教師既是“被管理對象”,也是設備資產管理的“用戶”。只有“以教師為中心”,立足教師需求,讓教師通過切身積極的參與和體驗,激發教師主人翁情感,使他們的行為自覺地與設備資產管理的目標保持一致,才能實現設備資產的良好管理與使用效益。
2.“產品思維”管理機制。互聯網“產品思維”認為,好的產品能夠抓住用戶“痛點”,并立足用戶需求解決用戶問題,讓用戶體驗到“爽點”[2]。對高校而言,應該將“設備資產管理”看作是一種產品,一種服務產品,產品的用戶就是教師。因此,設備資產管理應該從教師角度出發,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制定立足教師需求,解決教師實際問題,從能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激發教師主人翁情感。
3.“平臺思維”管理機制。互聯網平臺系統是“互聯網+”時代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的重要手段。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滿足不同部門的教師對于資產設備管理的需求,使不同部門的教師能夠切身地在“平臺”進行“用戶參與”與“用戶體驗”,并通過平臺與設備資產管理的行政部門進行良好溝通,從而極大提高資產設備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做到物盡其用。
4.“大數據思維”管理機制。聯網的發展使得“大數據分析”成為趨勢,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在海量數據中收集用戶信息,分析用戶個性化需求,為用戶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在最大限度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實現組織目標。設備資產管理過程同樣涉及到大量信息和用戶的個性化數據,對設備資產管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是設備資產進行良好管理的重要方面。設備資產管理“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設備資產的配置使用、管理決策與制度、人員考核等,是設備資產管理在“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趨勢。
1.建立健全“服務教師”的資產管理規章制度。設備資產的管理,不是單純對設備“物”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對教師“人”的管理,然后才是“人管”與“物管”的結合[3]。對高校而言,設備資產數量眾多,價格不菲,但是設備資產的管理和使用,卻分散歸屬學校內不同的學院或實驗室,如果單純依靠學校設備資產管理的“行政部門”肯定是不現實的,最終還得依靠教師。把“人”管好了,“物”也就管好了。首先,高校設備管理部門要轉變管理觀念,由“部門為主”轉變為“教師為主”,及時了解并響應教師需求,調動教師積極性,激發教師主人翁情感,確保設備資產管理的所有環節能讓教師全程參與和體驗,將設備資產的管理當作教師自己的事情。其次,管理部門要結合本校教師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建立和健全“服務教師”的設備資產管理的規章制度。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并與時俱進的過程,需要學校管理部門的統籌規劃與頂層設計,更需要各部門教師的積極參與和反饋,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與發展。再次,高校設備資產管理部門的角色也應相應轉變,由“行政部門”向“服務部門”轉變,將設備資產管理中心轉移到平臺管理、教師溝通、調查研究、監督指導、政策制定與落實上。
2.構建互聯網平臺,實現設備資產管理偏平化、網絡化和一體化。互聯網平臺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趨勢,能夠方便快捷地收集和反饋用戶需求,優化管理流程,是用戶和管理組織之間一座有效的溝通橋梁。(1)互聯網平臺能夠有效實現高效設備資產管理的扁平化,簡化管理流程。好的互聯網平臺,可以涵括設備資產管理的全過程,從設備資產的采購到報廢的生命周期內,能夠形成一個管理閉環(見下圖)。(2)互聯網平臺能夠實現設備資產管理的網絡化和一體化。通過統一的互聯網平臺,為每個教師配置專有的賬號和密碼。管理員或教師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通過身份認證登錄平臺,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設備資產管理的全過程。在節省寶貴時間的同時,能夠大大提高設備資產管理的質量和效率。(3)互聯網平臺有助于實現設備資產管理的透明化。互聯網平臺使得傳播設備資產的信息更加透明,組織和教師獲得的信息也更加對稱,信息的溝通和反饋也更加順暢,從而促進設備資產的管理更加科學規范。
設備資產管理互聯網平臺圖
3.注重管理創新,提高設備資產管理的“產品”質量。一個好產品,一要滿足用戶需求,二要點亮用戶的“心”。高校設備資產的管理,同樣要體現這兩點,才能提高“產品”質量,這就要求設備管理部門要注重管理創新,特別是在管理細節上,要做到讓教師“用戶”眼前一亮。例如,互聯網平臺要實現設備實時查詢功能、實時跟蹤功能和公用信息推送功能等,以解決設備管理過程中教師碰到的“痛點”;再如,全面推行設備資產的二維碼管理,通過二維碼標簽實現設備的即時查詢和打印功能,并在此基礎上,設計面向手機的APP應用,讓教師體驗到“爽點”。總之,設備資產的管理創新,要著眼于細節,貼合教師需求,才能更好地實現管理的人性化,提高“產品”質量。
4.加強統計分析,利用“大數據”制定管理決策。數據收集和統計是分析用戶需求的重要手段,并且由于大數據的可信度和準確性,能夠極大地提高管理效益[4]。同樣,加強對設備資產數據的統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學校設備資產的現有庫量、資源配置,以及設備重構和閑置浪費情況,這些都可以成為制定管理決策的重要參考。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可以通過轉移調撥實現設備資產的二次分配,提高設備利用率;可以將設備庫量、使用效益、設備采購、經費預算等環節聯系起來,從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決策。因此,通過“大數據”挖掘和分析,從而找到設備資產管理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和薄弱環節,并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予以修正,是“互聯網+”時代設備資產管理的一大趨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我們已經邁進“互聯網+”時代。但關于高校設備資產的管理,卻依然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上,未能有效地利用“互聯網+”資源和優勢,導致設備資產的管理存在重復采購、配置失衡、閑置浪費、使用率低問題。同時,在設備管理過程中,教師積極性不高,教師與管理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溝通不順暢,規章制度的執行存在許多障礙,導致設備管理的效率不高、效益不好。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采用互聯網經營理念,從用戶思維、產品思維、平臺思維和大數據思維四個方面,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設備資產管理機制及管理策略,有效克服了目前高校設備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慶雙,高云峰,等.加強高校儀器設備管理,保障國有資產安全完整[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1):260-263.
[2]張繼霞,趙睿英,等.互聯網思維對儀器設備管理實踐的啟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2):254-258.
[3]李榮罡,劉強.基于扎根理論的互聯網思維模式研究[J].互聯網天地,2016,(1):39-43.
[4]劉世成,張東霞,朱朝陽,等.能源互聯網中大數據技術思考[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6,(8):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