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民,楊志民
(景德鎮陶瓷大學,江西 景德鎮 333403)
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一帶一路”,亦稱“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1世紀的絲綢之路指的是我國與絲綢之路上的國家間的經貿文化等的全面合作。在中國經濟日益發展強大的情況下,“一帶一路”中超過65個國家將與我國展開更為密切的貿易往來。國內陶瓷企業如能把握這次機遇,將會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專利作為知識產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止到2018年4月,中國國內申請的陶瓷專利總數高達74949件,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陶瓷專利大國。陶瓷專利中申請海外國家的(同族專利)數3908件,占國內申請的陶瓷專利總數5.2%。這一數據表明,中國的海外同族專利數也在穩步增長,“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陶瓷企業應該針對它國市場有針對性地申請陶瓷專利,如此我國產品則能受到它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從而暢通陶瓷企業在海外市場上的貿易。由此可見,海外專利的提前布局,是我國和國際之間合作的條件保障和助推器。
十八大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離不開知識產權保護,所以應該宣傳普及知識產權教育。眾所周知,專利不等于知識產權,專利與著作權、商標權、商業秘密、地理標志權等一樣,從屬于知識產權范疇。只有利用知識產權對陶瓷企業的核心技術進行多方面的保護和布局,陶瓷企業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在普及知識產權教育的同時,面對侵權時,陶瓷企業也應尋求知識產權局的幫助,甚至可以直接尋求公安機關的幫助,轉為刑事案件開展調查和取證,豐富保護企業的方式。

表1 Tab.1
依照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集體管理是一種以信托方式進行的民事權利管理制度。現階段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多為行業的協會或地方組織,缺少民間資本專業化運作。從長期發展的角度看,有必要開放著作權集體管理,有利于優勝劣汰,換言之,只有經得住時間和服務質量考驗的機構才能最終做強、做大、做好。開放著作權集體管理這個市場,能更好更多元化地服務于企業和個人。對于陶瓷企業來說,他們不用再過多考慮著作權保護和維權問題,只要每年固定交取一定的金額就能得到專業化的服務,從而全身心地投入企業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中。
陶瓷企業千萬家,剛起步就擁有良好技術和產品的企業也很多,在孵化年輕企業時,應先嚴格審核它的發展前景、技術、產品質量和產品使用反饋感受。通過審核的年輕企業可以享受優惠的減免福利、知識產權普及教育和保護。抓住“一帶一路”這個長期穩定機會,利用電商的“互聯網+”模式和線上線下相結合達到年輕陶瓷企業成本的最低化和品牌宣傳的最大化,深化陶瓷企業的結構和轉型,讓年輕有潛力的陶瓷企業快速發展。
我國的陶瓷企業的創新發展和長遠發展都需要新型知識產權的人才。所以陶瓷知識產權的人才培養是今后陶瓷企業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在“一帶一路”的政策扶持和幫助下,應該先鼓勵知識產權代理的中介機構來代理陶瓷知識產權,再鼓勵有陶瓷背景的知識產權人員考取專利代理人的資格證[1]。高校應該作為陶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重點基地。為更好培養陶瓷知識產權人才,還應加大學術交流力度,借鑒國內外保護、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從而培養出“一帶一路”下新型陶瓷知識產權人才。
中國陶瓷文化曾經是引領世界的強勢語言,是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文化話語權[2]。“一帶一路”下的陶瓷企業不光做的貿易,更是傳播我國的陶瓷文化,講好我國的故事,讓更多的國家認可中國和認識中國。
“一帶一路”的戰略是我國輸出貿易和文化的一個轉機,陶瓷知識產權的布局和深入就是為了能讓陶瓷企業坐上這趟“高鐵”能更快更好更穩的與其他國家來往。無論是海外專利的布局、知識產權的普及教育和刑事打擊、著作權集體管理的市場開放還是陶瓷品牌的孵化都是至關重要的布局,只有這幾塊系統的布局加上人才培養、知識產權和文化價值并進的深入才能讓陶瓷知識產權更好的運作下去。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陶瓷知識產權會激活更多的活力來保障陶瓷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楊志民,龔紅衛 .“一帶一路”背景下陶瓷陶瓷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構建[J]. 陶瓷學報, 2018, 39(1): 114-118.
[2] 寧鋼. 全國人大代表寧鋼建議實施陶瓷文化傳播工程[N]. 中國新聞網, 2018. 3.5.